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3/20 

軍事論壇

【軍事論壇】美升級預警雷達 為自由世界架天網
 目前最新型號AN / FPS-132預警雷達(UEWR),是SSPARS相位陣列雷達系統的衍生改良升級型裝備,具有陸基中段防禦(GMD)反彈道飛彈系統的能力。 (取自美國空軍網站)

◎魏光志

 為監控俄「中」彈道飛彈的發射活動,美國早在冷戰時代,以第1代長程預警雷達,配合各軍種的戰略核武力量,以期對敵產生嚇阻效用,這些雷達系統分別稱為「相位陣列預警系統」(PAVE PAWS)和「彈道飛彈預警系統」(BMEWS),當年研發的技術,象徵對飛彈長程預警已能融合對太空監視的分析,和情資傳遞系統的應用。

 預警系統新形態

 近年來,由於俄羅斯致力恢復昔日蘇聯時代核武力量,中共也在加快極音速武器的研發,促使美國展開新一代長程預警雷達的部署,因此,華府制定「長程預警雷達」(LRDR)計畫作為因應。LRDR第1階段已於2017財年開始,系統包括偽裝用途的阻斷任務管控設施和雷達結構基座,經費約1.55億美元。第2階段於2020財年展開,包括建造附帶燃料儲存和支援設施的發電廠,以新裝備單元整合成新系統,以便為美國的新一代長程預警雷達建立基本架構。

 回顧1995年2月,美國空軍展開4.5億美元的「錫安山航天飛彈預警中心」升級計畫。2001年1月31日,第1代的陣列雷達系統投入戰備,當時建制於阿拉斯加州克里爾空軍基地,已開始具有初始作戰能力。

 此時,附有2500個模組的相位陣列雷達,在克里爾投入戰備運作,所以從裝備更新換代的技術層面來看,當年的第1代SSPARS系統,就已取代RCA公司的474L型「類比式」彈道飛彈預警系統,也可以說,美國的長程預警雷達網路技術,當時開始進入預警系統的新形態。

 當今新型LRDR長程預警雷達,全稱為「固態相位陣列雷達系統」(SSPARS),通稱為「BMEWS雷達網路」,是美國空軍的雷達、分析電腦和通信系統,專門用於飛彈預警和太空監視,由美國飛彈防禦局的雷達專家擔任維護、升級,並建構全球分散式雷達網路,提供對飛彈防禦和對敵方彈道飛彈發射與太空潛在威脅的預警,由位於科羅拉多州派特森空軍基地的第21中隊,與維吉尼亞州的國防廠商簽署5140萬美元訂單,做為未來2年的管理、操作、維護和後勤支援。

  可追蹤所有洲際彈道飛彈

 SSPARS預警系統可以追蹤來自全世界,可能會射往美國領土的所有洲際彈道飛彈。目前最新型號AN / FPS-132預警雷達(UEWR),是SSPARS相位陣列雷達系統的衍生改良升級型裝備,具有陸基中段防禦(GMD)反彈道飛彈系統的能力,包括電波發射與接收T / R模組、FEX / TTG雙工通信系統、發電機和信號處理器與其他功能的升級。AN / FPS-132每部雷達裝置都有3個矩陣面,每個陣面提供120度的覆蓋範圍;以超高頻(UHF)為工作頻率,偵測距離達4800公里。

 全套設備首先在阿於拉斯加州的克里爾雷達站完工,2020年進行初步性能測試,美國空軍今年1月已展開進階測試。LRDR的主要雷達結構上, 安裝10具稱為「面板」的大型陣列天線,每具高達8.28公尺。與現有的雷達系統相比,這10具面板,將讓LRDR能夠更準確偵測和追蹤飛來的敵方彈道飛彈。

