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17 

軍事論壇

【軍事論壇】疫後密集聯演 美積極推進印太布局
美國海軍當前並未尋求艦隊數量優勢,而是以聯合軍演呈現自身高科技,建立火力優勢的制海力量。 (取自美國海軍網站)

◎楊于勝

 美國總統拜登上任以來,第7艦隊多次前住南海巡弋,並出動2支航艦打擊群,同時在南海演習,讓美國新政府的軍事動向,備受全球關注。

  回顧2020年3月,羅斯福號航艦上爆發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靠泊關島進行染疫官兵隔離治療與戰力修整,美國面臨本土和海外基地爆發疫情的危機,印太地區罕見面臨航艦戰力真空期。嗣後,美空軍戰略轟炸機和海軍核動力攻擊潛艦躍上台前,擔綱演訓要角,嚇阻戰力「無縫接軌」;短短3個月,美軍調整抗疫節奏,航艦打擊群重返印太,2020年下半年開始上演,不斷電般的聯合演訓,彷彿「太平洋嚇阻倡議」具體行動提早到來。回顧美軍2017年提出「重返制海」,當下美海軍並未尋求艦隊數量優勢,而以聯合軍演呈現高科技,建立火力優勢的制海力量。

 展現制海意志 雙航艦演習

 疫情對美軍在印太部署帶來衝擊,為避免予人戰力真空的念想,還不待航艦檢疫回歸,美海軍即於2020年4月底宣布「環太平洋2020」軍演於8月17至31日登場,考量疫情風險,演習主軸聚焦為「高能、適應、夥伴」,並只在海上舉行。

  4月底至5月初,完成檢疫隔離的尼米茲號航艦與納編各艦,開始於加州聖地牙哥外海進行編隊複訓,在日本東京橫須賀基地完成檢疫隔離的雷根號航艦,也進行中繼維修後的艦載機落艦訓練。真正較為例外的戰力展示,是5月8日美海軍刻意公布尚在菲律賓海甫結束的數艘核動力潛艦部署和演訓,一向消聲匿跡的核潛戰略嚇阻部隊躍上檯面。

  進入下半年,美軍雙航艦陣容罕見於南海連續上陣,拉開連串抗「中」序幕。美海軍的雙航艦演習,從6月初由在關島整補完畢的羅斯福號,以及位在日本的雷根號擔綱。嗣後,羅斯福號航艦返航美國本土,由加州前來的尼米茲號與羅斯福號展開雙航艦演習。7月4日,美國慶日,雷根號及尼米茲號聯袂在南海進行軍演,特別是夜間演習,展現美國海軍全天候持久作戰能力。

  7月17日,雷根號和尼米茲號再次聯袂在南海舉行雙航艦操演。美軍指出:「雙航艦打擊群依照國際法於南海行動,以強化我們對一個自由和開放的印太地區,一個基於規則的國際秩序和對我們在區域內盟友和夥伴的承諾。」美軍雙航艦於南海操演,戰略嚇阻意涵,不言而喻。

  「環太」等跨國演訓接連登場

  兩次雙航艦操演後,7月19日至23日,美日澳三國以雷根號航艦為核心於菲律賓海聯合演習,演習聚焦三國海軍間的聯合行動與高度協同合作能力,課目包括海上整補、飛航訓練、海上戰術和通訊等。8月17日至31日,由10國海軍參與第27屆「環太平洋2020」軍演登場,演習雖受疫情影響而縮減,仍維持執行反水面與反潛作戰、海上攔截、實彈射擊等課目。

  9月9日至11日,環太軍演後,美日韓澳在駛向關島周邊海域間,進行跨國水面艦聯合作戰,以強化整合式的多領域作戰。9月12日至13日、美日韓澳接續於關島海域舉行「太平洋先鋒」聯合軍演,加強參與國在海上策劃、執行複雜戰術行動,課目包括聯合機動、水面作戰、實彈射擊、反潛作戰及海上補給。14日至25日,「勇敢之盾2020」賡續在關島、馬里亞納群島展開,以跨軍種聯合演習為架構,展示聯合作戰下的偵蒐、定位能力,以及各部隊船艦和機種在陸、海、空、網路等多種空間綜合演練,目的在高階聯合作戰環境下,進行全領域打擊作戰,持續提高綜合打擊能力。

