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6/27 

兩岸論壇

【兩岸論壇】監控維吾爾人 陸涉疆駭客惹議
 臉書發現,中國大陸駭客利用虛假的臉書帳號,試圖侵入境內外維吾爾人所使用的電腦和智慧手機,以監視活動人士、記者和異議人士。 (本報資料照片)

◎黃秋龍

 2020年9月成立的民間法庭「維吾爾特別法庭」,將於2021年底前,做出中共是否觸犯「種族滅絕罪」、「反人類罪」的裁決。該法庭係由英國律師尼斯擔任主席,尼斯曾在海牙國際法庭起訴前塞爾維亞領導人米洛舍維奇案中擔任檢察官。雖然這類民間法庭沒有任何國家的支持,但在20世紀追究罪犯責任方面發揮重要作用。然中共「外交部」發言人趙立堅表示,該法庭「本質上是披著法律外衣的拙劣輿論把戲」。新疆議題成為國際輿論戰,見諸3月24日,社群媒體臉書(Facebook)發現,中國大陸駭客利用虛假的臉書帳號,和欺詐式網站手段,試圖侵入大陸新疆,與土耳其、美國、敘利亞、加拿大等國維吾爾人使用的電腦和智慧型手機,預備發動網路襲擊行動,重點瞄準在維吾爾活動人士、記者和異議人士。鑑於大陸駭客已不再侷限於網路襲擊,還涉及「支持『中國』的利益主張」,甚至從事政治分化滲透或介入選舉,引發我國與國際社會關注。

 「生成式對抗網路」新興危害

 據臉書調查發現,該等涉疆駭客與大陸特定科技公司有關聯,但與中共官方並無直接關聯。然美國網路安全公司「火眼」(FireEye)則聲稱:「我們相信這次行動是為了支持『中國』政府」。以此相較於2020年9月22日,臉書曾關閉來自大陸假帳號網路的情形看來,兩者有其共通特性。除藉由假帳號、群組與專頁協調、干涉政治討論,更顯然均在「支持『中國』的利益主張」。

 檢視大陸駭客涉疆危害手法,主要係藉創建對維吾爾人用戶具吸引力的虛假網站和應用軟體,造成該等網站與受維吾爾人歡迎的合法新聞網站幾乎相同。然而,當用戶點擊鏈接,電腦或智慧型手機就會受到惡意軟體侵入,讓網路可對用戶使用的設備進行監控,盜取受害人的IP、鍵盤輸鍵紀錄和聯繫人目錄等資料。同時,駭客也試圖創建個人化角色、重點議題關注,既讚揚「中國」,同時也對「中國」提出批評,從而建立社群認同、信任,用來誘騙維吾爾人點擊鏈接,以暴露其裝置設備。值得注意的是,臉書與社群媒體分析公司合作,發現駭客網路更試圖經由人工智能( AI)技術躲避帳號鑑別檢測。該項技術即所謂的「生成式對抗網路」,可自動生成偽造的人臉形象,假帳號則試圖使用這些虛假面孔躲過自動檢測,使用虛擬私人網路(VPN)等安全措施,隱藏自己的身分及定位,也試圖隱瞞彼此間的關聯。由於這種形式的人工智能,在網路上很容易獲得,從而使得各種掩護行動藉此技術的使用(或濫用)激增。然虛假面孔視覺特徵,常帶有細微的不自然或異常,因此很容易被檢測出來。

歸納近2年來,大陸在臉書等境外主要社群媒體上的虛假帳號集團操作,多次被調查披露,已引起這些平臺主動監測調查和美國政府的警惕。例如2020年5月,BBC調查發現,某超過1000個假帳號集團網路,在臉書、推特及YouTube上,力推新冠疫情中,有利於中共官方形象的積極訊息;相對地,針對批評「中國」的訊息,則加以反擊或進行醜化負面宣傳。國際社會高度懷疑,該等假帳號係由中共官方所主導,並經常在中共「外交部」記者會中提問大陸發展網路襲擊問題。即使中共官方通常採取制式回應方式,卻仍可就其黨政部門從事網路工作之相關動向,推論出中共官方主導網路襲擊的相關徵候。

 中共官媒境外花樣多

 《人民日報》、《新華社》、《環球時報》、《中國環球電視網》、《中國日報》等多家黨政官媒,都在推特和臉書上開通頁面,並時有購買廣告推播內容。檢視其等在香港「反送中」運動時之操作手法,中共官方不僅封鎖大量訊息外,官媒宣傳機器更是開足馬力,動員網民反對香港示威,其中有些報導還被指散播虛假資訊。例如,《中央電視臺》央視網曾報導,一名右眼受傷的香港女示威者,係遭示威者擊中,而非港警布袋彈所致;甚至還稱該名女子在香港街頭發放現金的照片,暗示她以金錢收買群眾上街示威。然而,始終欠缺確鑿證據支持官媒報導的真實性,但卻已在社群媒體上達到數以百萬計的評論與轉發量。甚至,找外籍記者為中共官媒服務,或藉海外「華人」成立國際媒體公司,再利用此「假外媒」製造國際媒體有利中共之輿論,或追捧中共政權的意象等。同時,《新華社》等中共官媒,也會與國際媒體合作,為其提供「中央廚房」編採或免費派送之內容。

 結語

 事實上,中共黨政部門網路工作規模更可見其特殊性。2019年12月25日,「中央政法委員會」秘書長陳一新,主持召開政法新媒體與網路新平臺合作發展座談會,即召集微信、今日頭條、新浪網、新浪微博等新媒體平臺負責人與會。從陳一新所指:「政法新媒體和網絡新平臺要加強溝通協調」,「著力創新傳播方式和表達方式」,可合理推論其網路工作既易於組建群組,更可專頁協調、干涉政治討論。陳一新亦稱:「把政法新媒體做為戰略合作夥伴,和粉絲、流量、效益增長點」,「孵化一批有現實活力和發展潛力的政法『頭部帳號』」。由此更可見黨政部門與網路社群的共同徵候,可藉政策傾斜力度創建個人化角色與重點議題關注。所謂『頭部帳號』更有其針對性,不僅意味在各個領域內,關注度相對集中的人、題材、IP,都可以成為頭部內容;同時也反映網路競爭中的28原則,即20%的人占有80%的市場,這個20%也可以成為頭部。由於頭部內容處於頭部領域內,市場大,投入產出比相對於尾部內容,要高很多。容易出大IP,和所謂的爆款。就此共同徵候看來,利用假冒的臉書帳號和欺詐式網站手段,因為網路空間的虛擬強、溯源難,而做為「創新傳播方式和表達方式」,除開道德倫理之外,恐怕還難繩之以法。鑑此吾人得慎防「生成式對抗網路」新興手法,可能被複製對我國或周邊國家,構成政治分化或介入選舉之危害。

(作者為元智大學兼任副教授)

:::

PDF電子報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