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0/10/20 

寰宇韜略

【寰宇韜略】美發展偵知嚇阻 提升區域危安預警(上)

◎李華強(譯)

 隨著美國重返大國勢力競逐,美方暨其盟邦夥伴面臨最大挑戰,係防阻中共與俄羅斯在西太平洋或東歐地區,透過機會主義躁進與挑釁舉措,對某盟邦或夥伴猝然發動攻擊,逞其吞併領土等政治野心。有鑑於此,美國智庫戰略暨預算評估中心提出「偵知嚇阻」構想,運用美軍現有非匿蹤長航程無人機隊,於關鍵利害區遂行常態性監視作為,維持即時狀況覺知,俾確保應變順遂,永保區域安寧和平。本報特節譯如下,以饗讀者。(編按)

 背景

 俄羅斯與中共,正透過不斷強化的偵察打擊網路,致力發展可進犯周邊國家的戰力。這些位於西太平洋與東歐,可能引發摩擦、造成衝突的熱點,在地緣上都更貼近俄、「中」,而與美國相距遙遠;俄、「中」得以利用時、空優勢,在美國與其盟邦猝然不及反應之前,迅速奪占所欲土地,創造「既成事實」。

 欲克服上述挑戰,有賴長期持恆,而非偶一為之的監控涵蓋能力;對此美軍仍力有未逮。儘管美軍擁有短期內必要戰力,亦即無匿蹤能力的耐航無人機,仍須發展新的作戰與組織構想,俾有效運用相關戰力;此外,盟邦與夥伴若共襄盛舉,將更能大幅增進效益。

 本文主張的新構想「偵知嚇阻」,係運用無人機嚇阻機會主義者躁進作為,仰賴一套情監偵網路,內容包括符合成本效益、持久耐用,且能與各方盟邦夥伴作業互通的不同系統;即時狀況覺知,則是迅速、有效,化解灰色地帶躁進舉措與精心策畫蓄意蠢動的關鍵。遂行情監偵任務的無人機,能及早預警俄、「中」猝然攻擊,可確保前進部署部隊備便反應。無人機爭取的預警時間,能扭轉美國在時、空方面的劣勢,迅速結合自身與盟邦戰力,避免戰況不可收拾。

 「偵知嚇阻」構想

 美國暨其盟邦面臨的最嚴峻挑戰之一,係遏止俄、「中」發動機會主義躁進舉措的能力,防範後者對西太平洋或東歐地區任一盟邦或夥伴,強行塑造「既成事實」。該項戰略要務,緣於歷來遠距隔閡與軍力失衡,所造成的一系列作戰挑戰。儘管美國擁有太平洋與大西洋的天然屏障而免受攻擊,然北美與歐洲和亞洲大陸之間路途遙遠,卻也讓俄、「中」坐擁地利之便,占有就近先發優勢。即使對超強美國來說,橫跨大洋投射軍力也絕非易事;如今在俄、「中」強化攻擊戰力,預警時間日趨短促下,情勢更形惡化。

 歷來,美國係以結盟與前進部署基地等方式,消弭距離造成的劣勢,然當前區域軍力平衡態勢,愈來愈不利於美國暨其盟邦。俄、「中」均長期觀察美軍戰法,並研發新作戰構想與戰力,希能防阻美軍力投射順遂。此外,俄、「中」的核武軍備,一方面能嚇阻美軍介入,另一方面,可在衝突爆發時,用以局限其規模與強度。因此,俄、「中」領導階層或許認為,其可能在美方介入前迅速對敵取得決定性勝利;在此情況下,美政壇領袖就得面臨一個棘手決定,袖手旁觀或升高衝突層級?無論結果為何,美國與其親密盟邦都將損失慘重。

