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0/09/18 

國際瞭望

【國際瞭望】大馬「安靜外交」 難禦中共南海侵略

◎鄭智懷

 去年12月,馬來西亞在南海探勘石油,與中共、越南發生對峙,持續至今年5月中旬才落幕。值得慶幸的是,這場對峙並未使得原已因美「中」對抗而緊繃的南海局勢,再度升溫,亦凸顯該海域局勢的詭譎性,更彰顯馬來西亞應對南海政策布局。

 靈活外交手段 維持國際平衡

 整體而言,大馬在南海問題上,長期秉持和平原則,處理與其他國家的爭議,企圖在各方之間,尋求平衡、穩定的關係。對中共更採取「安靜外交」模式,以相對不公開的方式,協商解決爭議。不過,這並不意味大馬在南海主權問題上扮演被動角色;相反地,其往往設立有限目標,並迅速主動出擊,如1983年至1999年間,陸續占領彈丸礁、安渡灘、南海礁、榆亞暗沙和簸箕礁5個島礁,逐步將之開發為重要據點;同時,積極運用國際法,處理與周邊國家島嶼主權歸屬問題。

 值得一提的是,大馬展開行動占領南海島礁,在獲取觀光、油氣與漁業等利益時,透過靈活外交政策,使周邊國家不與之計較。例如在2017年,針對新加坡,向海牙國際法院提交「覆核2008年白礁、中岩礁和南礁主權歸屬案裁決申請案」後,在考量傷及雙方外交關係,於隔年5月迅速撤案,並獲得星國諒解。

 不過,由於大馬無力招架中共近來在南海日漸強勢的活動,國內不滿聲浪逐漸增加,質疑政府的南海政策不合時宜。反對者則認為,執政者應更充分運用國內民族主義,與美國等區域外大國支持,使該國的南海政策更為積極,捍衛每一寸國土,特別是反擊中共船艦在馬來西亞海域日益增加的活動。

 攸關主權利益 避免軍事衝突

 事實上,馬來西亞的南海政策目標─維護主權與國家利益的同時,兼顧美「中」介入下的局勢變化,並維持區域穩定,防止讓意外事件升級為不可避免的軍事衝突。

 此外,由於南海問題的複雜與利益,使各方皆有不可退縮的理由,也注定了無論大馬國內的期待如何,實力相較弱小的國家,在南海的任何行動,都必須審慎考量及中共、美國,以及其他聲索國態度。

 馬來西亞未來的南海政策,由於受到美「中」對抗尚未明朗化的影響,以及國內問題的影響,預計仍會依循謹慎、低調態度,並保持各方關係平衡的傳統原則,處理相關議題。

 美「中」競逐擴大 各國謹慎以對

 就國際層次而論,大馬如同大多數東南亞國家,其國家政策受到中共與美國影響甚深,因此傳統上採取「避險」策略,同時與兩方合作,並取得平衡。目前,美「中」競爭趨勢依舊,且正從雙邊、區域,逐步擴大到全球場域;雙方合作的基礎也不斷縮小。在此背景下,「避險」仍是東南亞國家避免捲入美「中」競逐的策略。因此,即便美國國務卿蓬佩奧表示,中共的南海主張為非法,將支持任何南海主權遭中共侵犯的國家。東南亞國家也不敢輕易接受這個「天上掉下的禮物」,外交辭令多半避重就輕,以免招致中共強烈回應,造成負面衝擊。

 從國內層次而言,馬來西亞在2月24日爆發政治危機,時任首相的馬哈迪下台;3月1日,慕尤丁繼任首相。由於現任政府與反對派仍持續鬥爭,且缺乏政權正當性,使得任何政策都將趨於保守。假使新政府欲在南海滋事。抑或積極主張南海利益,屆時將面對來自國內反對派勢力的攻擊,與外國勢力的反對,必然不利其維持執政的穩定。

 海上軍力不足 難有積極作為

 此外,海上力量的缺失,也限制馬來西亞的選擇與行動效果。根據馬來西亞國家審計署7月提出的報告指出,由於現有海上武力不足,因此難以充分保護超過近3000英里的海岸線與專屬經濟區的海洋利益。其中,海事執行署的各式船艦,34.6%船隻無法使用或無法正常操作,也限制大馬在南海的執法能量。這也直接導致馬來西亞短期內,無法在南海進行積極有效的行動,擴大其海洋利益。在此情況下,行動自由有限的馬來西亞,要達到上述目標的最佳策略,除了繼續遵守國際法外,更必須主動與其他國家進行接觸,以及加深各領域合作。這主要是為了使其行動具有合法性,同時也能爭取其他國家的支持,以及避免引發更大的衝突。此外,馬來西亞也必須強化其海上部隊的力量,確保海軍與海事執行署具有足夠能力,保護國家利益。

 結語

 總而言之,由於中共的野心擴張,以及其與美國在南海的競逐,使得區域安全面臨更為艱鉅與複雜的挑戰。馬來西亞在這場充滿對峙與緊張情勢的博弈中,過去的思維與行動模式,使其顯得步履蹣跚。為了保有國家利益,馬來西亞除了上述建議的行動外,更重要的,是必須改變態度,利用過去累積的基礎,更主動、積極地與各方深化外交關係,進而在夾縫中排除內外壓力,創造有利的行動空間與選擇自由。

(作者為淡江戰略所博士候選人)

:::

PDF電子報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