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5/22 

軍事論壇

【軍事論壇】量子科技發展 助益水下偵潛作戰
軍武專家認為量子物理學領域的發展,可能改變21世紀的海戰作戰模式,能有效偵測躲在深海的潛艦,電信加密通訊同樣也能獲得突破性進展。(取自美國海軍網站)

◎魏光志

 近期歐美國家以維持「自由航行」為名義,頻頻派出船艦巡弋南海,讓地緣區位更接近的澳洲海洋科學家開始推測,世界量子物理學領域的發展,將可能改變21世紀的海戰作戰模式,尤其中共海軍新一代的機、艦裝備,是否配備此等級的雷達,更令軍事專家關注。 

  武器研發人員認為,現代遙測衛星也可以加裝量子感測器,以低軌道衛星提供反潛作戰情資。使用「量子重力儀」的衛星,可以提高測量重力場的感測器靈敏度,並且可能偵測到在特定海洋區位內航行的潛艦,或更有可能以全新的精確度繪製出海底地貌圖,增加潛艦對「反介入/區域拒止」(A2/AD)的部署能力。

 量子技術的應用推測

 根據美國海軍的評估,當今世界最先進潛艦,例如「維吉尼亞級」和「海狼級」核動力攻擊型潛艦,主機航行噪音僅比平均海洋背景噪音高出5分貝,甚至造價更低廉的瑞典製「絕氣推進系統」(AIP)系列潛艦,也不容易被偵測到,從而成功通過了歷來多起北約反潛演習,甚至「擊沉」美國航艦。

 然而,北約組織的海軍情報分析師並不看好21世紀潛艦的前景,他們認為,高度靈敏的低頻聲納,先進的衛星光學感測器,更能在未來的反潛作戰中發揮重要功能。這些感測器可完全繞過聲納系統,配備功能強大的任務電腦,可以處理大量加密情報資訊數據,能夠區分哪些是水面下正在傳送訊號潛艦,哪些是自然海洋環境的背景噪音。根據軍事專家研判,中共與俄羅斯海軍,已開始研發由低軌道衛星搭載的監視系統,更有可能是合成孔徑雷達,可不受地球局部天氣的影響和穩定運行,目的在探測海面下500公尺的目標,這通常是一般潛艦潛航的深度。

 近年來,量子力學領域愈來愈被注意,其有可能在多個維度的戰場上破壞既定的規則,特別是由於「量子糾纏」(quantum entanglement)的概念,此現象是聚合粒子(bonded particles)即使在很長的距離上,量子態不能獨立於其他粒子,也無法相互反映彼此軌跡的現象。儘管仍然存在著距離較遠的相關性限制,但量子感測器和通信器,有可能繞開傳統射頻(無線電頻率)感測器的許多限制和漏洞,就算暫時受到干擾或搭載於匿蹤飛機上,感測器仍然有效。目前,歐美在「量子雷達」的技術發展方面稍微落後,但此項技術究竟能否發展成可實用的系統,武器研發人員正不斷努力中。

 目前仍仰賴傳統聲波學獵潛

  如今,運用傳統聲波學的定律,仍然是偵測和追蹤潛艦的主要方法。除了安裝在水面艦艇和潛艦上的主動和被動聲納外,還可固定在水下監視系統中,由美國海軍P-8「海神」或日本海上自衛隊P-1等海上定翼巡邏機,投放聲納浮標到海中,再由MH-60R「海鷹」反潛直升機垂降聲納至水中進行定位。

 反潛機、艦等作戰載台,也可以利用聲納之外的支援技術,這些技術在過去其實一直默默地發揮著重要作用。回溯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盟軍的機載水面搜索雷達讓巡邏飛機能在夜間,對浮出水面充電的柴電潛艦,進行偵察並投彈攻擊,導致許多德國「U艇」被擊沉,。

 一般水下通氣管能讓潛艦降低被探測的風險,也可以吸入新鮮空氣,但卻容易受到現代合成孔徑雷達(SAR)的偵測。世界各國海軍目前仍以柴電潛艦為主要裝備,但仍有很多新製造的潛艦,使用絕氣推進系統(AIP)或核子動力主機,能夠進行數週或數月的潛航,再浮出水面。驅逐艦或反潛機還可以藉由「氣體探測器」,以「聞出」潛艦柴油主機排出廢氣中的化學物質。

