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6/13 

副刊

當月光漫舞時
圖:林明理攝

◎林明理

 一個微風的早晨,我們驅車前往大竹部落,這裡高居於大武鄉北端的山脊邊緣、台九線省道旁的山坡上。到達溪蒲橋之後,沿著有排灣族勇士雕像的村路,就看到一大片被採收後的紅藜田,周圍有樹林環繞──陽光燦然,空氣清涼。

 緩緩回首,橋下的水紋中點點光亮,那深深的山影裡,隔著一片曠野,順著山坡的一條路,我瞥見兩隻帶有沙沙聲的綠鸚嘴鵯迎賓式地「古哩─古哩」鳴唱著。渾身羽毛都膨了起來,在背光之處,身影新綠又溫柔。

 這個住民約莫一百一十人的排灣族小村,他們的祖先大多由屏東縣繞過大武山北側東進來到此地。我看到右側有一排永久屋,想必是在公家及各方協力下,為百姓的苦難所留下的一段歷史見證。

 傳說這裡曾是矮黑人的棲息地,我走到村子的盡頭,像尋寶似的,沉湎於自己的冥想。疏影橫斜在老橋和民居的流水旁,向我殷殷低語。

 我看到有族人圍在青年會館前,湊近細看,全部是老人。也許是那片彩繪牆吸引了我,驅使我上前去打聽一些訊息。我向一位老人求教:「請問這是誰畫的?好漂亮哦!」他十分驕傲地說:「那都是社區的年輕人畫的;我們這裡得等到七月收穫季時才熱鬧!」揮手向他們道別後,我覺得傳說總歸於一團謎題,但此刻清晰的卻是族人歡樂同聚的聲音。再往前去,便見到一小片紅藜田,掛著一些五彩繽紛的花穗。我折返回來,發現有許多住戶人家門前都鋪著曬乾的紅藜,空氣中有一股說不出的清香。

 我看到遠處隆起的山巒鬱鬱森森,身後的陽光卻特別明亮。一群公雞正昂起頭展示著雄赳赳的姿態,一群鴨、鵝在池裡嬉遊、追逐。愈往前走,我看到彩繪著頭目的帽子、陶器和百步蛇、族人和小米等壁畫。是啊,家鄉孕育著我們唯一知道的生命形式。印象深刻的是,大鳥國小愛國埔分校旁有一面斑駁的牆,畫著可愛又充滿靈性的褐林鶚和領角鶚。

 週日的上午,空蕩蕩的操場上佈滿濃淡不一的樹影。那些表達排灣族文化與傳統的壁畫,讓我每次凝視,都在臉上及心裡泛起微微的喜悅,由衷地祈禱神給部落的孩子們添上一股力量。

 今夜,當月光漫舞時,我願是棲息在大武山下的貓頭鷹。像天上的星辰,俯覽共享部落雄壯的歡樂。德國詩人里爾克曾寫下:「當最後的聲響早已沉寂,/寧靜顯得既深邃又寬廣,/繁星僅是諸多的話語/訴說著唯一的黑暗。」我抬起頭,聆聽部落的歌聲……它永遠沉靜而年輕;我的眼眸忍不住一再瀏覽,像浮雲般深情。

:::

PDF電子報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