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10/29 

兩岸論壇

【兩岸論壇】中共嚴控民企 負面效應難解
 中共明令禁止非公有資本投資及經營新聞機構,強力掌控如「阿里巴巴」等新聞傳媒。 (達志影像/美聯社資料照片)
【兩岸論壇】中共嚴控民企 負面效應難解1
【兩岸論壇】中共嚴控民企 負面效應難解2

◎黃秋龍

 10月13日,中共「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國家監察委員會」官網,發文指出第19屆「中央」第8輪巡視組,已對「中國人民銀行」(央行)等25家金融機構,展開巡視進駐工作。對中共政權而言,不僅係維護「國家」經濟安全、促進金融業高質量發展、加強全面從嚴治黨和反腐敗鬥爭的重要舉措,也是對銀保監會系統「全面的政治體檢和深刻的政治洗禮」。隨即,《華爾街日報》報導指出,習近平要求「中紀委」審查「國有」銀行、投資基金和金融監管機構,是否和大型民營企業的關係過於密切。近期,中共對「國有」企業、銀保監會強化政治監督,以及擴大民營企業「強監管」範圍,因攸關「國有」企業混合所有制改革與深度轉換經營機制,從而更加引發關注。

 強化混合所有制改革力度

 10月8日,中共「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公布「市場准入負面清單(2021年版)」(徵求意見稿),其中第6項最引人矚目:「禁止違規開展新聞傳媒相關業務」,要求非公有資本不得從事新聞採編播發業務,非公有資本不得投資設立和經營新聞機構。由於,自從中共對「阿里巴巴」以違反「反壟斷法」,要求整改與巨額罰款,以及網路電商遭受「強監管」以來,而今又將以「市場准入負面清單」,限制非公有資本涉入傳媒事業。敏銳的國際媒體如「路透社」、「法國國際廣播電臺」,隨即報導未來恐將因此引發互聯網企業震盪,而被迫退出傳媒「敏感」行業或帶來震盪。尤其,華人文化集團係大陸快速崛起的傳媒產業集團,旗下產業不僅涉及《財新》傳媒、《梨視頻》(資訊類短視頻網站)、香港TVB等多家媒體。該集團曾歷經4度融資,投資方包括螞蟻、騰訊、CMC資本與浙數文化等。事實上,華人文化集團本身就是官方與非公有資本合作的混合產物,創始企業就包括阿里巴巴和騰訊,主導者黎瑞剛曾任中共上海市委副秘書長、上海市委辦公廳主任、上海文廣新聞傳媒集團總裁等職。而今,中共將限制非公有資本涉入傳媒事業,反映中共為近年來所謂資本無序擴張,以及民企傳媒衝擊官方意識形態備感憂慮。未來,如何讓「國企」、境外與民企資本,進行股份經濟制、合作經濟或合資經濟方式之混合所有制改革,以及深度轉換經營機制之動向,還需持續觀察。

 「國進民退」政策出現質變

 中共對前揭指標性民企「強監管」之時機,係緊接於今年「全國人大」、政協「兩會」閉幕後,檢視「全國人大」通過的《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營造規範有序的政策環境」等相關內容,事實上,都聯繫著2022年習近平是否續任中共「中央」總書記的意識形態合理性。尤其,《綱要》將成為指導往後5年及15年大陸國民經濟與社會發展之綱領性文件,在中共黨人意識形態觀點看來,更意謂著經濟社會基礎建築,能否與政治法律上層建築相互適應的嚴肅問題。其中,執行反壟斷法與監管措施,可視為對上層(國企「做強做優做大」)與基礎建築(民企壟斷)出現矛盾時的必要制約。與其相對應的,即包括《綱要》所指的「營造規範有序的政策環境」、「推動國有企業完善『中國』特色現代企業制度」、「優化民營企業發展環境」、「促進民營企業高品質發展」、「強化競爭政策基礎地位」等政策表現形式。加以中共「中央辦公廳」於2020年9月15日印發《關於加強新時代民營經濟統戰工作的意見》(簡稱《意見》),也高度象徵著原本遮遮掩掩的「國進民退」路線,將質變回歸為統戰工作,更象徵著黨對民企的意志貫徹。

 民企統戰不離兩手策略

 檢視《綱要》「營造規範有序的政策環境」所指,不僅意謂將對指標性民企「依法依規加強互聯網平臺經濟監管,明確平臺企業定位和監管規則,完善壟斷認定法律規範,打擊壟斷和不正當競爭行為」。再者,《綱要》所揭:「探索建立無人駕駛、線上醫療、金融科技、智慧配送等監管框架」,實即預示著「國企」可能朝該等領域,進行深度轉換經營機制。對於「促進民營企業高品質發展」,則包括「參與關鍵核心技術研發和國家重大科技專案攻關(比喻集中全力解決困難),完善民營企業參與國家重大戰略實施機制」。基此,從《意見》角度更有助於理解中共統戰工作,不僅要民企「始終做政治上的明白人」、「堅定不移聽黨話、跟黨走」,將「引導民營經濟人士樹立家國情懷,以產業報國、實業強國為己任,弘揚企業家精神和工匠精神」辯證統一起來;而且也要「鼓勵民營企業積極履行社會責任、參與社會公益和慈善事業」。甚至「始終做政治上的明白人」,更隱喻著,未能遵守中共統治、監管與扈從之民企,將如《綱要》所稱,「強化公平競爭審查制度的剛性約束」、「加大反壟斷和反不正當競爭執法司法力度,防止資本無序擴張」。可見,所謂民企統戰工作,仍不離軟硬兼施兩手策略。

 結語

 概括而言「國進民退」路線,正在朝向反壟斷法制、加強新時代民營經濟統戰工作、混合所有制改革等方向質變。回顧從2008年開始,中共對汽車、能源、電力、晶片等關鍵產業,監管力度即顯著加大。尤其網路產業的體量、資源和影響急劇擴大,讓中共有失控的憂慮,從而下決心對其進行整頓,將它們完全置於「黨的領導之下」。 而今發布《意見》,更係自1978年改革開放以來,中共首次針對民營企業公布的「統戰文件」。可見,中共對「國進民退」可能引起「收割」、「沒收」民企之爭議,或「錢權交易」、「羊入虎口」、「陪太子讀書」等兩難疑慮,已質變為改採法制措施、政策調控與統戰工作,並發出中共威權明確信號且付諸行動。

(作者為元智大學兼任副教授)

:::

PDF電子報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