 SQUID可偵測6公里外潛艦

 另一項通用的獵潛策略,是使用由潛艦金屬外殼觸發的「磁異常探測器」(Magnetic Detection—MAD)。MAD對潛艦造成的威脅,已導致各國海軍必須對水面下載具進行消磁,在最大程度上減少磁場。對此,德國從1980年代起,專門研發複合材料船體的212和214型潛艦。但MAD的探測距離非常短,而P-8和MH-60R則沒有裝配MAD。所以,軍事專家研判換裝成SQUID磁力計(超導量子干涉儀),這聽起來像是科幻電影的情節,但SQUID的確可利用量子技術,提供極為靈敏的磁力儀作為輔助偵測裝備。

  實際上,由於SQUID像「在地球上從太陽黑子一樣遙遠的物體中吸收海洋背景噪音」,因此,技術過於敏感,研發專家不會透露細節。近年某期刊揭露,中共「上海微系統與信息技術學院」開發「低溫液氮冷卻」的SQUID,可減少海洋噪音問題,並在實際環境測試中證明,即使將其安裝在直升機上,也能夠探測水下深處的黑色金屬物體,但此技術能否實際運用,軍武專專家仍持懷疑態度。

  軍武研發人員估計,這種SQUID磁力計可以偵測到6公里外的潛艦,如果噪音抑制效果更好,範圍可能會更大。相比之下,典型的MAD探測距離只能有效到幾百公尺,然而新的SQUID可能會覆蓋數千平方公尺的範圍。

 2019年4月14日,根據澳洲《國防與國際軍備採購》的論文透露,澳洲海軍也在研究,針對固定式潛艦監視系統的量子磁力計技術,能否運用於偵測潛艦。這些磁力計可以探測非常小的磁場,該項研究目的,是研製部署在海床上的感測器,以便藉由潛艦的潛航特性,探測潛艦的存在。此項技術若有突性發展,等於是對澳洲大陸緣海至關重要的國際航路周圍設置阻攔線,對維護亞澳海上安全影響甚巨。

 加密通訊將獲突破發展

 量子技術還可以用於先進的導航感測器(量子羅盤),可以避免潛艦對地球軌道衛星的依賴,使其保持在正常航路上,量子導航可以實現「新一代慣性導航」(INS)技術,無需「全球定位系統」(GPS)即可實現高精確度導航。「量子羅盤」對於潛艦和其他海面載具導航特別有效,因為其可以使水面和水面下作戰載台精確定位。因此,量子導航有可能使海軍載具擺脫對衛星定位系統導航的依賴,而且衛星定位系統很容易受到干擾。量子導航還具有潛在的攻勢潛力,這些技術也可能會用於提升飛彈導航和強化精準打擊能力。

  導航衛星也可以使用量子感測器影響反潛作戰的部署。使用「量子重力儀」的衛星,可以提高探偵和測量重力場的感測器靈敏度,同時有可能探測潛艦,或者更有可能以新的精準度繪製出海底地貌圖。一旦掌握量子技術,還能藉由遠距離傳遞分子,再使用「量子糾纏」技術,進行電信傳遞的加密通訊,同樣也能獲得突破性的進展。

 軍武專家認為,量子科技也可應用於地面、空中和潛艦的通聯,在技術上是具有挑戰性的任務,特別是對國家決策機構,在通聯系統被破壞時,能夠傳遞出發射核子武器的命令,產生重大影響。軍武專家認為,在不久的未來,量子科技中的某項技術,是可以發展為實際運用的操作系統;亦有專家認為,還需要很長的時間。但很明顯的,世界各國的科技專家都認為,量子物理學的發展,將在21世紀的海洋偵監科技中,扮演舉足輕重的角色。(作者為前空軍官校教官)

:::
廣告20240418-24桐花祭「美好彰化 幸福桐遊」內

PDF電子報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