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1/25 

社論

【社論】做好個人防護 團結共抗疫病

 在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爆發屆滿1年之際,國際間疫情仍無緩和的趨勢。目前持續衍生變種病毒,甚至還從英國、南非回傳到中國大陸,從河南、河北擴散到北京,整個疫情變得更為嚴峻。從疫情爆發開始,許多國家除了落實防護作為,亦致力發展疫苗,陸續在去年年底正式公布使用。然而,因為全球人口眾多,疫苗生產劑量緩不濟急,又須在一定間隔時間內接種2劑,效果非常緩慢。由於變種病毒的毒性變得更強,傳染力更快,使得未來疫苗的研發、生產與接種,以及如何快速分配,成為緩解世界疫情的重要關鍵。  

 新冠肺炎疫情雖然蔓延全球,但世界衛生組織一開始對於疫情判斷錯誤,更過度偏袒中共,已然失去西方國家的信任,難以統合全世界的疫情防治工作。直到現在,中共仍然不同意聯合國的防疫專家,至疫情源頭的武漢進行調查,甚且掩蓋相關病毒資料,使其他國家的防護與疫苗研發工作受到影響。各國只能自力更生,憑藉各自擁有的醫療衛生資源,進行疫苗研發工作。  

 在各國醫療研究機構的努力下,目前已有7款疫苗在全球流通,如北美、歐洲、以色列與波斯灣地區等國家,主要是採用美國「輝瑞藥廠」和德國共同合作生產的疫苗,以及美國「莫德納公司」所生產的疫苗;英國與印度則多半採用牛津大學和「阿斯特捷利康藥廠」研發的疫苗。除此之外,印度也採用該國「巴拉特生物科技國際公司」研發的自製疫苗,並且運用為疫苗外交的工具,向中共「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推銷。俄羅斯自製的「史普尼克-V」疫苗,則在俄羅斯境內、阿根廷、白俄羅斯與塞爾維亞開始施打。中國大陸國營「國藥集團」研發的疫苗,提供包括中共、阿拉伯聯合大公國、巴林、塞席爾與約旦等國使用;印尼與土耳其則使用中國大陸「科興公司」製造的疫苗。  

 從上述各國的作法中可知,在世界疫情持續擴散之際,攸關未來生活與經濟秩序早日恢復正常的疫苗,已經成為重要的戰略工具與籌碼。誰擁有高效率的疫苗,誰就是主導區域與國際情勢的強權。對那些疫情嚴重,但地緣戰略利益不重要的國家而言,經濟狀況並不允許和其他國家以高價競爭疫苗,本身亦無力自行研發疫苗,只能期待世界衛生組織能統合資源,平均分配。但殘酷的現實是,生產最有效疫苗的美國、英國、俄羅斯、中國大陸、印度,本身正面臨更嚴厲的疫情衝擊。由於美國希望在100天內,接種疫苗人數達到1億人,以建立足夠的抗體防護人數,不太可能釋出多餘疫苗給其他國家,因此世界衛生組織批評,新冠肺炎疫苗分配不均、過度集中在富裕國家,並痛批全球目前正處於「災難性道德挫敗」邊緣。  

 站在人類安全的觀點,世界衛生組織的批評或合情合理,但是因為世界衛生組織之前面對突然產生的新冠肺炎疫情,反應與決策發生重大錯誤,信用已然破產,根本無力獲得這些大國的支持。例如,首先爆發最大規模感染的中國大陸,在遭到多國控訴隱匿疫情時,世界衛生組織仍不斷地幫忙掩飾,使其公信力及專業備受質疑。如果疫情爆發初期,世界衛生組織就採取迅速行動、實施強而有力的公衛措施,應該可以避免更大的災難。遺憾的是,因為中共一再隱匿疫情,讓新冠肺炎快速蔓延全球。  

 對於那些相信世界衛生組織判斷,延遲各種防護作為,導致國內數百萬人確診的國家而言,當然不會樂意提供資源給世界衛生組織,只會趨向自保。而且,在疫苗尚未普遍化之前,各國皆以被動防護及管控疫情,為主要手段。在第2波變種病毒擴散之後,除了封堵疫情擴散,更急需接種疫苗,尤其擔負重要決策與醫療的人員,必須藉疫苗強化其抗拒病毒的能力。臺灣雖已預訂美國及英國製的疫苗,但是在美、英等國優先自用的情況下,短期恐難以獲得。在國際病毒疫情日趨嚴重之際,近期國內爆發醫院及局部社區感染,凸顯被動性防疫的漏洞,可能造成疫情擴散,疫苗需求已更為迫切。  

 我國國產疫苗目前進入第2階段測試,國外訂購疫苗尚未獲得,在外援未到、國內關鍵性防護能量尚未建立之前,大眾應做好個人防疫。戴口罩、勤洗手、保持安全社交距離,雖然只是簡單的防疫動作,但如果能夠嚴格落實,將可降低感染機會,緩解醫療資源的負擔。在部立桃園醫院的疫情尚未解除之際,我們更應配合政府防疫作為,不散布未經證實的防疫訊息,全民團結一致,共同對抗疫情威脅。

:::

PDF電子報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