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5/02 

戰史回顧

【戎裝名人錄】二戰日軍剋星 克魯格上將
 克魯格上將。 (取自維基百科)
【戎裝名人錄】二戰日軍剋星 克魯格上將1
【戎裝名人錄】二戰日軍剋星 克魯格上將2

◎雲陽

 華特.克魯格(Walter Krueger)於1881年1月26日出生在西普魯士的弗拉陶。父親過世後,8歲時跟隨母親移民美國。

 1898年,克魯格被徵召入伍,參加美西戰爭,1899年奉派前往古巴作戰,8個月後退役返美。隨後爆發美菲戰爭,克魯格再度被徵召,以二兵入伍前往菲律賓,並在這段期間晉升士官。1901年7月1日,晉升第30步兵團少尉,成為正式的陸軍軍官。

 1903年,克魯格隨部隊返美,次年進入堪薩斯州列芬沃斯堡步兵/騎兵學校。1906年畢業後,續在參謀學校深造1年,1907年再度被派往菲律賓,歷練各種職務。1909年6月返美,被派往列芬沃期堡擔任西班牙語、法語和德語講師。克魯格基於德裔出身和曾在古巴服役的背景,上述外語都很流利。

 德裔出身 一戰時受排斥

 1914年8月一戰剛爆發時,克魯格原本被派為德軍的軍事觀察員,但因對家族的承諾而放棄這項職務,轉調賓州的陸軍國民兵第10步兵團;並於1916年6月跟隨部隊,參與潘興將軍領導的懲戒墨西哥遠征軍。國民兵部隊並未參與實際作戰,國民兵第10步兵團亦於1916年10月解編。

 美國於1917年4月加入一戰後,克魯格奉派至扎卡里‧泰勒營的第84步兵師,擔任作戰(G-3)助理參謀官;1917年8月晉升少校並升任參謀官。1918年2月,克魯格奉派前往法國,參加美國遠征軍參謀學校,其後以第26步兵師作戰參謀官一職留在法國。但法國基於克魯格的德裔出身,要求他離開,於是克魯格返美,接任第84步兵師參謀官。然而第84步兵師受命奉派法國,克魯格於同年8月再度來到法國,改任裝甲軍參謀官。一戰後,克魯格先後擔任負責占領區任務的第6和第4軍參謀長。

 演習中展現靈活調度能力

 結束歐洲的任務後,克魯克於1919年6月返美,先在喬治亞州本寧堡的步兵學校任職,1920年改調堪薩斯州福斯頓營的第55步兵團,擔任指揮官。隨後進入陸軍戰爭學院深造,1921年畢業後以教官身分留在學院執教1年。1922至1925年,克魯格任職總參謀部戰爭部計畫處,期間曾被指派進入陸軍和海軍聯合計畫委員會,參與協調兩軍種間的戰爭計畫。因為熟稔海軍事務,克魯格於1925年申請進入海軍戰爭學院進修2年,1926年畢業後還試圖調至美國陸軍航空隊,學習飛行,但因右臂神經炎,無法取得飛行資格而作罷。

 其後克魯格奉命在傑佛遜營擔任2年的第6步兵團指揮官,1932年8月1日晉升上校。當時已51歲的克魯格預計以上校階級退伍,但是他在1934年返回戰爭部計畫處,並於1936年5月升任處長,10月晉升准將。1938年6月,克魯格前往馬里蘭州喬治.米德堡,接任第16步兵旅指揮官。1939年2月,克魯格晉升少將,前往德州山姆.休斯頓堡,擔任第2步兵師指揮官,同年10月,升任第8軍指揮官。

 1941年5月16日,克魯格晉升中將,接任第3軍團,7月16日兼任南方防禦司令部指揮官。在此期間,透過大型的部隊對抗演習,克魯格充分展露靈活指揮調度的能力,和對現代化機動作戰的知識,獲上級賞識。

 接任第6軍團指揮官

 克魯格於1943年1月獲悉麥克阿瑟指定他,接掌西南太平洋戰區第6軍團指揮官時,相當驚訝,因為兩人雖認識超過40年,但關係並不密切。

 美軍在西南太平洋戰區的指揮體系相當複雜,第6軍團戰鬥部隊代號為阿拉莫部隊,但第6軍團不負責作戰行動,而是由麥克阿瑟直接指揮。又因阿拉莫部隊是單純的戰鬥特種部隊,僅在新幾內亞配賦1名參謀,行政管理與參謀業務,均由美國駐遠東陸軍指揮部負責,而第6軍團總部則設在澳洲布里斯本,指揮系統猶如多頭馬車,非常混亂。1944年2月,阿拉莫部隊解編併入第6軍團,由第6軍團實際負責作戰行動的規劃與管理。

