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13 

寰宇韜略

【寰宇韜略】強化戰力 優化美無人飛行體系(上)
 隨著無人載具技術愈臻成熟,美國各軍種視其為未來戰場的重要軍力。圖為美國空軍MQ-9無人機。(取自DVIDS網站)
【寰宇韜略】強化戰力 優化美無人飛行體系(上)1
【寰宇韜略】強化戰力 優化美無人飛行體系(上)2

◎李妤(譯)

 美國五角大廈近年對「遠距遙控無人飛行器」(remotely piloted aircrafts,RPA) ,也就是無人飛行系統,展現極大興趣,希望利用各式無人載具,降低部隊人員任務負擔與傷亡比例;然在與「有人操控系統」相較後卻發現,RPA所需操作員人數與運作成本,並未降低。為此,華府智庫「戰略暨國際研究中心」(CSIS),透過分析美軍目前遠距遙控無人載具的人事成本、組織結構等,提出數點改善建議,以提高無人載具未來整體戰力,同時達成降低資金與人事成本的目標。本報摘譯如後,以饗讀者。(編按)

 本文所稱的「遠距遙控無人飛行器」(RPA),指的即是無人飛行系統或無人機,原文報告的作者希望透過「遠距遙控無人機」,這個性別中性的單字,取代傳統「無人機」中的「男性」(man)成分,避免給人「無人機只有男性有能力駕馭」的性別刻板印象。在中文譯稿上,並不會明確區分男、女性,內容仍以無人機、無人飛行系統等字詞混用,在此提供說明。

 美國防預算限制與軍力現代化

 美國會2011年通過《預算控制法案》,以解決當年美國債務危機,共和黨議員並要求自2012財年開始削減政府預算,在不影響國防、醫療保健與社會保險等情況下,降低美國政府預算支出。此舉對五角大廈國防預算產生重大影響,多數軍事與政治領導人擔心,《預算控制法案》恐影響美國國家安全。

 同時,美國前總統川普競選總統期間,疾呼擴大美國軍事力量,並承諾提交新預算法案,以重建美國軍力。川普就任後,提出美國海軍提高至355艘艦艇計畫,美國空軍也計畫擴大到386個中隊等,在川普政府推動下,美國防預算上限也因此提高。2016與2019財年相較,美國防預算增長約12.7%,但事實上,美軍成長規模卻與預算增長不成正比,這段期間美國海軍艦艇數量僅增長5.5%;美陸軍現役官兵比率,也僅增加1.9%;陸戰隊步兵營數量持平;美空軍戰機清點數量,甚至降低0.1%。

 2021財年預算要求中,五角大廈似摒棄軍力增長計畫,包含美國海軍宣布透過現役驅逐艦延壽,預計在2034財年達到「355艘大艦隊」目標,陸戰隊則宣布縮編部分單位,空軍甚至未再提及386個中隊的擴軍計畫。經過5年的通膨與預算控制,五角大廈轉而以節省成本等「提高CP值」改革,將多餘預算用在維持現有部隊作戰成本,並滿足現代化需求。

 911事件以來,美國愈來愈高的國防預算,卻未達成擴大部隊規模與軍力的目標,原因包含部隊結構與人事成本增長,以及因應未來威脅,挹注大量資金研發先進武器等。如同五角大廈2018年《國防戰略》報告(NDS),強調人員系統與軍力的現代化,「拒絕以過去的武器應付未來的戰爭」,並要求部隊組織改革與運作方式革新,加上創新作戰概念,才足以應對未來更致命,且難預料的戰爭形態。

 美軍視無人載具為未來重要戰力

 隨著無人載具技術愈加成熟,成為美軍面對未來戰場的重要力量之一,也有望達成「促進現代化、同時降低預算」的目標。美陸戰隊在「2030年部隊設計」建軍計畫曾坦言,因為缺乏高續航力、長程無人載具,因此陸戰隊透過縮減戰車營等傳統作戰單位的資金,以資助新無人系統的研發。美國海軍則在2021財年預算計畫提出,欲在2025財年前,採購11艘中、大型無人水面艦艇,與6艘無人水下船艇,可見各軍種對無人載具的重視。

