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1/02 

軍事論壇

【軍事論壇】無人機縱橫納卡 重塑戰場樣貌
 亞美尼亞部隊於「納卡」衝突中,遭亞塞拜然使用土耳其研製的「旗手-TB2」無人機攻擊,在掩體中、橋梁下或戰壕內,均難逃鎖定,慘遭飛彈擊毀。(取自Baykar Makina網站)

◎許邁德

 2020年9月27日,位於南高加索地區的亞塞拜然與亞美尼亞共和國,為「納卡」(Nagorno-Karabakh)區的國土爭議,爆發激烈的武裝衝突。雙方激戰6個星期後,亞美尼亞在11月10日宣布,接受亞塞拜然與俄羅斯的停火條件,願意放棄占領26年的主權爭議地區。停火協議最後雖經三方簽署,但此次的區域性衝突,已造成超過5000位軍民死亡的悲劇。

  最引發世人關注的是,武裝衝突期間雙方所公布的攻擊戰果,特別是亞塞拜然的無人機攻擊實戰錄影,不斷在社群媒體播放,不但發揮輿論宣傳效果,更加彰顯高科技無人載具的運用者所獲成果─無傷亡、低成本、彈性大、支援裝備簡易,以及精準攻擊等突破傳統的高效益戰力。亞美尼亞部隊在亞塞拜然無人機的攻擊下,幾乎束手無策,畫面顯示不論在掩體中、橋梁下或戰壕內,均難逃無人機的鎖定,而慘遭飛彈擊毀。無人機在這場衝突中,完全符合「運籌帷幄、決勝千里」的戰略性部署。

  迫使敵方付出高成本防禦

  近年來偵測與電腦科技的突飛猛進,以及人道主義的意識高漲,風險性較高的任務,逐漸轉由遙控的無人載具擔任,從而大幅降低操控人員的傷亡風險。特別是在三度空間執行任務的飛行載具,還需承受惡劣天氣、地形險峻,以及敵方攻擊等高威脅情境;因此,軍用「無人飛行載具」(UAV)的研發自然因應而生。

  無人機最直接的特點就是體積小、重量輕、成本低,接戰效果佳,且無飛行員損失風險。例如美軍試驗中所用的「郊狼」(Coyote)無人機,長約1公尺,重量僅6公斤左右。輕盈的體積與重量,使得在面對敵人電磁偵察時,反射更少的電磁波,大幅降低被發現的機率。隨著技術愈來愈成熟,無人機經濟成本也得以大幅度下降,能夠大量生產並裝備。在戰場上,無人集群體戰術具有數量上的優勢,形成更強烈的火力網和偵察網,迫使敵方必須付出更多成本來防禦。

  相較於傳統飛機,經由遙控系統或是自動駕駛等技術,進行無人載具的飛行偵察與攻擊任務,必須訂定更高標準的研發規範,以及更嚴謹的作業程序,才能確保作戰效益、降低任務風險。為此,早期的無人機運用,還特別訂定不可攜帶攻擊武器的限制,直至無人機的發展更加成熟與穩定後,才逐步取消此項禁令。

  世界各國為因應時代趨勢,針對各自作戰需求所研發或採購的無人機型,種類不但多且功能各異。在此次「納卡」衝突中,亞塞拜然實戰運用的無人機有 2款:一是以色列研製的「哈比」(Harpy)反輻射無人機(Harpy意指希臘神話的人頭鳥身女妖,或是世界上最大與最兇猛的鷹鳥)、二是土耳其研製的「旗手-TB2」(Bayraktar–TB2)攻擊無人機(Bayraktar為土耳其語的旗手,或是少尉)。

 以製「哈比」無人機 雷達殺手

  首先是「哈比」反輻射無人機,源自於以色列早在1956年蘇伊士運河戰爭中,首度在戰場上運用監視和偵察無人機;1982年提升為攻擊無人機,運用在黎巴嫩戰爭中,不論是執行敵情偵察、戰情蒐集,或是攻擊雷達站、壓制防空火力、以及密接支援等攻擊任務,皆創下輝煌的戰果。