 SSPARS部署位於5個不同地區的雷達站,在地理位置上呈現分散的安排,以涵蓋更廣闊、更完整的空域。分別為美國西岸加利福尼亞州比爾空軍基地(Beale AFB)、美國東岸麻塞諸塞州空軍基地的鱈魚角(Cape Cod, AFS)、阿拉斯加州的克里爾空軍駐防站(Clear AFS)、 英格蘭菲林代爾皇家空軍駐地(RAF Station Fylingdales)、格陵蘭圖勒空軍基地(Thule AB),以及在海外英國基地的FPS-126亦升級為AN / FPS-132長程預警雷達。

 此外,LRDR收集的情資數據,將為阿拉斯加州格瑞利堡(Fort Greely)的飛彈預警基地等設施,提供比目前更先進的狀態感知能力,這是美國目前防禦俄羅斯與中共彈道飛彈的前哨基地。  

  加深與盟邦軍事聯繫

 面對新的印太與全球安全環境,美國必須積極發展並且適時更新長程預警雷達系統,讓傳統的反彈道飛彈力量,能夠反制俄羅斯和中共的目標,抵銷中、長程彈道飛彈對美國本土與海外軍事基地的直接威脅,除了和歐洲北約盟國加強軍事聯動關係,也必須加深和日本、澳洲與其他盟友,在亞太地區的聯繫。

 1980年代美國雷根政府的「戰略防禦計畫」(SDI),假想使用搭載雷射定向能武器的衛星,用於低成本效益和高生存性的飛彈防禦系統單元,至1990年代「蘇聯」的瓦解,以及已經投資在SDI的技術資金,將「冷戰後」的美國提升到科技的極限。這些昔日的技術發展,可以反映在當前美國對於「彈道飛彈防禦」概念,和對「亞太盟國的新裝備出口」等作為之上。

  當今世界大國所研發的各款戰略飛彈技術複雜,飛行速度快、機動部署性高,也都有可以重新定位的導航系統,針對這些先進高級技術,防守的一方不僅需要運用多層級的攔截戰術,同時在戰略防禦技術上,必須以發展更高階的彈道飛彈鑒別技術,符合對彈道飛彈防禦的複雜程度。

 從可單獨定位導航的「重返大氣層載具」(MIRV)問世以來,各國近年開始部署服役的超音速彈道飛彈和巡弋飛彈,持續顛覆美國對飛彈防禦系統的成本效益和可生存性的考量,各大強權國家相繼投入巨資,開發一系列的陸、海、空、天基彈道飛彈防禦技術和系統,作為新世紀的大國戰略籌碼。

 強化長程雷達鑑別預警能力

 彈道飛彈系統不斷發展的特性,加上各國基於「非對稱威脅」能力擴張,在國家安全的層面卻也帶來了一系列的挑戰,因此在發展先進技術時,美國也必然會採取同樣敏銳和強力的應對策略,來保護本國的基礎設施與盟國的前沿部署軍事基地,以免遭受敵方飛彈突擊。現代洲際飛彈的變軌技術,與多彈頭誘餌等欺敵手段,讓原本的飛彈防禦系統更形增加攔截的難度,復以大氣層邊緣極音速的新一代巡弋飛彈部署,考量這些綜合因素,要從根本的飛彈防禦系統改良,一方面要增強攔截器(新攔截飛彈)的動能,另一方面還是要從配合陸基飛彈防禦的長程預警雷達,與其對目標的早期鑑別能力著手升級。目前美國飛彈防禦局的策略,是發展誘餌識別科技,可以分類並找出移動方式最像真彈頭的物體,而且其終端攔截能力,可以使所有對手飛彈施放的誘餌都失效,重點仍在於強化長程預警雷達的鑑別預警能力。

  美國在完成SSPARS的同時,也對歐、亞盟國境內的重要戰略區位,部署同等級的長程預警雷達,例如在日本西南離島,均由日方以向美國取得技術授權的模式,部署「日製」長程預警雷達,鞏固西太平洋的海空航線安全與暢通,這些新世紀的戰略手段,將為自由世界提供無懈可擊的「天網」。(作者為前空軍機工長)

:::
廣告20240418-24桐花祭「美好彰化 幸福桐遊」內

PDF電子報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