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0/12/01 

社論

【社論】活化再利用 永續傳承眷村文化

 高雄市鳳山區公所日前於前海軍明德訓練班,舉辦「眷戀心城.軍事遊邑趣」活動,結合軍事文化、眷村文物展,與當前熱門的閤家同樂野餐趴,邀請民眾走進國定軍事古蹟,不但可探索時代演進下,眷村獨有懷舊氛圍;更能了解在政府部門與民間團體協力合作下,結合「社區總體營造」方式,落實保存修復、經營管理、活化再利用的「金三角」理念,為國人認識眷村文化提供多元新視野。

 自民國36年起,百餘萬軍民陸續來臺。為了安頓眷屬、穩定軍心,政府開始興建眷舍安置,以利管理及照顧。由於眷村成員來自大江南北,在時代背景因素下,形成的群居形態,自然而然匯集不同語言、風俗、習慣和飲食文化。多年來,在他鄉成故鄉的寶島,歷經轉變、交流、融合,逐漸成為幾代人的集體記憶。

 難能可貴的是,眷村透過不同族群間的生活與共同學習、交流,亦落地生根、開枝散葉,和臺灣鄉土密切結合,成為許多人成長記憶與生命經驗的開端。

 質言之,眷村已與這片土地歷史脈絡融為一體,醞釀的故事無可取代,並承載著重要史蹟和文化遺產。

 隨著臺灣社會人口成長與政經發展,政府於民國70年開始,陸續推動老舊眷舍改建。這雖是臺灣整體社會變遷必然趨勢,但對於眷村住戶而言,改建意味著居住環境與人際關係的重大改變;對於文化保存而言,則是一次巨大衝擊與損失。

 許多眷村如桃園縣馬祖新村,引進美式建築概念的放射狀空間配置;新北市三重一村為北臺灣空軍防砲陣地;新竹市忠貞新村,主體建築為海軍燃料廠及大煙囪結構;臺中市信義新村,基地下為平埔族「中社遺址」;雲林縣建國二村,為全國唯一存留的農村型眷村;臺南志開新村,為享譽國際的空軍雷虎特技小組居地,皆相當特殊,若無法妥善規劃、保存,可能會被時代潮流淹沒,值得重視。

 如何在眷村拆遷之前,將眷村文化如生活器具設備、衣物用品、飲食習慣、人物故事、家書照片、人際關係、社會網絡、歷史文件、資料檔案,以及集體記憶保留下來,並據以活化,豐富臺灣文化與人文內涵,也是個重要議題。

 事實上,政府相關部門如文化部、國防部,近年來已就眷村文化保存及推廣與再利用,邀集縣市政府及民間企業和相關計畫執行經營團隊,在兼顧保存維護、經營管理及活化再利用面向下,以確保眷村環境空間意象保存、用智慧科技落實眷村文化保存,及運用文化創意再生策略行銷眷村為原則,積極進行珍貴歷史資產保存、維護與發揚。

 文化部建置的「臺灣眷村文化網」,是第一個將眷村文化以網路為介面,完整呈現眷村文化的網站,不但流通快速、近用門檻低,也能讓對眷村有興趣的社會大眾,以最簡單、有效率方式接收資訊。輔導會之「榮民榮眷基金會」,為擴大及傳承榮民眷村文化,特別與文化部合作,每年各出資500萬元,建置「榮民與榮眷文化主題」國家文化記憶庫;各地方縣市政府與民間自發性團體,針對眷村文化保存工作,亦辦理諸如口述歷史、文化研究、田野調查、影像、聲景、文物展示、文物誌、空間影像等活動,讓保存與改造蔚為風潮。

 經過政府及民間團隊通力合作,臺灣從南到北,具特有風格的眷村文化保存及修復再利用,陸續完成,部分場域也開始活化經營。如臺北的四四南村、桃園龜山眷村故事館、臺中彩虹眷村、臺南復興老兵文化園區等。而位於高雄左營區的「再見捌捌陸─臺灣眷村文化園區」,可謂目前全臺極具特色的眷村文化園區,規劃包括「眷村時代館」,展出如勳獎章、舊皮箱、砲彈箱、米缸等;「眷村聚樂部」則呈現來臺後,軍區文藝與娛樂空間氛圍,如眷補證、紀念牌;「眷村.潮」則是介紹眷村改建後,眷村所面臨的衝擊與轉變,並加入AR體驗,再現眷村新舊對比;「眷村共生基地」亦提供喜愛眷村文化的創作者,相互交流的平台。

 綜言之,以社區總體營造理念,做為眷村文化保存方式起點,並以成為環保社區、樂活社區、養生社區、文化社區及觀光社區具特色的眷村為目標,從前述琳琅滿目、成為國人旅遊朝聖景點的特色眷村來看,顯示眷村文化資產永續發展,卓然有成。未來,在既有基礎上,我們必須更擴大其應用場域,建構具深度之加值內容,相信眷村文化資產,定能豐富臺灣更多元的人文風貌與向心力。

:::
廣告20240418-24桐花祭「美好彰化 幸福桐遊」內

PDF電子報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