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10/02 

副刊

【墨緣集】談士的精神

◎王漢國

 知名歷史學者黃克武先生的新書《胡適的頓挫》(臺灣商務版,2021),是一本探討我國近代史、了解胡適學術思想,以及如何在「舊學與新知」間做抉擇等重要課題上所不容忽視的著作。今且藉本專欄略作介紹,以饗讀者。

 首先,本書係作者多年來有關胡適研究的論文集,他在自序中說道:「我的主要動機是想為胡適先生畢生與威權鬥爭來捍衛自由思想的生命經驗,留下一些後世可以採借的『思想資源』。」立基於此,從這本書裡,我們讀到的是動盪時代的人文思想、知識分子處亂世的精神志節,以及堅持信念的智慧和勇氣。

 黃克武先生出身史學界,識見宏達,著作等身。筆者曾拜讀過不少他的著作,如《一個被放棄的選擇:梁啟超調適思想之研究》(1994)、《近代中國的思潮與人物》(2013)、《顧孟餘的清高:中國近代史的另一種可能》(2020)等,甚受啟發。所謂「聞道有先後,術業有專攻」,這是絲毫勉強不來的。

 而《胡適的頓挫》一書的價值在於,作者一方面以清晰的理路,豐富的史料,探述胡適的人格特質、思想背景與學術成就;另一方面又以長期研究胡適的閱歷,論證箇中意理,正反交駁,真相畢現,讓讀者更進一步地透視胡適的頓挫和箇中委屈。吾人若用「大道多歧,人生實難」來形容,十分貼切。

 其實胡適的頓挫,也是當代知識分子的困頓;他的委屈,又何嘗不是如此?若推究其關鍵因素,仍在於國家長期的積弱不振、外強覬覦,國脈如縷、振興無力。所以說,國家和個人是息息相關的。作為一個知識界的領頭羊,開風氣之先,其所倡導的自由主義、民主思想和科學精神,成為時代的指標,遂而捲起千堆雪。

 但不幸的是,面對一個垂危的國度,蕭牆內的征伐,那些西方的思想和理論,能否成功「移植」,以致其用、顯其效,孰能預料。更何況,在全面否置傳統思想和中華文化的前提下,傾慕於外,自慚形穢。殊不知,國家動亂之根由,實乃肇因於兩種迥然不同的西方思想──資本主義vs.社會主義,在華夏大地上相互廝搏,其情其景,悲壯不已。

 綜言之,作者主要是藉本書強調思想文化上的「與時俱進」,如春秋一脈;精神氣度上的「繼往開來」,若江水滔滔。而在時代典範的遺產中,最為彌足珍貴者,無疑是人文思想的啟蒙及不屈精神的燦放。

 掩卷之際,不禁重申,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遠。

:::
廣告20240418-24桐花祭「美好彰化 幸福桐遊」內

PDF電子報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