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0/11/27 

社論

【社論】強化媒體識讀能力 對抗假訊息傳散

 國軍推動潛艦國造,日前正式在台船公司舉行廠房開工典禮,總統蔡英文致詞表示,「今天起,made in Taiwan 潛艦」正式建造。蔡總統強調,直至今日還有懷疑潛艦能否成功的各種謠言在網路流竄,國軍以動工證明實際成績,粉碎謠言與不實訊息。

 從近年來假訊息傳播的態樣與脈絡看來,政府重大公共與社會政策,是其最佳發酵溫床。2016年的美國總統大選,已讓全世界見識假訊息的傳播威力,4年後的今日,假訊息的影響非但沒有消弭,反而成為影響國家安全與社會穩定,最大的恐怖因子。位於美國的全球假訊息研究智庫「馬歇爾基金會」數位研究部發現,從2016年到2020年第3季,包含臉書與推特等社群媒體,散布與政府政策相關假訊息的數量成長超過8倍;參與轉傳、回應等被影響的人數,是過去的10倍。

 從假訊息態樣中,我們可以發現,許多訊息是他國政府發動或介入的「協同性造假行為」。這些假訊息從政府流入民間或跨國媒體,在地名嘴或社會意見領袖則成為協力者,大量散布假訊息,成為一個生態循環。

 美國外交政策研究所分析,包含中共在內的國家,慣於透過發布假訊息,進行認知作戰。一般而言,假訊息的影響,區分為社會大眾的認知、態度與行為3個層次。在認知層次是影響對國家認同、對中共政權有利的印象;其次是降低大眾對政府的信心、施政滿意;最後則利用民主國家的特色,影響投票行為,改變國家政、軍生態版圖。

 臺灣是中共認知作戰攻勢的重點,以今年臺灣事實查核中心查核的假訊息,跟國防安全相關的假訊息,有許多是來自中國大陸,最常見的內容即是我國政府對建軍備戰的輕忽、國軍的戰力低落、政府刻意掩蓋訊息真相等。這些虛假訴求搭配纂改的假照片流竄,在社群媒體平台與即時通訊軟體群組中,搭配社群媒體的假帳號、酸民、機器人及中共外交官與媒體,共同操作來達成目的。

 中共散布假訊息,雖是參考俄羅斯影響克里米亞公投的手法,但已發展出自己的特色思維與作法,令人憂心。例如,中共會針對不同的主題,諸如武器採購、戰備訓練等擬定策略,以應付不同目標對象需求;其假訊息的認知作戰,是多語言形態,且積極運用通訊軟體的私密性;更善於尋找「在地協力者」,其模式是透過民間意見領袖,培養死忠鐵粉,達到撕裂團體認同的目的。

 縱觀假訊息的影響關鍵要素中,在地協力者無疑扮演重要角色。社會大眾對於主流新聞媒體中的假新聞,或許較容易持有懷疑、批判的觀點;然對於自身所信任的媒體名嘴、意見領袖的同溫層效應,使接收者對假訊息產生下意識的認同、相信在地協力者傳播的訊息。許多在地協力者或許並非故意成為假訊息中介者,但在認知作戰的操作下,其影響範圍相當深遠。

 面對精密的假訊息與認知作戰攻勢,政府部會間應加強橫向聯繫,並結合公、民營網路與基礎設施相關業者,形成跨越政府與民間的反訊息與與認知作戰聯盟,來對抗假訊息。假訊息的防制是國安層次的重要課題,社會大眾需快速接觸真訊息,抵銷假訊息的影響。

 其次,我們應培養社會大眾媒體識讀的能力,審慎認清社群媒體資訊,是未來防範假訊息與認知作戰的重要因素,須從學校教育與社會教育兩方面著手。在學校教育,要教育學生具備閱讀理解線上文本、多媒體,擁有獨立思考、辨別真偽消息與新聞的能力。就社會媒體識讀教育而言,我國現階段尚缺少針對社會上成年人的媒體素養培育管道。對此,可以借鏡加拿大政府曾斥資超過1億6000萬新臺幣的預算,建立讓全民都可以習得媒體識讀知識的計畫。建議未來在各全國電視台,都可設定一定比例時間,來進行全民的媒體識讀教育。

 析言之,網際網路的普及,除改變人們的資訊獲得習慣,同時改變人與人之間互動的社交生活模式。從資訊爆炸、失序,當前的網路世界,已演變成假訊息與認知作戰的媒介。當境外惡意勢力與社群媒體結合,假訊息將如同瘟疫傳染一樣,傳播快速且難以預防。因此,如何保護得之不易的民主機制,不被假訊息癱瘓,包含政府、媒體平台與社會大眾,都負有增強免疫力責任。唯有大眾在建構識讀管道上合作無間,提升社會大眾對媒體內容的警覺能力,才能防範無孔不入與變化萬千的假訊息影響我國社會穩定,鞏固人民對國防與國家的信心。

:::
廣告20240418-24桐花祭「美好彰化 幸福桐遊」內

PDF電子報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