  接著在1990年代,開始進行無人機與「反輻射飛彈」(ARM)的整合計畫。整體特徵是,構型的體積比一般無人機小,不容易被敵方的雷達發現與反制攻擊;另在機首安裝反輻射飛彈的「被動式電磁波尋標器」、機身配置高爆炸性彈頭。如此即可運用無人機的飛行性能,在目標區上空長時間盤旋偵測,一旦確認雷達發射訊號,隨即垂直俯衝飛向地面或艦載雷達,並在其上空爆炸以擴大殺傷範圍,具體執行「自殺式」的攻擊行動。

  該計畫順利在1995年完成處女航,並在1997年的巴黎航展中首次公開亮相。引人注目的是,在戰爭發動的第一時間,即可癱瘓敵軍前線的地面或艦載雷達與防空系統,創造後續空中攻擊的絕對空優態勢。因此,除生產國以色列之外,還有亞塞拜然、土耳其、印度、南韓等國已採購部署。

 土製「旗手-TB2」實戰經驗豐富

  其次是「旗手-TB2」攻擊無人機,為源自土耳其自2007年開始研發的TB1型偵察無人機,並於2009年首飛成功。該型偵察無人機,曾在2014年6月14日創下全載重保持在27030呎高度飛行,以及在8月5日創下保持18000呎高度,飛行24小時34分的耐航紀錄;同年,土耳其就積極地將其納入部隊服役。

  接著考量美國對攻擊無人機的出口禁令,經由英國、加拿大的技術協助,進一步研製「旗手-TB2」型攻擊無人機。該型攻擊無人機在2014年8月首飛成功,2015年12月18日順利掛載武器,首度進行實彈試射驗證,並在同年加入部隊部署;隨後參與敘利亞、利比亞等地戰爭行動,經實戰驗證其整體戰果傑出。目前除生產國土耳其之外,還有亞塞拜然、利比亞、卡達,以及烏克蘭等國已採購部署。  

  無人機在「納卡」衝突所展現的效果,將使得各國更加重視其研發,美國是無人機研製和運用實例最多的國家,陸軍近日提出《小型無人機戰略》。《小型無人機戰略》指出,在2035年之前,美國陸軍將對目前的資源進行調整,以增大美國小型無人機在戰術上的優勢。隨著新型感測器和有效載荷的進步,作為美軍全球一體化情報偵察監視能力發展基礎的無人機系統,其成本持續上漲,超出可持續性的限度。而小型無人機將會以更低的作戰成本,為部隊提供新的攻防手段。美軍預計從2024到2028年,將專注於改進已部署的小型無人機。提高其在特殊環境下的作戰能力,能夠長時間續航,因應多種作戰任務。

  角色已由支援轉為主導作戰

 以色列也是世界軍用無人機研發和生產大國,在近代戰爭中發揮極大效果,其製造的無人機至2019年,占據全球60%的市場。以色列無人機具有系列化、本土化、創新化和多元化的特點,從「納卡」衝突中的戰果來看,勢必在市場上更增競爭力。其他如英、法、德、俄、中共,甚至伊朗、阿聯等國,亦對無人機投注大量資源研發製造,並加入人工智慧、導引技術、通信技術等新科技,特別是20 世紀末網路技術的不斷創新,在操作人員的遠程控制或平台自主控制下,無人作戰平台能夠完成多種作戰任務,逐漸由原來的戰場支援角色,轉向主導作戰任務型態發展,其功能不斷多樣化,涉及的領域也隨之不斷拓展。

  無人機在現代戰爭的重要性,從「納卡」衝突中得到明證,絕對是部隊難以逃脫的威脅。一是無人攻擊機可以長時間伺機攻擊,實在難以防範;二是無人偵察機雖未攜帶攻擊武器,亦能經由戰場情資的即時回傳,不但有助於部隊的機動前進部署,更能提升發動攻擊的精準達成率;三是無人機沒有操控人員傷亡的風險。因此,無人機確實是未來戰爭中,不可或缺的要角及制勝關鍵!(作者為飛安專家)

:::

PDF電子報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