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14 

寰宇韜略

【寰宇韜略】強化戰力 優化美無人飛行體系(中)
 美國空軍長期面對無人機機組人員不足的問題,加上無人機隊日益擴大,缺員問題恐更惡化。圖為美空軍MQ-9飛行員進行無人機操作。(取自DVIDS網站)
【寰宇韜略】強化戰力 優化美無人飛行體系(中)1
【寰宇韜略】強化戰力 優化美無人飛行體系(中)2

◎李妤(譯)

(接上文)

 無人機與傳統戰機成本之比較

 儘管無人飛行系統使用率較高,但數據指出,無人機與傳統戰機所需機組員人數相差無幾。美國國會預算辦公室(CBO)針對不同機種所需人員數量進行統計,其中包含機組人員、直接與間接影響飛行系統運作者及後勤管理人員等,但因資料僅涵蓋RQ-4與MQ-9兩款AISR平台,因此難以比較其他無人機與其他傳統偵察機的人員數差距。但CBO數據顯示,RQ-4與MQ-9所需人員數,與其他轟炸機、戰機或運輸機相比,僅達中位數、甚至更少。

 「美國空軍總持有成本」資料庫,分析2010至2017財年的各機種人事,以計算每架飛機每飛行小時所需人事成本,數據涵蓋無人機與各式傳統戰機。數據顯示,傳統AISR飛行器,例如E-8、E-3、RC-135及OC-135B偵察機,每飛行小時的人事成本「名列前茅」;相較之下,無人AISR飛行載具每小時人事成本較低,大約與戰機與運輸機相當,主要原因即是無人機飛行時間比一般戰機還長。

 綜合上述比較,當無人飛行系統用於既有任務時,不一定更省成本;相對的,無人飛行系統能提供更高的使用率,飛行更久、更長時間執行任務。同時,高使用率既是優點也是缺點,無人機能長時間執行任務,使部隊指揮官可能要求,無人機在承平時期也保持警戒,卻加重機組員與後勤維修人員的負擔。

 無人飛行系統訓練與操作現況

 一、訓練

 美國空軍一開始透過將有經驗飛官,轉任無人機飛行員的方式,針對現役飛行員進行約3個月無人機操作培訓,藉此獲得一批即戰力的無人機飛行員。儘管如此,透過飛行員轉任方式,仍難以滿足大量MQ-1無人機飛行員需求,造成無人機飛行員短缺。為此,空軍2010年創建新的空軍專長號碼「18X」,為無人機飛行員提供專門培訓,同時大幅降低訓練成本;據統計,在新制度下,每名無人機飛行員培訓成本,相較傳統飛官大幅降低了95%。儘管RPA飛行員有專門培訓管道,但訓練課程與項目仍與傳統飛行員相似,且要求必須具備軍官資格。

 此外,RPA單位必須在營輪調,在週間上下班、週末收假回營,僅有輪調空檔能夠返回家鄉與回歸家庭。儘管在營作戰模式並非RPA單位獨有,但由於無人機被五角大廈大量投入伊拉克、阿富汗與敘利亞戰事,使RPA單位必須很長時間維持戰備狀態,缺乏規律休息,以及作戰、訓練分離等機制,對RPA機組人員造成巨大身心壓力,也缺乏時間進行升官培訓、考試與在職教育等。為此,美空軍2017年1月批准新政策,允許RPA人員訓練期間,不必同時保持戰備狀態。

 二、人員

 美國空軍長期面對飛行機組人員不足的問題,其中包含RPA飛行員與感測器操作員,國會稽核處(GAO)統計指出,2015年至2019年,美空軍RPA飛行員人數僅達到招募目標的95%,感測器操作員則只達到88%。直到2019年9月,仍有20%的 RPA飛行員空缺無人填補;感測器操作員缺員則高達28%。

 美空軍自1948年以來,規定僅有軍官可以出任飛行員職務,包含MQ-1、MQ-9與RQ-4飛官;然美陸軍則早已採用士官兵出任MQ-1飛行員,但陸軍與空軍培訓差異的原因,可能是兩軍種無人機任務的特性不同。以MQ-1為例,陸軍多在特定區域範圍內執行戰術任務;空軍則傾向在廣泛區域內執勤,穿越他國領空。

 美國會則在2017財年《國防授權法》,要求空軍允許一般士官兵擔任飛行員。目前美國空軍已開放士兵參與RQ-4飛行員培訓,並於2017年開始,首批士兵無人機飛行員培訓課程,但至今仍未開放士兵參與MQ-9培訓計畫。

 三、運作方式

 美國空軍針對無人機中隊組織與職業培訓等,最初仍參考傳統戰機中隊模式。根據數據指出,一般MQ-1或MQ-9戰鬥空中巡邏任務(CAP),由4架無人機組成,而任務控制組件(MCE)包含49人,發射維修組件(LRE)則需要59人,才足以全天候維持至少1架無人機於目標區域執行任務。意味有效機組員比例為1比10,1架無人機全天候執行任務時,同時需要10名飛行員與10名感測器操作員,若加上衛星通信與手動起降程序等,在LRE又需要額外3名飛行員與3名感測員,使機組員比例達到1比13。

 由於美軍RPA經常飛行至少16小時以上,使飛行員與感測員須多次輪班,但若面臨無人機須提早降落或另架無人機須起飛的情況,LRE又必須多派一組人員待命;部分任務中,還會有各2名飛行員與感測員同時執勤的狀況。

 透過美國空軍RPA長時間執行空中情監偵任務所獲經驗,將有助改善美軍現有RPA培訓、人員管理與運作程序,同時也對無人機在未來美軍部隊的地位,進行深省與強化效率。

 國防政策的兩難

 五角大廈史上首位女性副防長希克斯日前曾表示,維持部隊結構、戰備能力與軍事投資,為非戰時國防政策的權衡鐵三角。儘管隨著維持高度戰備狀態有助嚇阻敵方,但將平白付出高昂的人事與維持軍武設備的成本。因此,五角大廈決策者必須在部隊結構、戰備狀態與資金間「討價還價」。

 事實上,「遠距遙控無人飛行器」的特性,有望降低五角大廈在國防政策上的傳統權衡,透過無人機高科技技術,降低美軍人力負擔,且在不增加運作成本下,擴大部隊在和平時期的戰備能力。若美軍能掌握RPA上述優勢,勢必有助減緩國防政策的難解之題。

 RPA的重新思考與建議

 如同前述所言,目前透過無人機執行情監偵任務,未能確實降低人力負擔,原因包含目前無人機隊仍有大量人員缺額。儘管美國空軍開放士兵參與無人機培訓,但隨著無人機隊擴大,人力恐持續供不應求,因此提出數項建議,希望有助美國空軍,針對無人機隊現有組織與運作方式重新思考,以期讓無人機隊確實發揮增加軍力,同時降低支出成本的目的。

 建議一:為機組員設獨立訓練管道

 從過去美國空軍將戰機飛行員,直接轉任MQ-1無人機飛行員的前例可知,除培訓成本過高,又無法確實增加無人機飛行員數量,為降低無人機飛官培訓成本,有必要設立無人機飛行員專門培訓管道。而隨著無人載具逐漸普及美國各軍種,包含海軍無人船艇人員培訓,也應考量採獨立特殊管道,與一般船員區分。

 雖然傳統機隊組織累積的豐富經驗,對無人機隊成立與運作有諸多參考價值,但人員操作程序,與無人載具的科技、操作程序等概念發展日新月異,若不設立獨立培訓管道,恐難與新型無人載具與時俱進。(待續)

:::

PDF電子報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