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1/10 

戰史回顧

【戰史回顧】冬季風暴作戰 德馳援解圍受挫
 1輛虎式戰車被部署到德國頓河集團軍,加強德軍向史達林格勒進攻之力量。 (取自維基百科)
【戰史回顧】冬季風暴作戰 德馳援解圍受挫1
【戰史回顧】冬季風暴作戰 德馳援解圍受挫2

◎滕昕雲

 1942年11月19日,蘇聯紅軍圍攻史達林格勒的德國第6軍團兩側,以重兵猛烈攻擊羅馬尼亞第3、第4軍團。羅軍戰線很快被攻陷,第6軍團遭紅軍全面包圍。希特勒禁止第6軍團突圍,嚴令其組成「史達林要塞」固守,並將號稱德國第一流戰略頭腦的將才曼斯坦元帥,召喚至南俄戰場,成立「頓河集團軍」,由曼斯坦擔任總司令。希特勒要求曼斯坦執行解圍任務,將第6軍團救出,並恢復原態勢。為此,希特勒將在法國整補的裝甲第6師調往東線,擔任解圍6軍團之「冬季風暴作戰」主力部隊,帶領其他各部向史達林格勒突進。本文即是裝6師解圍作戰的經過。

 裝甲兵第6師馳援東線南翼

 德國國防軍陸軍裝甲兵第6師,在1941至1942年冬季,參加對莫斯科的颱風作戰,為推進至莫斯科近郊的德國部隊之一,在戰鬥中蒙受相當的損失。莫斯科會戰告一段落後,該師於1942年3月自前線抽出,後調至法國布列塔尼休息整補。

 裝6師前身為第1輕型師,該師主戰部隊戰車第11團,自1938年起即裝備獲自捷克斯柯達廠的35t輕戰車。35t輕戰車歷經大戰初期各次重大戰役,證明性能可靠;惟其主要武裝仍為37mm口徑戰車砲,早已無法有效對付蘇聯紅軍的T-34中戰車、KV-1重戰車等新銳車種。此刻法國將以德造戰車逐步汰除35t輕戰車,所有戰車乘員對這個消息,都持以熱烈歡迎的態度。

 裝備長徑60倍徑50mm戰車砲的III號戰車J型,將成為戰車團主力;值得一提的是,另有24輛換裝43倍徑75mm長管戰車砲的IV戰車G型,進入戰11團服役,大大增添裝6師的反裝甲能力。總計戰車第11團現有戰車實力為21輛II號戰車、75輛III號戰車J型、30輛III號戰車N型,以及24輛IV號戰車G型,另有9輛指揮戰車。

 裝6師在法國度過近半年休閒時光,一直到11月初,始接獲戰備命令,部隊亦接收了車輛防凍保養設備及冬季被服,並進行第一次的裝載。裝載裝6師的列車由法國西部出發,經德西地區,穿越柏林向東行駛。抵達奧德河時遇到第一次降雪。沒多久,列車進入俄羅斯一望無際的大草原。到達南俄地區時,已傳來史達林格勒被圍的消息,裝6師所有官兵均確信,不久之後部隊即將投入該地參與作戰。

 維賀內庫姆斯基戰車大會戰

 為了解史達林格勒之圍,拯救包圍圈內的第6軍團,曼斯坦派遣麾下卓越的裝甲兵指揮官霍特上將,指揮裝甲第4軍團,下轄裝甲第XXXXVIII軍與裝甲第LVII軍(XXXXVIII為羅馬數字之48;LVII為羅馬數字之57。按照歐陸軍事傳統,軍之番號均由羅馬數字表示),擔任攻擊重任,以裝甲第LVII軍為攻擊主力,該軍將在裝甲第XXXXVIII軍側翼掩護下,預備由西南之柯特尼可伏地區,向史達林格勒包圍圈攻擊前進。裝甲第LVII軍轄有裝6師、裝23師,以及空軍野戰第15師。

 由於裝6師甫自西線完成整補,人員與車輛裝備完全滿編,官兵們經過超過半年的休息,士氣與精神均已達最高峰,故攻勢主力必然由該新銳之師擔任。12月3日,裝6師藉由火車載運,終於抵達柯特尼可伏,並在此下卸。適值一個紅軍騎兵軍在有力戰車部隊增強下,於本區活動,裝6師立即給予該騎兵軍可觀的打擊,迫其退出戰場。