  在關島周邊結束連番跨國軍演後,演習範圍回到南海;10月12日開始,美日於南海聯合軍演,演訓聚焦整合海上作戰,包括海上整補、通信和數據鏈路演練。10月19日,澳洲加入美日聯合軍演陣容,亦是3國於2020年第5度在印太區域聯合演習,目的在藉增強合作以維護海上安全,肆應任何突發狀況。10月26日至11月5日,於日本九州南部至沖繩周邊海域和離島舉行「銳劍21」聯合軍演,除首度加入網路與電子戰演訓項目,還聚焦太空、防網路駭客等,另美軍基地設施也同步納入演習,在搭配反衛星和進行重要設施的飛彈防禦,針對共軍火箭軍的意味濃厚。

 美日印澳海上聯演 圍堵中共

 暌違十多年的澳洲在「四方安全對話」機制下,重新參加美日印澳「馬拉巴爾2020」聯合軍演,演習區分11月3至6日和17日至20日2階段,第1階段在孟加拉灣進行高度協同與協調作戰能力,課目包括水面、反潛、防空作戰、實彈射擊,以及艦載直升機在友艦甲板落艦整補之跨甲板飛行等;第2階段在阿拉伯海,聚焦以印度維克拉馬蒂亞號航艦和尼米茲號航艦打擊群為中心的海上聯合行動。

 前述不斷的聯合軍演,均強調肆應不斷變化的海上和安全環境,以及盟邦合作之必要性,在促進自由、開放和繁榮的印度太平洋地區的集體利益下,背後劍指的是日益突出軍事能力和行動的中共軍海軍。除了中共海軍擴張的軍事行動,美軍近年將焦點聚焦中共以軍事資源進行的「灰色地帶行動」。2016年,美海軍戰爭學院中共海軍民兵問題專家安德魯•埃里克森在美國國會聲稱,中共海警和海上民兵「是由中共政府組織、發展和控制的部隊,直接在軍事指揮系統下運作」,呼籲美軍將海上民兵視為一支由軍方訓練和指揮的準軍事部隊,並以此為標準作出反應。 

  加速轉型因應灰色地帶行動

 近期財團法人國防安全研究院發表《中共政軍發展評估報告》亦指出,擔任海上民兵的漁船,被發現很少在捕魚,而是從事巡邏、監視、補給等任務,並指此現象背後是有政府補助其所需。面對中共海軍雙航艦成形,大型作戰艦數量攀升,以及海警船隊轉型的發展,從軍事到灰色地帶行動可能發生的衝突,美國海軍、陸戰隊和海岸防衛隊於12月17日聯合發布《海上優勢:以綜合全域海軍力量取勝》指出,美國海上三大力量需要共同努力,為與中共的高科技戰爭作準備,值得關注的目標指向是正在進行的日常競爭,特別是「灰色地帶行動」。報告並指陳,雖然俄「中」都是美國的對手,但中共卻是最緊迫的長期戰略威脅。稍早,已通過的2020年國防授權法案中,美參議院批准「太平洋嚇阻倡議」基金,便反映了美軍加快轉型,為調整印亞地區部署做準備。

  從美陸軍的「多領域戰鬥」概念,到美海軍採分散式模式部署數量更多的無人化、小型化水面艦隊,以及美空軍實踐「動態武力運用」模式,派遣戰略轟炸機執行跨洲際大範圍機動任務等,均已呈現「太平洋嚇阻倡議」包含了加強聯合部隊戰鬥力、優化軍力結構、強化盟友與夥伴軍事關係等內容。而2020年下半年不斷電般的連串聯演,除彌補早先受疫情影響的演訓活動,亦在貫徹落實美軍作戰思想和能力轉型的嘗試,不僅要嚇阻中共在印太地區的軍力活動,更在提升亞太地區美軍的戰略預警、防空、反飛彈、精確打擊、機動作戰等能力。在2021年美軍在印太行動將呈現更多爭取優勢的作為,新的戰略局勢令外界關注。

(作者為退役海軍上校)

:::
廣告20240418-24桐花祭「美好彰化 幸福桐遊」內

PDF電子報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