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0/11/25 

軍視界

納卡衝突 定義未來戰場的7大啟示
傳統載具結合創新技術,因地制宜融合出新戰法,才能在未來高強度作戰中占據優勢。圖為亞塞拜然無人機拍攝摧毀目標瞬間。 (達志影像/美聯社資料照片)
納卡衝突 定義未來戰場的7大啟示1
納卡衝突 定義未來戰場的7大啟示2
納卡衝突 定義未來戰場的7大啟示3
納卡衝突 定義未來戰場的7大啟示4

編譯王光磊/綜合外電報導

 亞美尼亞與亞塞拜然之間的納卡衝突,在進行44天後,由俄羅斯介入調停,這是近年來各國傳統部隊進行的第一場國家之間的武裝衝突,引發全球軍事分析者的研究與關注。美國獨立網路媒體「世界政治評論」(World Politics Review,WPR),特別分析與整理出這場衝突對未來戰爭的7大啟示。

 無人機時代來臨

 WPR分析直言,這場衝突的特點是無人機的大量使用,甚至在亞塞拜然透過社群網路大力宣傳下,各國媒體塑造出無人機空中精確打擊,已使地面部隊,尤其是裝甲部隊過時的印象。不過分析認為,戰甲車仍是地面部隊面對無人機無情打擊時,最佳的被動防護狀態,例如在露天、固定陣地等,無裝甲防護下遭打擊的亞美尼亞官兵,受到的損傷遠比裝甲單位嚴重,而且戰甲車依舊是地面部隊執行機動作戰、投射兵力與火力的最佳平台。

 先進ISTAR與精確打擊能力

 其次,亞塞拜然在戰場上有計畫地利用空中精確打擊系統,瓦解亞美尼亞防空能力,凸顯未來戰爭的關鍵,將是大量短中長程打擊彈藥投射,搭配有效且分散的情監偵與目標獲得(ISTAR)能力,無人機能同時擔任這兩個角色,各國應擴大相關採購計畫。不過對預算有限的國家,先進ISTAR與精確打擊能力,可能只會在衝突開始時具備效力,因為前者很快會被癱瘓,後者儲備則會快速耗盡。

 反制與反反制電戰能力

 第三,納卡衝突凸顯電子反制與反反制等電戰能力的重要性。因為在衝突伊始,亞塞拜然將亞美尼亞相關電戰裝備與能力,列為頭號打擊對象,且其無人機還藉此有效躲避亞美尼亞防空系統威脅,未證實報導指稱,亞美尼亞在獲得俄國電戰系統奧援後,利用長程干擾機應對並壓制了部分亞塞拜然無人機攻勢,但分析直言,電戰能力並非萬能,應與其他防空系統整合,才能有效防禦空中威脅。

 傳統作戰思維結合新創技術

 第四,這場衝突凸顯各國需要將戰車、電戰等傳統作戰思維與載台,與無人機、網路、資訊戰等新興技術與能力結合,進而研發新的作戰概念與理論。分析直言,在未來數十年中,愈能將傳統系統與新興技術結合的軍隊,愈能在高強度戰鬥中占據優勢;值得一提的是,雖然網路未在這次衝突擔任要角,但其可能會在未來高強度衝突中,成為破壞敵指管與防空體系的主要手段。

 聯合作戰益形重要

 第五,這次衝突進一步凸顯未來聯合作戰的重要性,也凸顯未執行聯合作戰部隊戰力的脆弱性,一旦聯戰單位中部分組成未發揮效用,就可能導致行動失敗。如亞塞拜然在開戰後成功擊毀亞美尼亞多個防空系統後,亞美尼亞決定在無防空掩護下,以裝甲部隊發動反攻,結果招致大量傷亡,直到其將新獲得防空系統整合至作戰體系後,才得以部分補救其防空能量。分析還說,在網路與太空等作戰場域重要性日增,無人戰鬥載具在戰場上的重要性,亦持續增加下,聯戰行動也將愈來愈複雜。

 載台與系統耐耗損、可拋棄

 第六,納卡衝突凸顯載台與系統在衝突中面臨的耗損考驗極高,未來軍隊也需要更多「耐耗損、可拋棄或只需少量維護」的載台與系統。此外,在獲得新一代作戰載具的同時,聯戰準則也必須有效調整,否則不僅無法發揮武器性能,更將導致部隊裝備、燃彈、備料件消耗高於設計預期。如亞美尼亞在後勤與部隊部署準則仍墨守成規,使後勤中心與部隊集結區離前線太近且未獲有效保護,導致開戰後損失慘重。分析甚至認為,地面部隊為避免敵方對集結區的殺傷,可能需要進一步執行分散機動,規模可能要降到連級,甚至排級。

 人員仍是根本

 第七,本文認為最重要的觀察結果是,未來數十年內,最關鍵的軍事資源仍然是人員。如衝突初期亞塞拜然無人機雖能恣意獵殺敵軍戰車,但此現象本質上是亞美尼亞軍方過於僵化的教範導致,其戰車部隊發起反攻時,還在使用蘇聯時代密集衝鋒教範,未將車輛距離拉開,致其無法機動與分散,躲避無人機攻擊。分析強調,亞塞拜然不只仰賴大量無人機,其部隊的戰前準備充足,並針對其戰術戰法進行有效訓練,才是其傷亡低於亞美尼亞的關鍵原因。換言之,這場戰爭更進一步凸顯「針對現實情況進行作戰訓練」的重要性,就算未來指揮官擁有強大打擊能力與人工智慧(AI)輔助決策分析,但倘若其欠缺在實際戰場指揮與應變的能力,仍會導致部隊在未來戰場上,遭遇不必要的傷亡。

:::

PDF電子報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