 歷史顯示,嚇阻最可能失效於敵自認可成功創造「既成事實」之際。美軍若未就潛在的「既成事實」預做準備,就如同放棄嚇阻,乃至於擊潰敵進犯之能力。

 發展創新的作戰構想、建構新式組織與戰力,力克上述威脅,應是美國防部投資的關鍵重點,誠如國防委員會呈國會報告所述:「美國需要的不僅是新式戰力;其迫切需要的,是能拓展美國選項,並拘束俄、『中』,以及其他行為者的新穎作戰構想。作戰構想打造出必要鏈結,串聯戰略目標、戰力,以及做為推手的預算優先要項。冷戰時期,美國發展詳盡的作戰構想,在歐洲等世界各地力克艱鉅挑戰。如今,俄、『中』挑戰美國暨其盟邦夥伴的規模,更遠勝於冷戰結束迄今各敵對勢力,亟待創新構想因應;其他非常規的挑戰,諸如混合戰(hybrid warfare;結合傳統與非正規要素的戰事)、灰色地帶躁進作為(gray-zone aggression;平、戰之間場域威嚇行動)、核武情勢迅速惡化等,同樣有賴創新作為因應。換言之,維繫或重建美國的競爭優勢,不單單是生成更多資源與戰力,而是以創新方式運用這些資源與戰力,並將其聚焦在對的事務上。遺憾的是,美國需要的革命性作戰構想,仍未問世,必須以更有效的方式,因應敵形塑的作戰挑戰,並迫使敵回應美國創造的挑戰。」

 在資源受限年代,因應挑戰並發揮最大功效的構想與戰力,理應較其他項目更優先獲得預算支應。格外有利於美國作法,係鑑別、發展與推行構想,據此有效運用已擁有的各式力量和戰力,尤其是在其他大國勢力競爭用構想中,尚未顯著投入者。

 無人機的優缺點

 美國防部依據尺寸、航程、速率、耐航性,以及通用能力,將無人機分為以下五大類:

 第一類:典型手持施放、一應俱全的可攜式系統,用以支援一小規模單位或基地安全;可提供「飛越山丘」或「四處查看」的偵察與監視能力;於視距範圍內操作,類同於無線電控制的飛機型式。重量小於20磅,正常操作高度為地表高度1200呎以下,速率小於100浬,美軍代表型別RQ-11、RQ-12、RQ-20。

 第二類:小至中型尺寸,通常支援旅級(含)以下部隊情監偵與目標獲得之需求,可適應戰場環境,並借助彈力器施放;酬載可能包括一具電子光學/紅外線與雷射測距/標定感測器,典型任務為特種或特定限制下例行行動。

重量介於21至55磅,正常操作高度為地表高度3500呎以下,速率小於250浬,美軍代表型別ScanEagle(RQ-27)、Flexrotor。

 第三類:在中高度運作,具備中至遠航程與耐航性。酬載可能包括一具電子光學/紅外線、雷射測距/標定、信號情報、通信中繼,以及化生放核(CBRN)爆裂物偵測用球型感測器,且不需要鋪面跑道起飛。重量介於56至1320磅,正常操作高度為平均海平面高度1萬8000呎以下,速率小於250浬,美軍代表型別RQ-7B Shadow、RQ-21 Blackjack。

 第四類:相對大型無人機,在中至高的高度運作,具備延伸航程與耐航性;可施放和回收、視距外通信,符合嚴格的空域作業規範。酬載可能包括電子光學/紅外線感測器、雷達、雷射、通信中繼、信號情報、自動化辨識系統,以及武器。重量大於1320磅,正常操作高度為平均海平面高度1萬8000呎以下,速率不限,美軍代表型別MQ-8 Fire Scout、MQ-1C Gray Eagle、MQ-5 Hunter。

 第五類:包括最大型系統,在中至高的高度運作,具備最大航程、耐航性與空速,並滿足最嚴格的空域作業規範。本類無人機執行諸如廣域監視與穿透攻擊等特種任務。重量大於1320磅,正常操作高度為平均海平面高度1萬8000呎以上,速率不限,美軍代表型別MQ-9 Reaper、RQ-4 Global Hawk、MQ-4C Triton。

 無論在西太平洋,抑或東歐,任何強化的監視網路都仰賴一系列情監偵資產。了解無人機遂行是類任務的優、缺點,有助於評估其在監視網路中扮演之角色。

(待續)

:::
廣告20240418-24桐花祭「美好彰化 幸福桐遊」內

PDF電子報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