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6/18 

社論

【社論】紓困4.0到位 緊急伸援共度難關

 由於新冠疫情再起,國內自5月中進入第三級警戒,為此,行政院也火速通過「紓困特別條例」修正案,將特別預算總額提高至8400億元。立法院於5月31日順利三讀通過後,6月初,政府就開始把紓困金撥款進入民眾帳戶,民眾可留意相關資訊,了解是否合乎紓困條件,如合乎條件可盡快申請,改善自己經濟情況。

 這次追加的紓困金,名之為「紓困4.0」,第1波預算規模2400億元,內容針對個人、產業和貸款3部分實施;在個人方面,除了中低收入戶加碼4500元外,對許多因疫情導致收入大減,甚至完全無收入者,都特別給予紓困金;例如農漁民和自營工作者都是1至3萬元;而三級警戒實施後,國內觀光旅遊幾近停擺,因此對導遊、領隊、計程車與遊覽車司機等,都給予3萬元紓困金。其他還有家庭防疫津貼,而產業紓困主要是針對單月營收減少50%的企業,給予員工最多2萬元補貼,政府基於防疫而要求停業的業者,發放停業補助和員工每人4萬元的補貼。

 相較於去年的紓困1.0到3.0,這次的4.0,顯得更重要且緊急,因為這波疫情來得突然又猛烈,去年全年全臺確診人數不到800人,且大部分是境外移入,這也讓民眾去年都能正常過生活。但這波疫情卻在短短時間內,讓國內確診人數破1萬人,且多為本土病例,影響很大。去年臺灣未曾進入第三級警戒,這次卻先是雙北、後是全國進入第三級警戒,因此對於民眾的生活、工作、收入影響與衝擊,遠遠超過去年。

 去年3、4月,雖然國內服務業一度因民眾減少出門消費受影響,但當時是民眾「自我節制」,減少出外購物與用餐;但這次卻是因三級警戒的規定更嚴格,例如全國餐飲業一律外帶,賣場及超市加強人流管制,並呼籲民眾少去多買,一次購足,大型活動也一律禁止(結婚不宴客,喪禮不公祭,宗教集會活動全面暫停辦理,宗教場所暫不開放民眾進入等),非屬民生必要的休閒娛樂場所,則由政府公告關閉,影響之大不難想像,因此今年的紓困,更必要也更急迫了。

 政府今年辦理紓困的流程簡化與效率,值得肯定。此次紓困作業並無一般繁瑣的行政程序;對去年已經申請通過、有留存摺資料的民眾,政府在6月4日後,就開始直接匯入戶頭;對去年申請通過但沒有存摺資料的民眾,7日後寄發通知單;今年新申請者,則在7日後就可上線申請。對因疫情導致收入銳減急需紓困者而言,高效率的紓困金發放,無異解決燃眉之急的及時雨。

 傳統自由派的經濟學理論,總會對所謂的「紓困」有所遲疑,認為政府不該隨意發錢撒幣、救援企業與失業者。不過,在經過13年前發生的金融海嘯後,類似疑慮已降低,此次新冠疫情造成全球經濟大衰退後,再也無人認為政府不該介入。

 歐美國家政府的紓困金花費,接近國內生產毛額(GDP)10%左右,美國經濟在疫情之後,隨著今年疫苗注射人口比例增加、各州陸續解封後,經濟出現強勁大反彈,預料成長率可達6至7%,幾乎是戰後最高成長率。學者解讀原因,就是政府在疫情期間大力支撐民眾與企業,避免其失業或破產,經濟未出現螺旋型下降的惡性循環,才能讓經濟在疫後快速強勁反彈。因此,面對疫情衝擊的「非典型經濟事件」時,政府確實有必要大力介入,可舉出許多案例:例如臺北某家著名吃到飽火鍋店,第三級警戒後月虧千萬元以上,幾乎難以支撐,但事實上,這家店平時營運不錯,如透過政府紓困、銀行的支持能度過疫情,只要能撐過疫情期間,一定可以繼續經營下去;但如果放手不管任其倒閉,疫情後短期內也難恢復,結果就是失業增加、經濟受損。

 至於今年疫情再起,對臺灣經濟的影響,在5月初疫情尚未再起時,臺灣經濟表現亮麗且後市看好,首季成長率高達8.16%,高於原預測數字1.96%,而由於與臺灣經濟關係最密切的美「中」兩大經濟體,預估今年經濟表現都相當強勁,臺灣可望受惠,全年成長率有望超過5%,將是近11年來最佳成長率。

 疫情發生後,由於內需與服務業受到較大衝擊,經濟必然受影響,全年成長率再上調的可能性降低。不過,由於占經濟比重高的製造業與出口,一直都能維持正常生產與出口,若能控制避免疫情造成大規模工廠停工、甚至影響出口,則臺灣的經濟仍能維持不錯的正常運作。易言之,只要全民團結抗疫,能夠盡快控制疫情,讓第三級警戒降到第二級警戒,內需與服務業亦可逐步恢復,經濟的衝擊將可減少,全年仍會維持不錯的正成長。

:::
廣告20240418-24桐花祭「美好彰化 幸福桐遊」內

PDF電子報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