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10/26 

社論

【社論】軍民齊心防災 自助人助保平安

 俗話說:「天有不測風雲,人有旦夕禍福」。前天下午1時11分左右,臺灣地區發生芮氏規模6.5強震,震央位於宜蘭縣政府南方22.7 公里,深度66.8公里,幾乎全臺有感。地震發生時,國家級地震警報大響,不少民眾在驚慌中奪門而出;同時間,臺北市與新北市亦開設應變中心,掌握相關災情。所幸,此次地震除零星災損外,並未造成嚴重傷害。

 據媒體報導,此次的地震,讓少數曾經歷921地震的國人,再次憶起當時的驚恐記憶。由於地震不同於颱風、水患,無法事先預測,預先做好防範;也因為臺灣位處環太平洋地震帶,受地球結構影響,難免會有致災性的地震發生。而地震帶來的屋倒人亡風險,遠較其他天災嚴重。既然我們已認知地震不可免,在臺灣這塊土地生活的國人同胞,必須深入了解地震相關知識,並藉以防震觀念和落實防災作為。

 天災、水患、風災、地震,乃至火災,既然隨時可能會發生,國人唯有保持災防警覺、強化防災準備,一旦災害來臨時,才能降低人命和財產損失。「無預警」的地震來襲時,我們可能身處任何地方,因此,防震第一步,就是保持鎮靜,熄滅家中火源,避免引發火災;此外,也要遵照消防署網站所提供的「趴下、掩護、穩住」防範防災要訣確實執行,保護自己的安全,減少受傷風險。

 可喜的是,現今國內各級國中小學,在「國家防災日」時,已將地震避難列入演練項目,從小強化防災意識,萬一發生地震時,可以快速反應。在平時做好防震準備,若不幸遭遇房屋倒塌、通訊中斷時,只要依照原則,就能常保平安。

 俗話說:「水火無情」,以日前高雄發生的城中城大火而言,火警發生在半夜,正是大家熟睡時,當大火來襲,住戶在睡夢中被濃煙嗆醒,慌亂中四肢發軟,許多人因找不到逃生之路而葬身火窟,令人遺憾。從事後的消防安檢資訊可見,如平日欠缺防火警覺、未注意防火逃生動線,當危機發生時,恐將導致嚴重的損失與傷亡。

 由此可知,不論是防火或是防震、防颱,國人都要有「與時俱進」的觀念和作法,尤其是在防火作為上,大家更要改變陳舊的心態和作為,建立「人離火熄」的習慣,離開廚房時先熄滅爐火,使用延長線不超過負載;在設施上,住家應裝設火警警報器、滅火器;室內外、走道上,盡量不要堆放可燃物,同時規劃好逃生路線;一旦遇到火災時,千萬不要忙著收拾財物、不搭電梯、不躲浴室、趕緊叫醒家人,才不致延誤逃生時間。一般人可能心存僥倖,總認為自己「不會那麼倒楣碰上火災」,因此,在防火防災意識上較為輕忽。然而,畢竟「禍福無門唯人自招」,只有平日做好防災工作,才能遠離災禍。

 「前事不忘後事之師」,雖然日前發生的地震,規模未及921地震,但仍勾起國人的慘烈回憶。猶記921發生當時正值深夜,國人大多處於沉睡狀態,地震發生當下,國軍官兵不待命令立即出動救災,充分體現國軍官兵「永遠與民眾在一起」的愛民精神。地震之後,本報立即發行「重建快報」,讓訊息不通的災區民眾,了解災區外的情形及災區民眾的各種需求,也讓社福與心輔和救援物資源源不絕快速送至災區,讓社會恢復秩序、穩定。當年地震的慘烈教訓,也讓我國的防救災觀念及消防、建築等相關法令均大幅修改,讓民眾面對災變不致惶惶不安。此外,經歷了莫拉克風災的救災經驗後,國軍強化了「超前部署、預置兵力、隨時防救」相關作為,將災害防救視為與戰備任務同等重要的工作。

 官兵來自民間,百姓的事就是國軍的事,無論是地震或風災,乃至近期的疫情防堵,我們都可以見到熟悉的迷彩身影,不但國人備感溫馨,軍愛民形象也透過鏡頭傳揚到國際,讓全世界都看到並敬重國軍護國愛民的表現。天災既不可免,只有學會防災救災相關知識與應有的能力,才是全體國人日常生活命題,正所謂「先自助才能得人助」,絕不可天真地以為「天災人禍不會找上門」而疏於防範,唯有時時居安思危,處處落實防災,才能遠離禍端、平安多福。

:::

PDF電子報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