 1943年6月,克魯格奉命指揮阿拉莫部隊的第一項作戰任務,發動在基里維納島和伍德拉克群島的「編年史行動」。雖未受到日軍抵抗,但後續機場整備建設進度,因豪雨影響嚴重落後。克魯格於7月親往督導,在撤換指揮官後始恢復進度。8月中旬,基里維納島飛行場開始運作,盟軍空中部隊得以擁有支持新幾內亞、新不列顛和索羅門群島行動的第一個根據地。

 1943年12月至1944年2月的新不列顛島「敏捷行動」,事前的陸海聯合偵察行動中,因為海軍執著於蒐集水文資料而忽略日軍的部署情報,加上通訊中斷影響,造成登陸的偵搜小組延遲11天才被接返。克魯格決定成立自己的偵搜部隊,稱為「阿拉莫斥候小組」,全部招募志願人員,用以深入敵後,為第6軍團蒐集情報。「敏捷行動」結束後,克魯格占領新幾內亞東側的新不列顛島,並在塞多登陸新幾內亞本島,為擊敗新幾內亞的日軍,奠定基礎。

 密集戰役 擊潰新幾內亞日軍

 1944年4月,戰鬥節奏加快,迫使第6軍團必須密集計畫和執行多項沿著新幾內亞北岸的連續作戰行動,包括4月下旬至6月初的荷蘭迪亞之戰、4月22日至5月4日的艾塔佩登陸作戰、5月18至21日的瓦克特島之戰、5月中旬至9月初的摩非灣西邊的孤樹嶺之戰、5月底至8月初的比亞克島戰役、7月上旬到8月下旬的德爾尼諾姆河之戰。這段期間,由於輕估日軍實力,第6軍團遭到頑抗,付出大量傷亡和損失,進展較預期中落後。不過在8月底,新幾內亞的日軍還是被徹底擊敗。

 急欲回到菲律賓的麥克阿瑟,將登陸雷伊泰島的時程,前推到1944年10月。但是這個區域此時正是颱風和豪雨最頻繁的季節,因此盟軍空中兵力難以隨時支援友軍,亦無法阻止日軍增援。經過2個多月的苦戰,第6軍團終於將日軍趕出雷伊泰島,讓麥克阿瑟得以在10月20日,以涉水方式再度踏上屬於菲律賓的雷伊泰島海灘,實踐他返回菲律賓的承諾。

 激烈戰鬥 攻下馬尼拉

 1945年1月起,第6軍團展開其在二戰最大規模、歷時最長,也是最後一次戰役─進攻呂宋島。克魯格打算以美軍物資和武器優勢擊敗日軍,而且這是他首度能將部隊集中調度,而不是像先前被迫分散在多個離島,個別作戰。

 然而,關於日軍實力的情報再度失準,麥克阿瑟的情報官估計呂宋島約有17萬日軍,克魯格的情報官則估計有23萬。實際上,在呂宋島的日軍達28萬7000人,遠超過美軍各方情報甚多。

 隨著戰役的進行,急躁的麥克阿瑟督促克魯格盡快占領馬尼拉,並將總部移駐克魯格的前方,意圖形成壓力。麥克阿瑟並授權讓艾克爾柏格的第8軍團,從南部向馬尼拉推進。克魯格只好從麾下的第1騎兵師組成特攻隊,向馬尼拉出發。但是麥克阿瑟認為日本人不會保衛馬尼拉的判斷並不正確,美軍耗時1個月的激烈戰鬥,始在3月3日攻下馬尼拉。

 克魯格於1945年3月5日晉升上將,持續指揮在呂宋島的戰役。1945年6月30日,將責任移交艾克爾柏格和第8軍團,並轉為進攻日本九州的「奧林匹克行動」做準備。但因日本於8月15日宣布投降,作戰行動取消。

 二戰結束後,第6軍團於1945年9月開始占領日本任務,負責九州、四國和本州南部,直到1945年12月21日,將任務移交第8軍團。第6軍團於1946年1月25日解編,克魯格於同年7月退役。1967年8月20日,克魯格因肺炎病逝賓州福奇谷,死後安葬在阿靈頓國家公墓。

(作者為軍史作家)

:::

PDF電子報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