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17 

社論

【社論】美擬自伊撤軍 中東局勢詭譎多變

 美國國務院與伊拉克外交部近日發表聯合聲明,證實雙方已達成駐伊美軍完全撤出的共識,雖然並未訂定時間表,但已展開美軍轉任非戰鬥任務的程序,將反恐與維護國土安全的任務交由伊軍負責。由於美國伊拉克撤軍議題,長期以來一直爭議不斷,深怕一旦造成區域內權力真空,可能加速伊朗與俄、「中」勢力的增長,甚至導致「伊斯蘭國」(IS)的死灰復燃,因此,對中東和平的進程,恐將產生嚴重衝擊。

 根據美國國務院聲明稿,雙方代表團分別由美國國務卿布林肯、伊拉克外長胡笙率領,依據2008年《友好合作關係戰略架構協議》進行視訊對話,就安全、反恐、經濟、能源、環境等議題交換意見。聲明內容進一步指出,鑑於伊拉克安全部隊能力已大幅提升,以美國為首的國際聯軍角色,已從第一線戰鬥任務轉為協助訓練與提供意見,因此可望在日後進行技術性會議,並在達成撤軍時間表後,悉數撤出當地。

 目前駐伊美軍兵力約2500人,主要任務在協助伊拉克安全部隊肅清境內IS組織殘黨。五角大廈發言人柯比強調,雖然尚未明訂撤軍時程,但美方並未有長久駐軍伊拉克的意圖;另一方面,伊拉克政府明顯也因為來自國內民意和伊朗方面的壓力,有意加速美國的撤軍行動。

 去年美軍發動無人機攻擊,導致伊朗聖城旅指揮官蘇雷曼尼與伊拉克「人民動員」次長穆罕迪斯一起被炸死,美、伊關係自此跌落谷底。當時伊拉克部分國會議員甚至通過一項不具約束力的決議,要終止美國繼續駐軍。不過,伊拉克外交部長哈桑強調,伊拉克雖同意撤軍,但仍需要美國在軍事訓練和裝備上,繼續提供支援。

 美國國防部目前正重新檢討全球部署戰略,拜登與川普在許多政策上南轅北轍,但在尋求結束中東兩場「無止境戰爭」的看法,則明顯一致。惟拜登對撤軍日期採取相對模糊策略,應是不想重蹈覆轍。美軍2011年由伊拉克撤走,並宣布阿富汗分階段撤軍,導致IS迅速在伊拉克崛起,塔利班也在阿富汗重新坐大,迫使美軍2014年再度重返伊拉克,同時停止阿富汗的撤軍計畫。

 這次美軍若從伊拉克撤出,伊朗可能會是最大贏家。中東地區因連年戰禍,令擁有豐富石油資源的伊拉克,也極度依賴伊朗的電力及天然氣供應,加上伊拉克當地親伊朗的什葉派民兵,其實力已發展至足以撼動伊拉克政府的執政地位。另外,中共與伊朗剛簽下25年的戰略合作協議,顯示德黑蘭左右逢源策略奏效,也象徵其整體經濟發展情勢的巨變,即將開始。

 此外,伊朗向來是中東什葉派大國,因敍利亞內戰,伊朗勢力擴張至伊拉克、敍利亞、黎巴嫩,以至葉門。美國與以色列目前只能與之維持均勢,尚無法完全取勝。一旦俄、「中」勢力介入,美國在中東整體勢力將更形下滑。拜登政府此時如果從伊拉克完全撤軍,伊朗在中東的影響力,伴隨俄、「中」背後撐腰,恐將持續坐大。

 伊、「中」戰略合作,所獲得的外交、經濟、戰略等利益,將更有利於中共加強其對抗美國在中東,諸如土耳其、沙烏地阿拉伯等國家的影響力滲透。換言之,美、「中」在中東地區的權力競爭將會加劇,甚至出現彼消我長,讓中共勢力乘虛而入。對照之下,俄羅斯也可能試圖填補美國撤離後,所留下的一部分安全空白。蒲亭政府肯定會伺機提供更多的武器銷售,甚至還會主動向伊拉克安全部隊提供軍事顧問,以利逐步取代美國在中東的勢力範圍。

 值得注意的是,以色列的態度,可能也是拜登政府是否從伊拉克完全撤軍,必須思考的關鍵因素。以色列已公開表示,「正在制定對伊朗核武研發基地發動軍事打擊的計畫」。亦即,只要德黑蘭出現核計畫有所升級的跡象,以色列就會發動攻擊。以色列軍方同時公開展示黎巴嫩的一張軍事地圖,上面標示了包括地面部隊、飛彈基地和伊朗協助建立的邊界發射場等重要軍事設施,顯示隨時準備採取行動;一旦戰爭爆發,美軍將再度深陷泥淖,無法撤出。

 綜析之,拜登政府若想從伊拉克完全撤軍,必須考慮重返2015年伊核協議,並且必須提出相對條件讓伊朗願意保證,不會將其核能發展轉為軍事用途;同時也要能讓以色列信服,美國與歐盟合作可以有效遏止伊朗的核武計畫。當然,俄羅斯與中共應該也會想辦法在此時拉住伊朗,使其成為與歐、美談判時手中所能運用的一張王牌。因此不論未來情勢發展如何,可以想見的是,伊朗都將成為最後的贏家。

:::
廣告20240418-24桐花祭「美好彰化 幸福桐遊」內

PDF電子報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