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6/14 

副刊

【漢字大觀園】角黍龍舟話端午

◎文景

 今天是辛丑年端午節,漢字大觀園祝福所有讀者端午佳節愉快。

 慶端午、划龍舟的風俗從唐朝就有了,唐明皇李隆基有一首端午節的詩:「端午臨中夏,時清日復長。鹽梅已佐鼎,曲蘖且傳觴。事古人留跡,年深縷積長。當軒知槿茂,向水覺蘆香。億兆同歸壽,群公共保昌。忠貞如不替,貽厥後昆芳。」

 唐明皇寫這首詩的時候,是在端午宴請群臣席上而作的;時間大約是李隆基剛登基之時。當時的武后政權已結束,大唐朝又回到李氏手中。李隆基在詩的開頭,即點明「端午已是盛夏時節(臨中夏),四周環境是清朗,且白晝一日比一日長(將近夏至);清明時醃製的酸梅正好可以拿來佐酒;君臣舉杯共飲,酒麴香味飄來令人沉醉,小亭子前的朱槿繁茂、亭子周圍的蘆草帶著清香,我和全國臣民一起歡慶重午(五月初五),齊心祝福國運昌隆,希望臣子們都能忠貞愛國,使我朝萬古流芳。」

 帝王的詩自是不同凡響,有氣魄、有期許,帶著群臣一同歡樂,一幅太平盛世情景,令人嚮往。當然,「安史之亂」後,李隆基的歷史評價「貶值」,因寵幸楊貴妃致耽於安逸、荒疏國政;權臣、宧豎當道、邊防空虛,終致大唐王朝由盛而衰,這是歷史的鏡子;若唐明皇寫這首端午詩時,能「預知」大唐王朝將由此而衰敗,或許詩的結尾不是「期使句型」的:忠貞「如」不替,而是忠貞「不可」替。

 讀了帝王的端午詩,再來看看宋朝歐陽修、陸游的端午心情:「五月榴花妖艷烘,綠楊帶雨垂垂重。五色新絲纏角粽,金盤送;生綃畫扇盤雙鳳。正是浴蘭時節動,菖蒲美酒清尊共。葉裡黃鸝時一弄,猶懵忪。等閒驚破紗窗夢。」──歐陽修〈漁家傲〉

 「重五山村好,榴花忽已繁。粽包分兩髻,艾束著危冠。舊俗方儲藥,羸軀亦點丹。日斜吾事畢,一笑向杯盤。」──陸游〈乙卯重五詩〉

 不論是歐陽修或陸游,端午詩裡都提到了「榴花」、菖蒲(艾束);在臺灣,端午節家家戶戶插蒲艾、飲雄黃酒;端午也正是學子畢業季,鳳凰花成了臺灣過端午的「應景花」。在中原大地,五月的石榴花盛開,是詩人墨客吟誦端午的題材。宋朝的端午已有吃粽子的習俗(五色新絲纏角粽)、插菖蒲;藥浴健身(舊俗方儲藥,羸軀亦點丹),(正是浴蘭時節動),這些習俗至今還保留。

 端午,正是即將進入一年裡最熱的日子,此時,洗個帶著蘭花香味的澡,身上佩戴驅蚊的艾草香囊,讓渾身上下帶著一絲清新的香氛。宋時的文人生活品味由此可見一斑。今天,我們歡慶端午節,除了強化愛國教育之外,更要重視個人夏令衛生與保健,過一個既健康又有詩意的端午節。

:::

PDF電子報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