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2/11 

全民國防

【全民國防】研發無人機戰術 支持國防自主
 美國空軍F-22(右)首度與F-35(中)通聯,未來也將擴大至「XQ-58A女武神」(左)等無人機。圖為3機首度編隊飛行。(取自美國空軍網站)
【全民國防】研發無人機戰術 支持國防自主1
【全民國防】研發無人機戰術 支持國防自主2

◎張玲玲

 隨著科技不斷發展,戰爭型態加速智慧化,無人機技術已被廣泛應用於軍事領域。國軍長期以來順應國際潮流,努力研發多類型軍用無人機,可見到我國在國防科技與自主研發上的成果,並持續朝發展「不對稱戰力」目標邁進。

 增加作戰效率 降低成本

 全民皆兵的以色列首創以「無人機」負責軍事任務;在1982年「加利利和平行動」(Operation Peace for Galilee),偵察者無人機系統服役,並扮演重要戰鬥角色。以色列主要運用無人機進行偵察、情蒐、追蹤及通訊;近年來,亦不斷研發新型無人機,除自身裝備需求外,還有哈比(Harpy)、蒼鷺(Heron)等多種機型,受到國外青睞而出口,也顯示軍隊結合人工智慧與無人載具協助作戰,已是全球軍事發展趨勢。

 其次,去年9月底,高加索山區的亞塞拜然與亞美尼亞,為了爭議地區納戈爾諾-卡拉巴赫(Nagorno Karabakh)重啟戰端,外媒與軍武社群媒體發布亞塞拜然無人機,重創亞美尼亞戰車、掩體、裝甲車輛與人員的影像,展現有效壓制力,為迫使亞美尼亞最終同意停火、放棄其控制的亞塞拜然領土之重要關鍵。鑑此,英國防大臣華勒斯表示,無人機在納卡衝突中,「有效摧毀裝甲車輛與防空能力」,是「取得戰場先機」的重要例證。故英國今年初公布《五年期國防檢討》中,規劃採購廉價武裝無人機,提升作戰效率、降低成本。

 無人機作戰具有人員零傷亡、機動性、隱蔽性與作戰效能佳等優勢,深刻影響各軍種作戰行動。去年利比亞內戰,也成為無人機戰場;軍事新聞網站「Defense World.NET」引述分屬交戰雙方的數十架大型無人機被擊毀,另有俄製「鎧甲」(Pantsir)飛彈,在利、敘兩國境內,遭土耳其製無人機摧毀,加上去年初聯合國安理會報告指出,支持反政府軍與利比亞政府軍的阿拉伯聯合大公國與土耳其,分別發動超過850次及250次無人機攻擊,顯示無人機已在中東戰場大行其道,在戰場上的角色也愈形重要。

 漸轉變為「集群作戰」

 美國以無人機主導未來空戰的主流,早為各國有目共睹;「全球之鷹」(Global Hawk)無人偵察機、「掠食者」(Predator)攻擊無人機等,都展現優異作戰能力與全天候全球偵察能力。如美英法聯軍在敘利亞戰爭中,397次空中打擊,有145次由「掠食者」無人機完成,發展出「斬首」、「點穴」等重要作戰形式。

 美軍近年積極研發新型廉價無人機,搭配人工智慧為未來作戰的新型態,其中由「XQ-58A女武神」(Valkyrie)為代表的無人機,即成為「忠誠僚機」(Loyal Wingman)計畫(係指由「有人戰機」控管1個或多個無人機,共同在作戰中執行監視、支援和打擊任務)的組成部分,提升有人戰機之戰力。未來將成為F-22或F-35的僚機,與飛行員一起訓練、累積經驗參數,同時部署武器或偵察系統,以在戰場獨立應對威脅,與協同有人戰機作戰。

 現今最新無人機作戰模式,朝自主靈活的「集群作戰」轉變。「無人機集群」(UAV Swarm)作戰基本型態,係利用大型有人或無人機平台,搭載大量小型無人機,作戰時發射或部署小型無人機為戰鬥集群,執行「集群式」偵察、對抗與飽和攻擊任務。該作戰模式可依靠有人機指揮,更可依靠共享的分散式人工智慧(DAI)進行決策,尤其可在實戰中透過集群無人機形成的龐大數據鏈與共享中心,分享包括目標位置、空域敵情等訊息。可自行編隊,比傳統無人機更快、更有效地處理突發狀況,並對目標發動精準而致命的打擊。

 近年來,中共大力投入軍事現代化發展,在精減共軍數量的同時,也研發包含無人機群和人工智慧結合的武器系統,尤其多款無人飛行載具於近期陸續成軍,且參與軍事行動任務,並逐步擴張到對應領土主權紛爭、海事安全、遠洋海上行動,以及非戰爭軍事行動與外交。中共近期常以軍機艦擾臺,甚至在去年10月,首次派遣無人機騷擾我國西南空域,故面對未來戰爭型態發展趨勢,國軍除致力於無人機的自主研發、量產外,也應加強部署、靈活運用無人機系統與戰術,以構建「不對稱戰力」,對敵形成有效打擊與防禦。

 軍民整合發展國防產業

 無人機研發是我國自主武器發展重點之一,也見證我國防自主政策推展的成果。國軍已陸續執行多類型無人機量產與科研,並計畫逐步建立無人機偵測與群攻能力;另對於反制無人機部分,也已先後完成無人機防禦系統(目獲後可干擾、捕捉),以維護重要設施及場域安全。

 我國中山科學研究院自行研發多款性能優異無人機,如新型「騰雲號」無人機,具備多機操控、聯網導控與即時影像傳輸等功能,可在日間與夜間執行情蒐、監視、偵察、環境研究。而早已投入部隊的中型無人機「銳鳶」,目前服役於海軍海上戰術偵搜大隊,可偵搜或監控水上不明目標,協助水面艦艇或岸上指揮中心辨識身分。另外,被稱為「臺版Harpy」的「劍翔」反輻射無人機,可有效抵制丶干擾、甚至摧毀共軍在沿海雷達站運作,並壓制共軍部署的S-400防空飛彈。

 無人機除可實施偵察、精準打擊、集群攻擊等軍事作戰行動外,也逐漸應用於非戰爭軍事行動中,如救災、掃雷、運送物資等。中科院航空所無人機隊現行對外服務機種,計有中型「中翔」無人機及小型「紅雀」無人機,例年來參與國軍年度重要演習,所獲即時情資可下傳至地面導控站,搭配情資後傳系統,將影像傳至指揮中心,以利有效指揮決策或戰果評估,可滿足軍事及民生等相關服務用途。

 因應物聯網(Internet of Things, IoT)與人工智慧創新趨勢,無人載具儼然成為明星產業,以自動化來取代傳統作戰方式,不止是軍事革新,還擁有無可限量的商業價值,我國正積極推動軍民兩用科技,吸引民間廠商投入國防產業;這也是三軍統帥蔡英文總統去年就職時強調:「發展軍民整合的國防及戰略產業,強力推動軍民技術整合,激發民間製造能量。」

 結語

 中共近年也在無人機研究領域投入資源,加上去年7月,習近平指示共軍要加強無人作戰研究與無人機建設,未來恐將派遣無人機騷擾我空域。對此,我國除致力研發無人機,強化「不對稱戰力」外,更須持續精進相關戰略與「反無人機」戰術思維,以達「防衛固守,重層嚇阻」軍事戰略目標。

(作者為國防大學共教中心教官)

:::
廣告20240418-24桐花祭「美好彰化 幸福桐遊」內

PDF電子報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