 美國空軍近年將無人飛行系統納入部隊結構,則是出於實際作戰需求、而非戰略計畫。美空軍早在二次大戰期間(當時為美國陸軍航空隊),就展開RPA試驗;無人機並在冷戰期間,為美軍與國家偵察辦公室(NRO)進行重要情蒐任務;但直到2000年代,無人機才成為美國空軍重要軍力。如同美國前防長蓋茨在回憶錄中透露,美國空軍起初難以接納MQ-1「掠奪者」無人攻擊機,成為在伊拉克與阿富汗任務要角,但近年來,空軍已視無人機為難以取代的重要軍事武器,並傾力研發先進技術,例如將無人機與傳統戰機結合,透過數據雙向傳輸等協同作戰,並透過XQ-58A「女武神」等低成本無人機,增加戰場優勢。

 先進無人載具為美軍改革契機

 五角大廈預算限制及對先進無人系統的需求,為美軍創造新的改革契機,打破傳統預算增加,部隊結構與效能卻下降的「惡性循環」。儘管無人機具備多項優勢,但要解決上述問題,仍有賴軍事單位與部隊結構改革,並在未來降低無人機所需人力資源,才可能透過愈加先進的無人載具系統,達成降低成本,同時增加美軍整體軍力與規模的目標。

 接下來,將針對美軍無人機與傳統戰機,進行成本與使用率的比較,以驗證無人機是否確實降低美軍人力負擔及成本。由於無人飛行系統已廣泛運用在美軍空中情報、監視與偵察任務中,因此,無人機部分聚焦MQ-1、MQ-9「死神」與RQ-4「全球鷹」的情監偵角色。由於RQ-170「哨兵」匿蹤無人機,數據難以取得,因此未納入分析。

 無人機與傳統戰機利用率比較

 美國空軍視無人機為重要空中情監偵(AISR)平台,並開始大量引入機庫,但這些無人機仍無法直接取代U-2高空偵察機等傳統偵察機。舉例,美空軍RQ-4「全球鷹」無人機與U-2偵察機,皆屬於高空情監偵平台,任務功能有所重疊,外界也期待RQ-4能替U-2負擔更多情監偵任務。但在RQ-4開始服役的2010至2017財年,U-2機隊約30架高空偵察機,平均每年飛行時數仍高達1萬6千至1萬7千小時,並未因此降低;而同時,RQ-4機隊的37架無人機,則持續增加任務飛行時數,達到每年約3萬2千小時。

 肩負中空AISR任務的MQ-1「掠奪者」,以及後來的MQ-9「死神」無人機,填補美空軍中空AISR任務的戰力,並積極赴伊拉克及阿富汗執行任務,成為空軍穩定軍力。而隨著MQ-9逐漸取代MQ-1,兩者機隊相加的總飛行時數,也持續攀升,在2017財年,兩機隊總飛行時數達到38萬5千小時,幾乎為傳統AISR平台飛行時數的6倍之多。

 無人機隊之所以比傳統偵察機飛行時數高的原因,在於其飛行系統使用率較高,每架MQ-1每年飛行時數可達到1千3百小時,每架MQ-9則是1千5百小時,而RQ-4大約1千小時。每架傳統偵察機使用率則大約每年4百至8百小時。

 然而,這些數據並不代表對傳統偵察機需求降低,無人機隊是用來填補傳統偵察機無法滿足的AISR目標,而無人機機組人員等後勤系統,則被納入美軍結構內,而非取代或代替傳統AISR平台與人員。(待續)

:::
廣告20240418-24桐花祭「美好彰化 幸福桐遊」內

PDF電子報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