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7/22 

寰宇韜略

【寰宇韜略】美印深化合作 維護印太和平穩定(下)
【寰宇韜略】美印深化合作 維護印太和平穩定(下)1
【寰宇韜略】美印深化合作 維護印太和平穩定(下)2

◎孫家敏(譯)

(接上文)

 區域盟邦夥伴關係有待加強

 由於海外武力投射能力有限,區域國家(巴基斯坦除外)甚少視印度為威脅,但也不熱中合作。儘管東南亞第一大國印尼僅視印度為「友好國家」,而時常忽視印度強調尼赫魯與蘇卡諾在萬隆會議上的不結盟夥伴關係,但孟加拉灣海事合作前景,仍深具潛力。

 因為長期仰賴俄國軍售,越南與印度關係較佳。尤其兩國均視中共為主要威脅,具有充分合作動機。但印度在南海議題上,不願明確表態,使兩國近年才開始擴大外交安全合作。另一方面,由於分離勢力、恐怖主義,以及氣候災害威脅日增。印度與孟加拉自2014年也展開合作,並在「人道救援/災害防救(HA/DR)」上深化關係。

 另一方面,儘管自1950年與尼泊爾簽訂友好條約以來,便被印度視為保護國。但尼泊爾2015年通過關於領土爭議的新憲,卻引發印度不滿並展開經濟封鎖,導致中共見縫插針。由於其漫長邊界攸關「核心利益」,印度近年來也調整立場,視其為與中共的「緩衝地帶」。

 斯里蘭卡與巴基斯坦成燙手山芋

 儘管印度在1987年介入斯里蘭卡內戰時有大批士兵殉職,但卻是少見出兵干預之舉,足證斯里蘭卡具重要戰略意義。儘管中共與印度持續在斯里蘭卡互相較勁,近年來,中共透過擴大投資建設、軍售交流加強關係,對馬爾地夫的影響力也持續擴大,頗使印度備感壓力。

 自1947年起,曾4度交戰的鄰國巴基斯坦,則是另1個燙手山芋。由於在邊界與領土主權上多所齟齬,在歷次戰爭中,受挫的巴基斯坦,轉向強化核武威脅策略抗衡。並積極與中共加強關係,包括研發戰機、聯合軍演,儼然形成對抗印度的聯盟。尤其近年來「一帶一路」倡議的「中巴經濟走廊」(CPEC)指標「喀喇崑崙公路」建設計畫,更涉及領土主權敏感議題,使印度深感不安。對此,印度外交部2017年明確表態「不能接受無視其主權的項目」,並轉向與美國加強合作以「制衡中共」。因此,中共的擴張也為美印合作提供了重要契機。

 印美加強合作 兼具挑戰與機會

 儘管認同與美國加強合作,但印度決策者也試圖秉持「不結盟2.0」原則,避免直接激怒中共。並希望美國克制在印度洋區域以外的競爭舉措。報告也進一步闡述印度的相關考量。

 首先,列出美「中」與印度相關的8個共同利益與6項相對能力等14個指標。並強調美國在外交和政治方面具有明顯優勢,包括共同政治價值願景、共同潛在對手。但中共與東南亞國家的經貿合作更為緊密,且「一帶一路」倡議(BRI)提供有助推動經濟發展的契機。因此,印度也期待美國能有「具體表示」。

 此外,印度仍然力圖避免組成「安全同盟」,也憂心美國可能因反恐議題傾向巴基斯坦,損害印度利益。印度仍對當年的美「中」和解(建交)一事「餘悸猶存」,因此對美國承諾的「可靠性」多所保留。

 目前美印在安全合作上,仍面臨若干技術性挑戰。首先是基礎法制規範。美國一貫堅持對軍售裝備的最終用途保有控制權,並憂心印度可能將美製裝備出售給競爭對手(例如伊朗),因此仍然缺乏互信。

 其次,由於美軍裝備產權由民間國防工業持有,因此在印度不願簽署產權協議的僵局下,難以實現產權和技術轉移。此外,美國對技術和裝備升級也有複雜規定流程,尤其涉及到五角大廈、白宮與國會的審查程序角力,使印度難以理解並抱持不信任。

 災害援救任務帶來合作契機

 儘管如此,2004年南亞海嘯與2015年尼泊爾地震,使印度由「人道救援/災害防救(HA/DR)」任務中,意識到環境風險帶來的機會。印度軍隊相較於印太地區國家,擁有豐富任務經驗,這些任務可為雙方的戰略聯盟帶來合作契機,並大幅降低敏感性。美國在海空運輸和物流體系上,也擁有強大優勢,使印度樂於加入美國主導的多國體系。

 第2項契機,則是「海洋領域覺知」(MDA),根據國際海事組織(IMO)定義,MDA強調「對影響安全、經濟與環境相關海洋活動的理解與認知」。由於印度對印度洋地區的MDA能力有限,尤其在港口設施發展、腹地交通連結、造船維修能力,以及海岸測繪等層面,都存在與美國的合作空間。也有助於美國強化艦隊周遭潛在威脅的訊息與反應能力,可說是互蒙其利。

 最後是低成本高效益專業教育和軍事訓練。印度在安全相關基礎知識和專業程度上落差甚大,可藉參與各項知識教育和交流訓練提升專業水準。尤其「不結盟2.0」也強調高科技領域對空優力量和指揮後勤體系重要性。印度近年來也積極強化指管通資情監偵(C4ISR)領域訓練,確保足以與中共抗衡。

 美印安全合作的未來展望

 整體而言,美印雙方在未來10年內具有廣泛合作契機,並可望不受內部選舉結果影響。報告強調,必須注意若干因素負面影響,例如2019年3月,前總統川普宣布取消印度的「發展中國家」優惠並課徵關稅。這可能導致印度內部引發反美浪潮。

 報告也提出4項政策建議。首先應理解印度對「戰略自主」的基本路線。印度無意很快成為美國的盟友,也不會成為事實盟友,如何讓印度能兼顧「戰略自主」和安全合作,將有賴美國決策者的手腕。

 其次,美國應在作出重大決策前與印度協商,尤其在伊朗、阿富汗與巴基斯坦議題上,印度自認「準」超級大國,並希望受到合理對待。而美國近年來加強對伊朗與俄羅斯的制裁,也使印度頗感尷尬,因此,美國應在決策體系中,將印度的利益納入考量。

 第3則由非傳統領域,亦即「HA/DR、MDA、教育交流訓練」,以及新興的網路科技安全層面加強合作,應有更多包括美國政府部門、民間組織共同參與,有助印度放下戒心。這些領域可透過共享機制,讓印度得到更多專業知識與訓練共享利益。

 最後,美國可「循盟友途徑」邀請印度合作。例如鼓勵日本、澳洲、新加坡邀請印度加入聯演,降低敏感性。進而增加互動並推動合作倡議。共同維護印太地區的和平穩定。(完) 

:::

PDF電子報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