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9/11 

社論

【社論】防颱視同作戰 軍民同心嚴陣以待

 中央氣象局昨日清晨針對今年第14號強烈颱風「璨樹」發布海上警報,並於下午發布陸上警報。國軍各部隊亦秉持「超前部署、預置兵力、隨時防救」之積極作為,陸續配合中央及地方政府開設災害應變中心。根據氣象局研判,若「璨樹」颱風行進方向、路徑不變,將從臺灣東側北上,暴風圈將掃過臺灣東半部、北部,預計今晚至明日對臺灣影響最大。

 由於颱風帶來的強風、豪雨極可能致災,氣象局呼籲民眾,務必嚴加防範。尤其「璨樹」已上修為強颱,預計今日接觸臺灣陸地,全國各縣市均可能受到影響。為保全個人生命財產、維護國土安全,國人應從加強防颱措施,如牢固門窗、路樹;陽台盆栽移至室內;備妥乾糧飲水和手電筒;風雨來襲時,盡量勿外出;低窪民宅要架好防水門板等,才能安度風雨。

 根據本報昨日第6版頭條新聞報導:「聯合國示警,全球大規模災害具關聯性」內文明白指出,聯合國大學環境和人類安全研究院(UNU-EHS)本月8日發表最新報告,警告全球應正視2020至2021年期間,多起大規模災害的高度關聯性。這份名為「互聯性災害風險」(Interconnected Disaster Risks)的報告,分析2020年迄今的10場大規模災害事件,指出極端氣候、人為災難與大規模流行疾病互相牽動,導致損害與政策成本上升,對人類社會永續發展構成嚴峻挑戰。

 聯合國發布的這份警訊,其實也提醒我們,人類正面臨極端氣候風險威脅,不論是颱風或乾旱乃至蟲災,都有愈來愈嚴重的傾向,若我們再不予以重視,受害的將是我們的後代子孫。

 單就防颱而言,國人應是「防颱高手」。因為臺灣位處亞熱帶,受夏季季風影響,每年都有颱風來襲。然而,臺灣雖屬颱風必經之地,近年卻少有颱風登陸,偶爾也有「過門不入」的情形,但歷次颱風不論大小強弱,一旦登陸,必帶來慘重災情,不但蔬菜水果遭到災損、農畜養殖類流失,風災水患造成的農經損失,更是難以估計。

 颱風帶來的嚴重災害,國人歷歷在目、記憶猶新。遠的不論,即以「莫拉克風災」為例,颱風帶來三晝夜豪雨,全臺各地淹水,單是高雄六龜、桃源一帶,單日之降雨量幾乎是全年的降雨量。豪雨挾帶土石流,造成山崩,使得小林村形同「滅村」的慘景,不但是小林村災民內心揮之不去的陰影,也是國人心中最沉重的傷痛。幸有國軍秉持「超前部署」之防災精神,大規模投入官兵協助救災,全國人民主動捐款協助災民度過難關,將災損降至最低,這種「同島一命」的精神,就是臺灣精神、也是災後重建最大的動力。今日,我們除了回顧莫拉克風災、記取歷史教訓;同時,更要以居安思危之心,時時警惕自我,做好天災與疫病的預防工作,讓災害降至最低。

 天威難測、天災難防。以往,我們相信「人定勝天」,發揮「克服萬難」精神,努力突破大自然的困境;現在,科學家則警告我們,自然資源有限,「竭澤而漁」帶來的苦果,就是極端天氣日趨頻繁。聯合國大學環境和人類安全研究所指出,2020夏季,北極出現歷來第2高的氣溫、北美與歐洲同年8月與12月底,先後出現極端熱浪和寒流;越南中部洪水、澳洲大堡礁白化;中東、東非和印度的蝗災,這些極端氣候帶來的災變,在人間福地的臺灣寶島雖未曾見,但即將來襲的「璨樹」颱風,幾乎是一日之間「長成強烈颱風」的事實,讓我們在面對這場不可避免的風災時,絕不可掉以輕心。

 俗話說:「有備無患」。雖然颱風路徑可透過衛星空照圖清楚預判,氣象單位發布新聞讓國人確切明白颱風動態,但防颱工作絕不可輕忽大意。正所謂「天助自助」,唯有個人、家戶,先做好防颱工作,始能無懼於颱風來襲。當然,國軍各部隊亦會先期完成災害防救整備,協助民眾遠離災害,確保安全。儘管國軍漢光實兵演習在即,但國軍各級部隊亦會配合中央與地方政府災害應變中心同步開設,一旦各地傳出災情,國軍就能立即馳援。

 綜言之,「苦民之苦」向來是國軍愛民信條,在救災過程中,我們見證了國軍官兵無視個人災損,以救災為先的偉大襟懷。在滂沱大雨中,只要見到國軍的迷彩身影,國人就安心。雖然防災救災已成為國軍為民服務的重點工作,但官兵亦是血肉之軀,必須事先做好完全防災準備,救災才能事半功倍;全體國人也要落實防颱準備,將天災傷害降至最低。

:::
廣告20240418-24桐花祭「美好彰化 幸福桐遊」內

PDF電子報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