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1/15 

全民國防

【全民國防】嚴格審查陸資 防滲透護資安

◎朱祥中

 2019年12月,經濟部投資審議委員會公布的《2019年僑外及陸資投資事業營運狀況調查分析報告》顯示,陸資對我國服務業及製造業,皆以新設子公司為主,另28家陸資母公司表示,曾對其他國家與地區進行海外投資。其中,89.29%投資已開發國家、53.57%投資開發中國家,此一結果與2018年一致,因此推斷陸資母公司海外投資的動機,可能為攫取關鍵技術與拓展市場。

 今年11月17日美國國務院提出《中國挑戰的方方面面》研究報告指出,愈來愈多國家意識到,中共已開啟一個大國競爭的新時代。然而,很少人能明辨中共的滲透模式,更無法看清其所望的具體主導形式。因中共在世界各地進行重大的基礎設施和投資項目,從事債務陷阱外交,以及其他掠奪性經濟活動,以誘導或強迫該國家的政經要員及組織,協助中共重塑世界秩序,同時中共也利用其融入國際組織的力量,向其灌輸中共規範及標準。

 中共利用經濟脅迫他國企業就範

 哈利法克斯國際安全論壇彙集全球多位專家意見後,於11月發布《中國與民主國家—世紀最大博弈》手冊,內容也證實,中共利用經濟力量脅迫其他國家和企業「就範」。

 有鑒於資金之於經濟,如同血液之於人體,如何在接受境外投資之際又避免受其挾制國家安全,是本文擬說明的要項,並引用學術觀點、史實,與我國去年受國人關注的要聞,讓民眾理解,投資審議對全民國防的重要。

 早在美國獨立之初,便有外來投資影響國家政策的案例,陳重成與唐欣偉副教授指出,當時美國與英國的關係非常惡劣,同時與加拿大也有糾紛,幾乎釀成第三次英美戰爭,然英國雖對美國不滿,但仍大量投資,進而讓美國商界要求政府改善對英關係。自2000年起,美國便接連爆發中共間諜竊取情報,及非法轉移國防相關科技的案件,使美國加深中共國企在美投資可能產生國安風險的疑慮。迄2020年7月,美國海外投資委員會向國會提交報告表示,自2017至2019年,中共對美國的投資依然名列第一,然美國傳統基金會也指出,大陸對美投資,從2005年1月至2019年12月,已超過1800億美元。其中,2016年投資530億美元,超過歷年金額,且項目遍及農業、化學、能源、娛樂、金融、醫療、礦產、房地產、科技、旅遊、運輸等領域。但2019年起,中共的投資幾乎未超過30億美元,甚至已無法達到2017年232億美元的景況,因美國已通過相關法律限制中共投資,可是中共仍然可獲取有價值的美國技術,有賴政府單位注重美國投資者大幅在中共的投資,以及科技藉出口管道流失的情形,避免國家安全備受威脅。

 中共有計畫實現其「國家目標」

 《中國挑戰的方方面面》指出,經濟是中共提升國際地位的關鍵能力,全球主要經濟體都與中共產生緊密的商業關係,各國企業也渴望獲得大陸低成本勞動力,或進入其龐大的消費市場,以致該國易受中共經濟脅迫,或其他要求所牽制。另根據美國貿易代表署引用資料顯示,中共有規劃地每年透過強迫性技術轉讓、網路攻擊,以及經濟和工業的間諜活動,讓美國經濟損失高達6000億美元。《中國與民主國家—世紀最大博弈》則引用非官方的美國知識產權盜竊委員會,2019年2月發布資料表示,中共藉網路間諜、逆向工程、強迫技術轉讓、投資和許可限制、數據在地化要求、歧視性知識產權保護,以及投資私人公司和大學研發計畫等方式,實現「國家」目標。

