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04 

社論

【社論】清明時節念先祖 慎終追遠盡忠孝

 今日是農曆24節氣中的清明,也是民族掃墓節。清明節,是傳統上的文化節日,由於它滿足了常民祭祖、春遊及農耕等倫理需求及作息規律,因此逐漸發展成一個充滿文化氣息的節日,更與春節、端午、中秋,並列為4大重要民俗節日。清明節是家人團聚的節日,也是全家向祖先表達懷念與感恩之情的日子。

 在民間習俗裡,清明是民眾扶老攜幼,到郊外上墳掃墓、踏青的時節。全家老少藉由維護、修整祖先墳墓及四周環境,教育子孫後代,應知祖先來自何方,並藉慎終追遠,以示孝思不匱之心;同時也透過掃墓,聯繫親友、族人,達到親人團聚、深化親情之用意。 

 清明節除了是民眾追思祖先的節日外,在政府部門中,也會固定舉辦春祭國殤大典,透過莊嚴隆重儀式,向為國捐軀烈士及因公殉職國軍官兵致祭。舉國追懷烈士、告慰英靈的盛大典禮,就是昭告並惕厲全體國人,效法先烈為國家、為民族「盡忠盡孝」的德行與節操,以及為綿延國祚而奮鬥到底的決心。 

 國人在祭祖掃墓時,習慣點燃香燭、焚燒紙錢,以示虔敬追思之意,這些舉措固然有文化淵源,但在祭祀完畢後,如果未待冥紙燃盡或燭火熄滅即逕行離去,經常導致火勢延燒與擴大。今年,受乾旱影響,上個月各地已有數起火燒山發生,造成無謂損失與環境的破壞,令人遺憾。我們在此特別呼籲,祭掃祖墓時,除應善盡環保責任,更需強化防火觀念。掃墓時,以心香一瓣、鮮花素果代替香燭、冥紙,虔心祝禱,祈求祖先保庇平安,即為現代人追懷祖先、盡忠盡孝之道;在祭掃祖墓完畢後,更應檢視現場,勿留殘火、餘燼,始能離去。

 清明時節春暖花開、風和日麗,各旅遊區景色宜人,加上今年清明有4天連假,適合全家郊遊踏青。此時,各級學校多已完成第1次段考,學生可藉此放鬆心情,開心郊遊;對於平日忙於戰備整備的國軍弟兄,部分官兵必須留守營區執行任務,輪休的官兵在返鄉掃墓、祭祖之餘,亦可藉由連假與家人相聚,增進親情、聯繫友情、紓解戰備壓力。

 在此提醒,不論是在營值勤或是休假外出,都必須嚴守軍紀要求,畢竟「安全是唯一的路」。在休假前,各級部隊長皆會召集全體官兵,舉辦「軍紀安全維護座談會」與擴大行車安全宣教,置重點於酒駕、毒品防制,以及防範自傷、賭博、酒後滋事、鬥毆及防杜車禍等作為,目的就是「維護部隊安全、快樂休假、安全返營」。

 自前年底出現新冠肺炎疫情以來,「防疫」成了各國最關心的要務。由於我國在防疫政策超前部署,讓疫情有效受到控制。其中,國軍官兵參與口罩生產,居功厥偉。

 隨著疫苗問世,各國逐漸採取放寬管控,但此刻我們絕不能因此放鬆防疫作為;尤其是連假期間,各風景區人潮洶湧,全體國人要做好個人衛生管理,戴口罩、勤洗手,嚴格落實,才是確保平安之道。

 近期臺灣各地出現旱象,各大水庫均已見底,令人憂心,參與各大水庫清淤的工兵弟兄,為讓國人不虞用水之苦,即使是清明連假,仍加緊清淤工作,就是希望在梅雨季來臨前,將水庫淤沙清除、擴大水庫貯水量,讓國人不再受缺水之苦。這種苦民之苦、民胞物與的大愛,正是體現民族掃墓節「教忠教孝」的極致;另方面,正因國軍官兵致力於水庫清淤工作,連帶也對水庫附近環境做好相關保育工作,對國土安全維護盡最大責任,這可說是國軍官兵保衛國人的另一種方式。

 清明節雖是我國傳統民俗節日,但清明節的意義,乃是藉掃墓省思,時代遞嬗、風俗演變下,現代人應如何盡忠與行孝。孟子曾說:「大孝終身慕父母」,現代人雖不必像封建時代,以「君要臣死、父要子死」的觀念去盡忠行孝,但在「孝親」一事上,仍應以「順」為先。俗語有「生前一口,勝過死後一斗」,就是提醒為人子女者「行孝要及時」。

 綜言之,清明時節,全體官兵應體認緬懷祖先德澤,以及盡忠行孝的深刻意義,也應力行實踐。我們知道,一個在家能順從父母之意、在營亦能服從長官領導的國軍官兵,其實就是現代人盡忠行孝之標竿。

 在清明節的今天,每一位在部隊善盡職責、戮力戰備,並且不斷強化本職學能的國軍官兵,在社會上必然是大家效法的榜樣,在家也一定是孝敬父母長輩的好兒女。這正是清明節的時代意義與文化意涵。

:::
廣告20240418-24桐花祭「美好彰化 幸福桐遊」內

PDF電子報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