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8/04 

國際瞭望

【國際瞭望】反專制極權 立陶宛力抗俄「中」
立陶宛國情概要

◎呂學仁

 今年7月8日,立陶宛總統諾賽達在希奧利艾空軍基地,舉辦歡迎西班牙總理桑傑士的記者會,中途警報大響,西班牙派駐立陶宛的颱風戰機緊急起飛,升空攔截俄羅斯Su-24戰機。事後,立陶宛政府表示,這證明北約派駐戰機在立陶宛的重要性。

 幾度遭占領 外患不斷

 立陶宛首都為維爾紐斯,國土西濱波羅的海,北鄰拉脫維亞,東連白俄羅斯,南接波蘭,西南則與俄羅斯之卡列寧格勒接壤,西與瑞典隔海相望,全國總人口約292萬人。由於鄰近俄羅斯,立陶宛長期遭受俄羅斯欺凌。1655年維爾紐斯遭到沙俄占領,是立陶宛史上首都首度遭外敵占領。

 沙俄統治期間,廢除立陶宛大公國法規,推行俄羅斯化政策,引發立陶宛人反彈,並試圖起義抗俄,可惜均告失敗。一戰期間,俄羅斯軍隊雖撤離,但立陶宛隨即遭德軍占領,立國雖獲准獨立,但實質上為德意志帝國附屬國。1939年,蘇聯和德國簽訂《德蘇互不侵犯條約》,條約附屬密約,將立陶宛劃入蘇聯勢力範圍;次年即被蘇聯占領,1941年又遭德國占領。

 波羅的海之路 牽手護自由

 1944年,蘇聯派兵占領波羅的海沿岸國家,立陶宛亦成立「立陶宛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並加入蘇聯。如同沙俄統治時期,蘇聯統治下,禁止一切立陶宛的國家象徵,並設立國家安全委員會(KGB)據點,透過秘密警察監視人民一舉一動。

 蘇聯因計畫經濟失敗、入侵阿富汗失利,經濟重創。東歐8國利用蘇聯內憂外患之際,於1989年發動顏色革命;同年8月23日,波羅的海3國舉行了「波羅的海之路」示威活動,200多萬人手拉手,從愛沙尼亞首都塔林到立陶宛首都維爾紐斯,組成一條650公里長人龍,高呼「自由」、「脫離蘇聯」、「俄羅斯人從波羅的海離開」等口號。

 1990年3月11日,立陶宛通過獨立宣言。針對波羅的海國家爭取獨立,蘇聯初期試圖以武力解決,但隨著內部政治動盪加劇,無暇顧及東歐;1991年9月6日,蘇聯國務委員會承認立陶宛獨立。同年12月25日,蘇聯總理戈巴契夫辭職,將權力移交給俄羅斯總統葉爾欽,正式宣告蘇聯解體。

 愛沙尼亞、拉脫維亞、立陶宛等3國位於波羅的海出海口,俄羅斯若要從北歐出海,必定經過波羅的海國家,因此該區戰略地位重要。立陶宛將俄羅斯視為主要威脅,但因人口不到300萬人,無法建立龐大軍隊,對抗鄰近的俄羅斯與白俄羅斯。隨著華沙公約組織解散,為防範俄軍再度入侵,波羅的海3國在2004年加入北大西洋公約組織。

 提高軍購 展自我防衛決心

 2014年,俄羅斯併吞烏克蘭克里米亞後,曾有蘇聯統治陰影的歐洲國家異常緊張。為了兌現對友邦的防衛承諾,北約在立陶宛輪流派駐軍隊,自2017年起,派遣1200名軍人;德國也挹注1.1億歐元(約37億臺幣),協助建設基礎軍事設施。

 立陶宛空軍僅有直升機與運輸機,沒有噴射戰機,因此北約國家輪流派遣戰機協防。西班牙今年4月起派駐7架颱風戰機,鄰國愛沙尼亞阿馬瑞空軍基地也有4架義大利空軍F-35A戰機,能隨時攔截不明機。

 為了展現自我防衛決心,立陶宛也提升國防預算採購武器,包括以4億歐元採購88輛德國「狼式」8輪步兵戰鬥車,該型車配備30公厘鏈砲;以色列製「長釘LR」反戰車飛彈發射器,「長釘LR」反戰車飛彈兼具傳統導引與「發射後鎖定」導引方式,並採用串聯彈頭設計,能有效摧毀加掛爆炸反應式裝甲的敵方載具, 最大射程在4至5.5公里左右,具備可貫穿約700公厘左右厚度均質鋼板的破甲能力 ,已於今年6月全數接收。

 2001年,立陶宛向美國採購40具FGM-148標槍反戰車飛彈器, 2020年再增購,預計2024年開始交付。「標槍」飛彈為單兵操作,具射後不理能力,能強化立軍抗衡俄軍裝甲部隊能力。立國也計畫向美國採購4架UH-60「黑鷹」直升機,取代服役逾30年的Mi-8直升機,用於軍事訓練、運輸與人道救援等用途。

 拒俄國疫苗 杜中共染指

 由於遭周邊鄰國統治的慘痛歷史,獨立後的立陶宛,除積極融入國際社會外,並自命為對抗專制的前線國家,也支持其他國家對抗專制國家。新冠肺炎疫情嚴峻,立陶宛總理希莫尼特公開反對購買俄羅斯的「史普尼克V」(Sputnik V) 疫苗,她批評俄國利用疫苗,作為分裂與統領世界的武器,也不打算在疫苗護照中,承認俄國疫苗。另外,中共 近年來推動「一帶一路」,也引發立陶宛各界對北京的戒心;中共於2012年促成中歐、巴爾幹半島及波羅的海地區共17國與之組成「17+1」機制,但立陶宛已表態將退出。

  立陶宛多年前即有意升級國內的克萊佩達港,卻發現中共不單只想投資,更謀奪取該港半數以上股權;若中共掌控港口,在危機時刻就能製造障礙,阻撓北約增援部隊的抵達、軍事裝備和貨物的投送。因此,立國總統與國防部都曾表達「拒絕中共染指」立場。

 結語

 立陶宛與我國處境極為相似,皆面臨周邊極權政體的威脅;2020年,全球疫情大爆發,我國曾援贈立陶宛10萬片口罩,立陶宛今年也宣布援贈2萬劑疫苗回報,並打算今年底在我國設置辦事處,是立國外交部首度在非邦交國設立辦事處。立陶宛常被稱為「波羅的海小國」,但面對強權威脅,則展現不膽怯態度,終將成為受國際社會敬重的國家。

(作者為臺灣戰略學會研究員)

:::

PDF電子報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