 「淘寶台灣」結束營業

 今年有關淘寶等事件於國內喧擾一時,然2008年阿里巴巴集團便以「新加坡阿里巴巴台灣分公司」登記,2013年淘寶網則以「香港商淘寶台灣分公司」登記,至2015年經濟部投審會認定其為中資予以開罰,並限期撤資後,阿里巴巴才正名為港商。今年8月投審會指出,阿里巴巴集團對克雷達的持股雖未逾法定許可標準,但具實際操控能力,故認定為陸資。同時「淘寶台灣」的用戶服務及隱私政策,連結至阿里巴巴的「淘寶全球平台服務協議及隱私權政策」,代表臺灣會員同意隱私權政策後,已授權阿里巴巴使用個資、攝影機等權限,會員交易資料回傳阿里巴巴伺服器,恐帶來資安風險,因此裁罰新臺幣41萬元,且限期撤資或改正,然「淘寶台灣」卻於10月15日結束經營。

 另依《遠見雜誌》報導,2016年中國大陸「立訊精密」入股臺商美律蘇州、惠州及上海廠,2017年「紫光」取得矽品蘇州廠,今年立訊再取得緯創蘇州廠,觸及高科技製造業上中下游,顯示陸資已採用「收購臺灣公司在大陸地區之子公司股權或資產」,掌握臺廠重要生產基地的廠房、設備及子公司股權關鍵多數,再進行人才移動,套取關鍵技術。

 2001年,詹姆斯頓基金會提出〈中國政府是如何試圖控制美國的華語媒體〉,說明中共以全資或控股方式,直接掌控報紙、電台和電視台,或利用經濟手段影響與其有商業來往的獨立媒體等方式滲透媒體。邱奕宏副教授則從經濟民族主義學派的角度思考,主張跨國企業投資產業若具國安敏感性,將引發投資母國或地主國關切。地主國面對潛在敵國的投資時,會有「第五縱隊效應」、敏感與關鍵技術依賴外人、高科技技術外洩、重要戰略物資與國家資產被外人掌控等4類風險;投資母國則常擔憂人質效應、高科技技術外洩、被動的「第五縱隊效應」等3類風險。 顯然中共運用上述各項手段,在全球各地及我國從事竊取、滲透、培養遊說團體等活動,讓建立良善互動經濟環境的舉措,成為圖謀一己之私的工具,以致民主陣營備感威脅。

 結語

 美國國會已日益形成共識,認為美國需要新的思維和兩黨的支持,以應對北京對美國全球主導地位構成的挑戰,而中共有目的且有規劃地運用各種途徑,從各國獲取自身增長力量之所需,其中對外投資在各種方式的關鍵要素中,已占有極高的比重,並在經年累月的掠奪行動下,蓄積傲視各國的雄厚實力,唯有大國確認守護民主價值為不可取代的共識,才能彼此信任,運用國際規則、法律、外交、經貿、科技等領域的合作,避免此一侵略持續蔓延。

 民主國家中已有美國頒布《外國投資風險審查現代化法案》、日本推動《外匯法》修法、澳洲通過《外國收購與兼併法》改革、德國修正《對外貿易和支付法案》等,強化外資審查制度或針對可能有損國家安全的投資,進行適當限制,讓可能影響公共秩序或安全的交易,接受審查。

 臺灣身處第一島鏈的關鍵位置,攸關東亞地區的安全與和平。為避免陸資以跨境多層投資的方式規避審查,以及其可能受大陸黨政軍指示來臺投資等情況,經濟部已提出「大陸地區人民來臺投資許可辦法」修正。將針對綜合持股計算法、陸資具控制能力之認定標準及投資樣態等實施增修,特別要求主管機關,應限制黨政軍所投資之企業申請來臺投資,而陸委會為強化陸資管理規範及作為,也刻正研議檢討「香港澳門關係條例」第31條規定,相信各部會將持續確保國內法律與時俱進,讓「依法治國」與精神,達到維護百姓安全與福祉的目標。

(作者為國防大學戰爭學院教官)

:::

PDF電子報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