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6/25 

社論

【社論】嚴控疫情共體時艱 行穩方能致遠 

 國內新冠肺炎疫情近期曾短暫出現確診個案2位數,又接連兩日破百,顯示從長期趨勢來看,疫情雖然確有趨緩,但短期之內仍處於不穩定狀態。在此情形下,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日前宣布,全國三級警戒延長至7月12日,希望透過穩妥的作法控制疫情。雖然國人皆希望疫情盡早結束,重回往日生活軌道,但唯有穩紮穩打,落實各項防疫必要措施,才不致讓疫情復發,也是控制疫情的最佳作法。

 目前國內累計確診案例超過14000人,累計死亡人數超過600人,對習於初期防疫控管績優,每日感染個案在個位數以下,去年4月至12月甚至創下本土感染零確診記錄的國人而言,上述數字不免令人擔憂。但若將我國的新冠肺炎疫情放在全世界比較,其實並未失控,但由於尚未找到防堵和根治疫情的有效方法,我國的疫苗數量也還不能滿足需求,因此對於疫情的嚴控不能掉以輕心,這應該是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將全國三級警戒延長的原因。

 在現階段,我國對抗疫情的戰爭仍在風頭上,即使確診案例總體呈現下降趨勢,但臺北市和新北市仍處於高風險區,基隆、桃園、苗栗、彰化等縣市則是中高風險區。除此之外,在目前為止確定的感染者中,仍有一部分感染源不明,這代表疫情仍舊存在部分未知的傳播鏈,某些角落仍然潛伏隨時可能侵入人體的病毒,這些潛在因子正是狀況不明的未爆彈,危及你我。 

 以上種種,還未考量病毒變異的最新發展。雖然目前我國還未受到變異病毒的荼毒,但從國外情形來看,我們必須設想最壞的狀況,建立防堵變異病毒的防火牆,特別是源自印度的Delta變異病毒。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的資訊,此一變異病毒具高度傳染力,是迄今傳播最快的變異株,目前已擴散到90餘個國家。更具威脅性的,是它的症狀與最初爆發的新冠肺炎不同,因此很容易造成誤判。因此,在我國的疫苗施打覆蓋率還未達標之前,還是必須做好完善的自我防護。

 經過政府及各界的努力,我國已收到日本捐贈124萬劑AZ疫苗,並已開始施打;美國也捐贈我國250萬劑莫德納疫苗;近日立陶宛也宣布,將提供我國2萬劑AZ疫苗,這對於缺乏足夠疫苗的我國而言,既是及時雨,也是抗疫的強心劑。雖然如此,在後續的外國疫苗及國產疫苗尚未補足需求前,仍有一段防疫的空窗期。根據醫衛專家的說法,要達到群體免疫,疫苗覆蓋率必須要達到6至7成,我國離這個數字尚有一段距離,在此之前,個人和社會唯有持續維持防疫的警覺及措施,方能避免疫情擴大。

 另外,從心理層面看,從許多國外例子可以看到所謂「防疫疲乏」現象,也就是民眾的防疫生活,在經過一段時間自律後,會因疲乏而放鬆警覺,甚至拒絕採取必要的防疫措施及作為,最後導致疫情嚴重或復發。以泰國為例,原本是防疫績優國家,但原先採取的強制性邊界關閉和隔離政策,在今年4月因民眾「防疫疲乏」而貿然開放旅行,導致確診激增,幾乎到了失控地步;日本也有同樣的情形,在疫情未穩定前即撤除緊急防疫狀態,導致疫情復發又恢復緊急事態。這些國外的例子提醒我們,防疫是一場比耐心的戰役,躁動只會治絲益棼,只有行穩才能致遠。

 對國家經濟發展而言,穩健的步代也能在全力防疫同時,兼顧經濟的成長。去年一年我國有很好的經濟表現,今年預估的經濟表現也很突出,行政院主計總處預估今年經濟成長率可達到5.46%,創10年來新高,但這是假設國內疫情能於第3季後期控制,且不影響製造業出口情況下,若在第3季之前我國還不能控制疫情,9月時經濟成長率將比主計總處預估的要減少1%。考量疫情對經濟的衝擊,寧可一開始多忍耐,現在的克制方能轉化為未來的甜果。

 為了能澈底控制疫情,讓國人生活早日恢復常軌,政府和個人防疫作為,都是過渡性的必要措施。全國三級警戒延長,是為了能讓過渡期縮短,要達成這個目的,這段期間防疫意識仍然不能鬆懈,該做的防護,包括佩戴口罩、減少不必要移動、避免活動集會和出入人多擁擠的場所等,一樣都不能少。在大家的相互配合與集體努力下,目前的不便相信很快就能過去。

:::
廣告20240418-24桐花祭「美好彰化 幸福桐遊」內

PDF電子報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