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6/18 

全民國防

【全民國防】洞悉中共認知戰 鞏固全民心防

◎張玲玲

 中共長期透過媒體平台及文化、宗教、教育等交流管道,對我國遂行「認知戰」,並逐漸「內地化」,已是世人皆知的陽謀;而我國安單位早已證實,中共最常以假訊息「攻」臺,以其「巨魔工廠」專門培養的自媒體,對臺灣民眾全面施以「認知戰」、「三戰」及「統戰」工作,滲透性與嚴重性不言而喻,全民須積極防範及反制。

 認知戰手段多元 打破傳統概念

 近年來,有愈來愈多美、英、澳與歐洲等國家所屬國家安全、情報和軍事國防社群,在研究探索「認知戰」定義與概念。一致認為,目前認知戰的非正規與非常規手段已愈加多元,包括非動能(non-kinetic)與非致命性(non-lethal)的傳遞及數位連結的影響力,將衝突重心,從正規軍事領域與戰場上的武裝衝突,轉移至人群間的敘事活動。過程中,無論是政治或軍事衝突,其傳統概念的疆界、範圍、層次和階段,已完全被打破。

 「認知戰」一詞源自於廣告心理學—「認知空間」(或「認知場域」)用詞。美國智庫蘭德公司(RAND)解析其具有多點特色,包括「大量產生訊息、多元管道傳播、迅速持續重複、逼真細膩包裝、反覆無常混淆」。而中共則稱「認知域」,並定義為「信息化戰爭」中作戰人員的意識領域,認為其是「由感知、理解、信念和價值觀組成的一個無形軍事範疇」,通常表現在「作戰人員的素質和能力、部隊凝聚力、作戰經驗和訓練水平、戰場態勢感知程度,以及社會輿論等」。

 中共在進行認知戰研究的同時,也提出「制腦權」概念,旨在爭奪人類認知速度與品質優勢。廣義來說,這些都是屬於其「心理戰」範疇,正也是中共2015年底開始大刀闊斧進行「軍改」時,將「心理戰部隊」(番號:61716部隊,一般稱「311」或「三戰」基地)納入「戰略支援部隊」指揮、統一運用的主因。我國安局所指的「認知作戰」,就是由共軍專責情報、網路攻防、心理戰爭的「戰略支援部隊」,對臺進行「心理戰」。故認知戰涵蓋平時輿論和戰時決策,也就是所謂「現代心理戰」,運用資訊科技影響對手的認知功能,目的係平時可分裂對手陣營,戰時可混亂對手指揮系統和指令。為了開展認知戰,首先要做的鋪陳是「改變輿論空間」,這就是中共最擅長、做最多的工作,如大外宣、孔子學院等戰略,皆屬之。

 分化挑撥製造敵對 影響團結

 我國國安局近年分析中共利用散播爭議訊息,對我國展開認知戰的手段和目的,分別為刻意扭曲、直接做假、分化挑撥、威脅恫嚇。其中,最常透過散布在世界各國的IP位址發動訊息戰,企圖分化我國政府、黨派與民眾,製造軍事、政治及心理上,因假訊息而產生不信任、甚至敵對,使臺灣內部無法有共識,進而影響團結。

 中共過去通常是透過所謂的網軍、五毛黨,對我進行認知戰,包含中共「中央」與共軍所屬的文宣部門、涉臺與對臺系統,這些部門都部署網軍,在微博、微信、Facebook、YouTube、推特等社群媒體建立帳號,對我展開認知戰。除網路外,其他所有可獲得訊息的管道,例如電視、報紙、電台、民眾等,都是中共策略運用的平台。

 中共的認知戰不只針對我國,包含美國國家情報總監辦公室即曾對「中共架設釣魚網站騙取機敏資料」,以及「透過網軍影響輿論」兩大手法,提出警告。除了美國,也企圖滲透其他民主國家影響輿論,使其導向有利於中共政策與形象。如每年投入鉅資在各國成立孔子學院,幾年前已被揭穿,證實其以語文教育、文化交流之名,對當地國民行大外宣、滲透洗腦,目前已陸續被多國要求關閉。

 中共的認知作戰整體戰略亦與原來的「三戰」(輿論戰、心理戰、法律戰)關係緊密,惟各國在經貿合作、與中共交流日益頻繁下,又透過製造大陸許多美好假象的「經濟戰」來吸納外國人;以背後犧牲了無數自然環境與民眾權益,標榜「最大、最多、最長」的經濟表現、建設、高鐵等為例,比起其他心理戰手段,都更容易受到滲透。再搭配「一帶一路」戰略延伸至目標國,更有利其認知戰施展,採「養、套、殺」策略,達轉換認知目的。

 中共《解放軍報》曾強調,在認知空間贏得「制腦權」的戰術有四,包括一、透過宣傳敘事進行「感知操縱」;二、「切斷歷史記憶」使目標接受新的價值;三、改變精英的意識形態,藉此「改變思維範式」;四、「解構象徵」以挑戰國家認同;故「認知戰」是不戰而勝的最終手段。蘭德公司研究員Beauchamp-Mustafag於2019年發表〈共軍的認知領域作戰〉一文也證實,共軍作戰部隊對臺持續進行「認知戰」,現今再藉現代科技將心戰伎倆與宣傳手段升級,以達延續過去對臺所實施的「入島、入戶、入腦、入心」的心戰與統戰目的。

 強化媒體識讀力 反制統戰

 中共對我進行認知戰,對象不僅限於國軍,而是臺灣社會整體,所以在各個領域都可發現其遂行認知戰的痕跡,尤其此「溫水煮青蛙」式手法,會讓一般民眾不易察覺,不可不防。故我國在應處策略上,除了落實蔡英文總統強調的「三道防護網」(民生安全防護網、資訊安全的防護網、強化兩岸互動中的民主防護網)外,須加強政策的說明,強化假訊息的管理機制,填補現行規範之不足,並參考國外立法,針對中共認知戰的各類型戰術戰法,滾動式強化現有國安或媒體經營管理規範。

 其次,國安局也建議在因應作為與對策上的5項作為,分別為「貫徹依法行政原則」、「厚實網路防禦能量」、「熟稔敵我優劣態勢」、「尋求國際友邦合作」、「截長補短主動出擊」。「認知戰」特點之一,即在挑動社會不同群體,擴大彼此矛盾、激化彼此對立。例如中共常利用「國防自主」、後備動員制度、軍購、募兵等公共政策議題,製造國軍與民眾之間產生罅隙;幸有賴國軍與民眾溝通、關係良好,民眾對軍隊信任度上升,不讓中共滲透得逞。

 再次,強化民眾的媒體識讀力。我國可謂為亞洲民主自由政體典範,提供各種聲音並陳的環境,但也有利中共「認知戰」運用;故民眾資訊識別能力的養成,更是最重要、最有力的反制作為。

 結語

 面對中共認知戰攻勢,全民必須隨時有萬全的反制準備;若全民都能具備洞悉敵人意圖與詭計之能力,再配合政府相關法制與規範,必能防堵中共勢力操控我國輿論、滲透社會分化的「認知戰」,確保國家與人民安全。

(作者為國防大學共教中心教官)

:::

PDF電子報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