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8/14 

社論

【社論】疫情影響經濟 青年就業獎勵降低衝擊

 行政院長蘇貞昌日前在行政院會聽取「應屆畢業青年就業促進方案」報告後表示,這項獎勵青年就業的政策,將給予雇主與新就業青年獎勵。值此疫情衝擊經濟、影響就業,並讓失業率上揚之際,這項政策可望扮演就業市場的及時雨。

 此項政策的相關部會涵蓋勞動部、教育部及經濟部,為協助應屆畢業青年就業及減輕經濟負擔,預計推動6項措施,協助青年尋職及穩定就業。政策內容包括提供青年每個月1萬元尋職津貼、受僱用的青年勞工穩定就業3個月以上,就可獲得就業獎勵津貼最高3萬元,經公立就業服務機構媒合推介就業,青年勞工與雇主可各獲得2至3萬元的獎勵金等。

 過去相關部會原本就有鼓勵青年穩定就業,或獎勵雇主僱用青年的政策,政策上要特別嘉惠青年就業,是有多重考量與原因。由於青年剛畢業離開學校,除了部分專業技能明確又強大者外,大部分缺乏實務與歷練,因此在就業市場的競爭力可能較缺乏。

 根據研究顯示,如果青年不能很快找到工作,甚至陷入長期失業,將對其未來一生的尋職與收入有負面影響。對國家社會而言,青年不能盡快就業,對國家經濟帶來的損失、對社會造成的負面影響更大。10年前歐洲主權債信危機期間,歐豬3國如希臘等青年失業率高達50%,對那些青年與社會都造成永久傷害。

 要幫助與獎勵青年就業,此時此刻極為關鍵。因為,受今年5月以來新冠肺炎疫情再起的影響,全國進入第三級警戒,許多企業轉為居家工作、讓員工遠距辦公,民眾盡量減少出門進行各種活動,以服務業為主的相關產業,包括餐飲、零售、住宿、觀光等產業皆受重創,5、6月的營業額衰退幅度皆創新高。臺灣產業結構中,製造業雖仍是出口創匯主力,但如果以增加就業崗位的能力而言,則服務業遠優於製造業。服務業占國內生產毛額(GDP)的6成多,每年新增的就業機會也有6至7成來自服務業。而服務業中,此波疫情受創最重的零售、餐飲、住宿等行業,一向是每年創造最多就業機會的行業,今年青年就業的難度與挑戰由此可見。

 從行政院主計總處的調查數據也可看出,青年就業的難關已反映在數據面。今年6月失業率為4.8%,季節調整後為4.76%,雙雙創下11年來新高紀錄,原因就是疫情與畢業季夾殺,重創勞動市場。此外,就業人數也已連續2個月減少,6月一口氣減少9萬7000人,其中9萬3000人來自服務業,由此可看出服務業受到的衝擊,以及因此帶來對青年就業的嚴峻挑戰。因此,政府此時推出全面性的青年就業獎勵,對提升企業僱用青年的意願、縮短青年尋職的待業時間,都有正面效益;對整體國家經濟而言,受僱機會增加、工作人數變多,當然有益整體經濟的成長與健康。

 雖然青年就業確實碰到短暫瓶頸與困難,不過從整體經濟趨勢來看,這個短暫的過渡期應該很快就能過去,因為臺灣總體經濟表現仍亮麗、長期前景看好。依照行政院主計總處數字,今年第2季經濟成長率高達7.47%,全年經濟成長率可望達5.46%,是近11年的高點,平均每人GDP也將跨過3萬美元門檻,達3萬2219美元,正式進入已開發國家之林。

 向來扮演臺灣經濟引擎的出口,則是持續火熱。除已連續超過10個月成長、單月成長率高達2位數外,第2季出口更首次衝破千億美元,年增率高達37.4%。展望未來,此一趨勢仍可望延續,並未出現反轉跡象。因此,此波就業市場的頓挫,讓青年就業出現困難,原因不在整體經濟面出問題,而是疫情因素衝擊服務業所致,但工業、製造業及部分服務業則未受太大影響,整體經濟仍健康成長。

 與此同時,在國人努力下,疫情已漸趨緩和。7月底開始,從三級警戒降為二級警戒,每天確診人數大多降到個位數、餐廳開始開放內用、賣場百貨展場人潮重現,民眾逐步回歸正常生活,日常經濟與消費回到正軌,只要疫情走緩受控,預料短期內服務業部門可反彈回升。

 要澈底解決疫情帶來的經濟衝擊問題,最重要的就是全國民眾普打疫苗。歐美先進國家成人施打率多超過5至7成,也讓經濟能夠解封、反彈;國內第1劑疫苗施打率也從3成多逐漸往4成前進,預料在國產疫苗加入與9月後民間捐贈的1500萬劑疫苗逐漸到貨後,施打率將進一步提升,讓全國逐步達成「群體免疫」目標。因此,對未來的經濟與就業市場前景,可抱持審慎樂觀態度,青年就業的頓挫將在政策協助與經濟上揚後,獲得解決。

:::

PDF電子報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