 由於友軍抵達遲誤,以致「冬季風暴作戰」的發起屢次延展,但史達林格勒要塞方面的情勢已無法再等下去,故裝6師即在裝23師位於右鄰掩護下,於12月12日向前躍出。德軍的攻擊顯然對紅軍造成一定程度的奇襲效果,裝6師矛頭第一天即進抵阿克塞河,並於次日渡過該河。裝6師繼續往前突進,於13日終昏前推進至維賀內庫姆斯基。接下來數日,裝6師即在該地區遭遇數量龐大之紅軍裝甲與戰防兵力,這是紅軍為因應德軍裝甲第4軍團的解圍企圖,匆忙自包圍圈所抽調的阻擊兵力。戰車第8軍、摩托化第3警衛軍等強大兵力,立刻向裝6師裝甲戰鬥群展開猛烈攻擊。雙方於12月15日爆發大規模的戰車大會戰,共有德軍各式戰車200輛,與紅軍約400輛戰車,在維賀內庫姆斯基的平野上相互衝擊。裝6師裝甲戰鬥群在戰11團團長亨納斯道夫上校指揮下,最初打得不錯,但在紅軍戰車數量優勢壓迫下,戰車會戰以僵局告終,雙方均退出戰場。

 援軍行進遭敵牽制

 總括來說,裝甲第LVII軍在第一個星期中突進了60公里,其中頭兩日躍進的距離較深遠,接下來即在維賀內庫姆斯基一帶,與逐漸增加的敵軍鏖戰。這樣的發展以解圍任務的觀點而言,並不是好現象。幸而裝甲兵第17師終於開抵戰場,且經過各師官兵奮力作戰,裝6師亨納斯道夫戰鬥群終於在19日突破紅軍重兵阻擊,在當夜一次大膽夜間奔襲行動中,一舉突進至米需可瓦河畔的瓦西列夫卡,並立刻在河對岸占領了一個橋頭堡。

 推進至此,此去史達林格勒已無任何地形障礙,也就是說,裝甲第LVII軍距被圍的第6軍團只剩下最後48公里,只要解圍兵力繼續推進至夠近的距離,第6軍團即發布「雷霆」行動,展開突圍作戰。

 然而,當時德軍挺進至米需可瓦河畔的亨納斯道夫戰鬥群,僅是1支以戰車為主的兵力,只有極少的步兵伴隨,師裝甲榴彈兵第114團厝崙考夫戰鬥群,還在後方一路戰鬥打過來,與位於最前方的亨納斯道夫戰鬥群相距30公里之遙;而裝23、裝17師也在裝6師左右翼戰鬥前進中。換言之,在友軍未趕到前,亨納斯道夫戰鬥群尚動彈不得。更糟的是,一旦德軍突出於最前端的尖兵戰鬥群停駐不前,即遭到紅軍愈來愈兇猛的圍攻。亨納斯道夫戰鬥群彈藥逐漸消耗,而無法獲得立即補充,情勢愈趨危急。所幸厝崙考夫戰鬥群終於在20日午後進抵瓦西列夫卡,與亨納斯道夫戰鬥群取得接觸。

 9萬人投降淪為戰俘

 就在此時,紅軍另外在北面的奇爾河戰線,展開另一次大規模攻勢,駐守於此地段的義大利第8軍團立刻潰散,一條完整防線已不存在;紅軍部隊的洪流不斷從此向軸心戰線後方湧入,情勢發生了根本的變化。面對如此的變局,頓河集團軍總司令不得不忍痛下達決心,將裝甲第6師由解圍部隊的地位抽出,調往北面發生危機的地段,這意味著,德軍已放棄救援史達林格勒的任務。12月23日,裝甲兵第6師脫離現在的位置,往北開進,史達林格勒要塞內的第6軍團的宿命已定。1943年2月2日,第6軍團在彈盡援絕下,被迫向蘇聯紅軍投降,一共9萬餘人走向蘇聯戰俘營。戰爭的轉捩點已然到來。

(作者為軍事作家)

:::

PDF電子報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