:::
2020/08/08 

副刊

父親的手札

◎吳一忠

 日前整理家中舊物,看到一本藍色記事本,翻開泛黃的內頁,行雲流水的字跡映入眼簾,讓我備感酸楚,不禁憶念起父親的過往。

 民國三十八年父親追隨政府來臺,當時官階陸軍中尉,薪水微薄生活困難,一家七口食指浩繁,經常寅支卯糧入不敷出,為了讓妻兒過更好的生活,於是提早申請退伍。

 卸下軍職後,父親做過麵條、包子、饅頭、水餃皮等拿手麵食零售,也擺過路邊攤賣醬菜,無奈時運不濟,不論如何辛苦營生,仍無法改善經濟,最後到公家機關擔任基層職員,才得以勉強餬口。

 父親是知識分子,學問淵博通儒達士,會唱平劇、吹口琴,更寫得一手出色書法,字跡端正清秀,曾為戲院書寫宣傳海報,年節春聯亦不假他人之手。因緣際會落腳臺灣,生活困苦,窮其一生租屋貸居,不到六十歲便驟然離世。思憶半生板蕩歲月,父親從沒享過清福,逝者已矣,徒留遺憾,只能慨歎「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

 父親偶和老友聯繫,同鄉寄來故里景物相片,相互慰問關懷。信中尊稱父親為「鄉長」,或許真如父親所言,他年輕時當過地方官員,沒想到淪落異鄉為異客,抑鬱不得志難以施展,才會油生懷才不遇的感慨!

 父親個性沉默寡言,許多往事埋藏心裡,適逢壯年重病,深感時日無多,趁身心尚能做主寫下札記,僅存的手稿內容記錄家人的生辰及對子女的期望,並詳記家鄉住址、親戚輩分和名字,身為長子,父親希望我日後能按圖索驥,找到原鄉。

 父親辭世後,我在牌位背後書寫家譜,供於家中祭拜;撿骨後奉祀寶塔,詳載先父的本名和生平事蹟,希望後代子孫慎終追遠,牢記祖先的根源。如今父親已離世逾三十載,我也年過耳順,不曾返鄉尋根,畢竟相隔一甲子,早已人事全非。

 再度閱覽父親的手札,看著他留下的任官令、解召令、同鄉誌等資料,不禁慨嘆世事無常,更能體會父親的鄉愁與艱辛。撫今追昔,回首舊時景象,一股淡淡愁緒瀰漫心頭,難以消散。

:::

PDF電子報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