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6/29 

國際瞭望

【國際瞭望】德版印太戰略 抗衡中共威脅
 德國計畫8月將派遣一艘巡防艦赴亞洲,凸顯對印太安全的重視。圖為7200噸的「巴登-符騰堡號」(F222)巡防艦。(本報資料照片)
【國際瞭望】德版印太戰略 抗衡中共威脅1
【國際瞭望】德版印太戰略 抗衡中共威脅2

◎黃惠華

 去年 9 月,中共「外長」王毅訪問歐洲5國後,德國政府隨即發布《德國-歐洲-亞洲:共塑21世紀,印太地區準則》(Leitlinien zum Indo-Pazifik),號稱德國版印太戰略。德國將印度洋-太平洋地區定義為:以印度洋與太平洋為界的空間,戰略競爭與全球價值鏈之所在區域。

 串聯3大洋 促歐亞雙向發展

 德國印太政策指出,印太地區將成為21世紀國際秩序形成的關鍵,德國將體現傳統外交理念,如維護和平、安全、保護環境和支持自由貿易,同時強調,加強德國企業地位與確保通往歐陸的運輸安全。意指將穩定結合「大西洋-印度洋-太平洋」3大洋間的貿易、經濟與安全,保持雙向空間發展。

 從地緣政治角度來看,印太戰略對美國、日本、澳洲、印度,甚至是我國新南向政策,都有重要意義。但歐洲位處印太地區之外,並不在範圍內。歐洲國家進軍印太的理由,與中共推行「一帶一路」無異;中共海上絲綢之路為「東海-南海-麻六甲海峽-印度洋-非洲」延伸至大西洋。對歐洲而言,則是「蘇伊士運河-印度洋-南海-太平洋」,達致開放、自由貿易的海上大動脈。

 2018年《歐盟全球戰略》提到,歐洲與印太區域國家,貿易依存度高,使歐洲各國的就業、經濟增長、投資、競爭力、發展合作,也與亞洲習習相關。

 對德國來說,自二戰戰敗後,在國際舞台上的影響力,不如從前,盼推出「德版印太戰略」,再次成為全球議題的主要參與者,同時也將該政策指導方針,視為經濟增長的機會,並藉此重申對法治和開放的承諾。

 多元溝通框架 提高互動往來

 德國印太戰略策略,有多邊與雙邊合作模式。在多邊模式下,德國與印、日、法、英、美、東協等盟友戰略合作;雙邊模式合作,則先與日本強化合作關係。今年3月,德、日簽署共享安全保障,以及共享重要情報及防止洩漏的《情報保護協定》;同時開放裝備出口與聯演,雙方皆強調有相同民主價值,如自由航行、遵守國際秩序、規則符合國家利益的元素。

 德日關係向來友好,加上都是工業大國,除在經濟領域,更在自由、民主、法治等價值觀上,有共同利益。兩國將加強戰略合作,共同應對國際社會挑戰,有助於彼此提升國際影響力。另外,中共是促進德、日合作的重要因素。德國新的印太政策目的之一,就是為德國企業尋求新機會,德國投資者對於擴展日本市場,興趣濃厚,強化彼此經貿往來,不但可促進經濟發展,更能減少對單一國家的依賴。

 德國印太戰略重點之一,是如何應對中共威脅,避免被中共威權主義干預。德國總理梅克爾向來親「中」,連帶使德國亞太政策偏向中共,現在政策方向轉向,原因不外乎是防範中共威脅。梅克爾在今年4月20日於歐洲理事會演講時提到:「很多人愈來愈不相信聯合國或安理會能帶來和平,如果這種情況持續惡化,某些國家將不再透過外交解決問題,而改以挑釁方式解決,如南海、臺灣議題,有可能演變成軍事衝突」。

 另外,針對梅克爾對於南海、臺灣情勢的談話,德國3月國防部報告,「中共發展軍事力量目的為保護經濟利益,以及打造符合中共利益的國際秩序;而南海及臺灣問題,自然首當其衝」。這即是梅克爾特別提及南海與臺海情勢的原由。

 德日2+2會議 強化統一戰線

 德國與日本一直保持著密切友好、相互尊重與支持的關係,透過國際組織對話機制,不僅可解決雙邊問題,且能就迫切的國際問題,協調立場。近年來,日本特別關注中共強勢的海洋政策,尤其是東海、南海及臺海,北京試圖想打破現有國際秩序,不斷強化軍事實力,以灰色地帶衝突試圖改變現狀。

 今年4月,德、日首次舉行國防外交2+2對話,日本外相茂木敏充、防衛大臣岸信夫與德國外長馬斯、國防部長康坎鮑爾,舉行視訊會議。會中討論印太問題及如何統一戰線防範中共。馬斯表示「德國與歐盟必須加強在亞洲的參與,並在本世紀於亞洲做出重要的全球決定。如果我們不更加積極,其他人將為未來製訂規則,勢必將衝擊經濟、政治與安全政策。而日本是德國在亞洲促進多元文化、法治和人權的重要夥伴」。

 結語

 面對中共威脅,美、日及其盟友努力建立抗「中」聯盟,德國也不缺席,未來德國軍艦也會跟隨英、法腳步,參與印太地區的聯合軍演。雖然德、日雙方沒有正式的安全同盟關係,卻有重要的歷史牽絆,透過合作,將可強化美、日、澳、印四方會談(Quad)的戰略實力。德國印太政策除根據自己國家利益行事外,背後也與美國印太戰略,抗「中」的意涵相呼應,在美、「中」兩極分化下,德國選擇與美國一同對抗極權主義。

(作者為臺灣戰略研究學會研究員)

:::
廣告20240418-24桐花祭「美好彰化 幸福桐遊」內

PDF電子報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