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08 

寰宇韜略

【寰宇韜略】美軍基地攻防演進 爭取空優(下)
 自2010年至今,美國雖然仍在伊拉克、阿富汗等地參與打擊極端分子行動;但其國家戰略已調整為「重返大國競爭」。圖為美軍在伊拉克,提供當地部隊醫療與運輸等支援。(取自DVIDS網站)
【寰宇韜略】美軍基地攻防演進 爭取空優(下)1
【寰宇韜略】美軍基地攻防演進 爭取空優(下)2

◎蔡馥宇(譯)

(接上文)

 1990至2009年 面臨新的威脅

 進入1990年代後,隨著冷戰結束與1991年波灣戰爭的決定性勝利,美國成為全球軍事力量最強大的國家,美國空軍各基地也在接下來的20年內,成為全然的「後方」,幾乎無需面對空襲威脅。而在2001年展開的阿富汗戰事,與2003年開始的第二次伊拉克戰爭,美空軍基地受到的威脅,則主要是來自民兵的迫砲,以及針對基地出入口的自殺炸彈攻擊。

 因此,在1991至2000年間,大部分美國與蘭德的研究集中在後冷戰國際局勢變化,2001年起,各方議題又因為阿富汗與伊拉克戰事,轉向研究平叛與綏靖,針對空軍基地防禦與攻擊(ABD/A)的議題少之又少,而且絕大部分是針對游擊隊與民兵勢力對空軍基地的騷擾與防禦問題。少數例外報告如下,1995年,針對1991波灣戰爭中,伊拉克空軍的強化抗炸掩體與美國精確導引武器的「矛與盾之爭」進行評估;1999年,一份討論潛在對手非正規作戰的文章則評估,停放在露天機坪的美軍戰機,容易遭受敵軍GPS導引炸彈打擊;2005年的報告,則討論巡弋飛彈與傳統彈道飛彈對機場打擊造成的損害比較。

 直到2008年與2009年,美國學界才重新開始研究美國空軍基地的潛在脆弱部分。如2008年,由美第13航空軍主導的兵棋推演與研究中,特別著重於太平洋地區美空軍基地面臨的飛彈威脅分析,同時也討論,一旦這些基地遭受攻擊,各類彈頭與子母彈對基地,以及停放在基地內的戰機造成的傷害。

 前太平洋空軍司令錢德勒上將(在任期2007至2009年)所推動的例行兵棋推演與分析亦對相關研究有所助益,如在2014年就曾討論,當己方前線基地或部隊處於敵方彈道飛彈與巡弋飛彈威脅範圍內,且這些飛彈「數量多且準確時,會造成什麼樣的威脅?」最後分析建議,是「在該區更徹底地分散其作戰力量」。

 2009年的報告《平衡的問題》,則針對共軍在空軍與二砲部隊(現已改稱火箭軍)實力快速強化的情況下,評估其利用短中程彈道飛彈,癱瘓東亞的美國航空基地(含空軍、陸戰隊與海軍),而這些基地在受到攻擊時的損害,與其對於後續航空作戰任務的影響等議題。

 2010至今 重返大國競爭

 自2010年至今,美國雖然仍在伊拉克與阿富汗,乃至於北非與東非等地參與打擊極端分子的行動,但其國家戰略已調整為「重返大國競爭」,並視俄國與中共為長期戰略競爭對手,除要求相關部門增加投資外,亦將俄「中」造成的各項威脅,列為優先事項。

 對美國在印太的駐軍,尤其是各航空基地而言,中共無疑是嚴重威脅,因為共軍擁有全球最大規模、最先進的傳統彈頭彈道飛彈兵力,以及陸基與空射長程巡弋飛彈。各方預料,一旦美「中」爆發直接衝突,共軍將針對美國與其盟邦空軍基地、防空與飛彈防禦系統、大型指揮中心發動飛彈打擊,而且這些飛彈都將配備相應的彈頭,打擊跑道、破壞停機坪上的戰機。

 俄國對美國駐防歐洲的空軍基地威脅,也持續增加,在俄軍的準則中,一旦爆發與北約的衝突,將利用戰機、彈道飛彈、巡弋飛彈,甚至核子武器打擊北約的空軍基地,但俄國先前受《中程飛彈條約》(INF)限制,中程飛彈力量遠小於共軍,但其仍有可能對北約空中作戰能力,構成重大威脅。

 北約在歐陸的空軍基地,還有其他幾個可以減輕威脅的優勢,首先,西歐擁有大量高品質的機場,且擁有完善鐵公路交通網,其次,北約的空軍基地都已具備強化抗炸機堡與其他加固設施,大部分北約大型機(如加油機、情監偵載台與轟炸機)則已分散至西歐的基地,從而降低俄軍的威脅。

 早在2010年起,五角大廈與美國空軍就因中共日益增長的「反介入/區域拒止」(A2AD)能力,重啟對於空軍基地防禦與攻擊概念的興趣,且透過蘭德與其他智庫進行許多研究。其中最重要、且目前已獲美國空軍積極驗證的,就是一改傳統大型基地、集中部署的策略,改成「遠征航空部隊」的小規模編組與分散部署方式,降低遭到敵軍攻擊時的損傷程度,同時也展開小編組下,後勤支援的方式與概念研究。

 在2015年公布的《空軍基地的攻防籌碼:歷史教訓與未來挑戰》中,則重新透過歷史分析ABD/A概念,強調空軍基地的攻防,是歷年來主要與次要衝突中,空中交戰的共同特徵,並且重申空軍基地防禦的要素,主動防禦、強化防護與分散(CC&D),早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時期就已獲得確認。該文直言美國雖然在冷戰結束後,透過先進空中戰力掌握制空權,讓空軍基地成為安全「大後方」,但當前各種新興長程打擊手段,已讓「大後方」不再安全。

 這份報告建議,美國空軍與五角大廈的戰略規劃者,應正視空軍基地的周邊空域,以及周邊已成為戰場的事實,並且思考可能的防衛漏洞,建立更多抗炸加固設施;並提出在敵方火力威脅下的新部署與新作戰概念;最後,研究新的組織重整架構,藉此有效分散作戰兵力與投射能力。

 結語

 此報告透過回顧過去70年來,美國國家與空軍戰略及針對空軍基地防禦與攻擊概念的研究,乃至於地緣政治、軍事與科技相關發展,重新構築ABD/A概念的趨勢、當前面對的新威脅,以及潛在解決方案。這些概念的形成與發展,來自於空軍作戰思維的變動、飛彈能力的提升,乃至對抗敵特戰人員與叛亂分子行動過程中,逐漸演化而來。

 值得注意的是,空軍基地防禦的要素:主動防禦、強化防護與分散等概念,以及跑道修復、偽裝與欺騙、燃彈的保護與分散等作為,雖然出現在一次大戰,但在二次大戰中獲得驗證,且其過程並非來自事後分析,而是在戰火壓力下的發想。以下是此報告的總結:1.空軍基地永遠是戰爭中敵方首要打擊目標。2.空軍基地的攻擊者鮮會固守單一攻擊模式。3.空軍基地的防禦既不簡單,也不便宜。4.戰機在多個機場進行分散部署,形同強化空軍基地的防禦能力。5.應透過系統化角度,了解與分析空軍基地的防禦與攻擊概念。(完)

:::
廣告20240418-24桐花祭「美好彰化 幸福桐遊」內

PDF電子報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