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0/10/17 

軍事論壇

【軍事論壇】新電戰莢艙 主宰戰區頻譜優勢
NGJ-MB主要是取代EA-18G機載AN/ALQ-99莢艙,可望於2021年達初始作戰能力(IOC),EA-18G最多可掛載5具干擾莢艙。(取自美國海軍網站)
【軍事論壇】新電戰莢艙 主宰戰區頻譜優勢1
【軍事論壇】新電戰莢艙 主宰戰區頻譜優勢2

◎魏光志

  當前俄「中」新型戰機研製和部署逐漸增加,加上聯合空戰環境日趨複雜,美國海軍對原有裝備已感捉襟見肘,特別是新型電戰裝備帶來的威脅已無法忽視,促使美軍加速展開新一代機載電戰莢艙測試。日前,已完成由雷神公司為波音EA-18G「咆哮者」電子戰飛機開發的下一代中頻段(NGJ-MB)干擾莢艙測試。

 美國海軍航空系統司令部,近期進行400小時的基本功能、電磁環境效應(E3)、電子數據蒐集以及NGJ-MB工程開發模型(EDM)莢艙的性能測試。雷神公司已與海軍簽約,提供15個工程和製造開發(EMD)和14個飛行認證試驗NGJ-MB系統。

 NGJ-MB為EA-18G量身打造

 新研發的NGJ-MB莢艙是專為EA-18G量身訂製的Block 2電子戰(EW)功能升級計畫的一部分,其中包括NGJ低頻段(LB)和NGJ高頻段(HB)莢艙,藉以取代現役AN/ALQ-99戰術干擾系統(TJS)。在擬定這3個NGJ解決方案時,美國海軍希望增強EA-18G既有的3個單獨運作頻段中,每個頻段的電子攻擊(EA)功能,這與當前TJS所採取的技術相反,對整個戰區頻譜的運用上均具有良好的功能,裝備不會相互干擾。

  以C4ISR任務系統慣性而論,NGJ-MB將製成莢艙式系統,結合基於數位化、機載軟體的主動電子掃描陣列(AESA)技術,以增強電子攻擊能力,從而破壞和降低敵方雷達的性能和通信發射器,以及在日益密集的電磁環境中,對抗新產生的電子威脅。此外,該項裝備的任務區域被列為可以滿足遠距(支援深度打擊任務)和駐防式干擾,以及經過編程的電子戰場(支持海戰、密接空中支援、不對稱戰爭─通信和非傳統武器目標、戰場空中阻絕行動)和滲透護航等功能。

  AN/ALQ-99普遍用於EA-6B和EA-18G電子戰飛機上看到,這個莢艙系統的衍生型ALQ-99E版本,專作為美國空軍護航或干擾的電子戰機搭載,在EF-111A「電子渡鴨」(Raven)尚未除役時,擔任空軍的電子戰主力裝備。

  2011年春季,北約空襲利比亞的「奧德賽黎明」行動期間,美國海軍現有的干擾莢艙在3場主要作戰中幾乎沒有發揮功能,顯然,AN/ALQ-99已不符新世紀盟國聯合作戰形態下的空中電子戰區所需,之後美國海軍加快NGJ-MB計畫,在2013年而不是先前計畫的2015年選擇供應商。所有投標的國防系統承包商,都在其計畫說明概要中納入「主動電子掃描陣列」(AESA)技術,能融合新一代機隊普遍採用的機載多功能雷達。NGJ-MB主要是取代EA-18G機載AN/ALQ-99莢艙,可望於2021年中達初始作戰能力(IOC),EA-18G最多可掛載5具干擾莢艙。

  F35安裝莢艙即可執行電戰

  在壓制敵方防空系統的主要功能中,電戰飛機將提供從已知的反艦飛彈到防空飛彈範圍之外,各種經過改良的護航干擾頻段。經過美國海軍長期使用經驗,AN/ALQ-99偏低的可靠性以及內置測試(BIT)頻失效,導致機組人員帶著未發現故障的莢艙進行任務。AN/ALQ-99還會干擾機載的主動電子掃瞄陣列(AESA)雷達,降低飛機的最高速度,給機組員增加額外工作量。對此,美軍陸戰隊以F-35B攜帶匿蹤干擾莢艙,取代早年由格魯曼公司(Grumman)生產的EA-6B徘徊者電子攻擊飛機,並與其他戰機共同分擔電戰任務。

  美軍陸戰隊司令部曾透露,與前幾代戰機不同,F-35系列的基本電子戰系統,使它能夠僅安裝莢艙就執行任務,而無需製作特殊的電子戰版本的F-35衍生型,在機種統一和簡化後勤維修上較具優勢。

  美國海軍已選擇4家國防系統公司提出下一代干擾莢艙的設計。NGJ-MB具網路攻擊功能,包括使用AESA雷達將完成編程的數據流接入搖控系統。承包NGJ-MB波音電子通信(ITT-Boeing)設計包括6個AESA陣列,可覆蓋整個戰區空域範圍。ITT在寬頻電子相位天線陣列方面經驗,該團隊贏得4200萬美元合約,用於開發其設計。同時,雷神、諾斯洛普‧格魯曼和貝宜(BAE)系統也獲相關合約。

   美4代戰機對抗敵5代戰機利器

  美國海軍電子戰系統專案研究辦公室,已啟動下一代機載電子攻擊(NGAEA)項目,以研發NGJ-MB所需技術,該系統原預計2020年底前,用於EA-18G上,但國防部削減預算,將初始作戰能力延到2021年。洛克希德馬丁公司的NGJ-MB將在2022或2023年才能配置於F-35系列戰機。

  新NGJ-MB莢艙操作不僅可獨立於飛機系統之外,還可自動回應已識別的威脅,獨特之處在於AESA陣列結合電子戰、通信、雷達和信號情報(SIGINT)。眾所周知,AESA可同時執行電子戰和雷達功能,處理信號情報並用作通信陣列也是其新功能,除專用電子戰飛機,新莢艙無需修改即可安裝在其他如無人機等載具上。澳大利亞空軍甚至為NGJ-MB計畫提供2.5億美元,並直接參與發展。

 另一項「無人駕駛航艦搭載監視和打擊載具」(UCLASS)是美國海軍研發的一種基於艦載自動駕駛的無人戰鬥飛行器,為艦隊提供全智慧化情報和打擊併行的裝備。美國海軍就UCLASS應該聚焦於「匿蹤轟炸」還是「情報偵察」的專門功能進行辯論後,五角大廈將計畫完全更改為「艦載空中加油系統」(CBARS),以創造專用於可供美國海、空軍空中加油的無人機,以擴大載人戰鬥機的作戰半徑。

  因此,可以想像未來的聯合空中戰區,將由全匿蹤戰鬥機透過人工智慧化系統,遙控無人機隊進行對敵防空區的前幾波空襲,載人的電子戰飛機將擔任預警管制飛機,在戰區邊緣執行電子鏈路情報的護航與傳遞任務,現役的第3.5至4代機將只會少量出現在對手空域附近,對敵防空系統形成層層防禦的空中壓制效果。   

  美軍以最新數位技術,強化空中電子戰能力,破壞敵方防空與干擾地面通訊,是壓制中共殲20與俄羅斯Su-57第5代戰機最有效的武器,為目前不具匿蹤功能的第4代戰機對抗5代戰機的制勝之道。(作者為前空軍官校教官)

:::

PDF電子報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