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11/14 

兩岸論壇

【兩岸論壇】嚴控醫美 中共專制再一樁
 中共嚴厲打擊醫美行業,意在防範新興經濟領域巨頭對中共權力的挑戰。圖為逛百貨公司的北京女性。 (達志影像/路透社資料照片)

◎黃秋龍

 中共官媒《人民日報》9月14日發表「依法規範醫美廣告」評論,不僅呼籲「嚴厲打擊虛假違法醫療美容廣告,對於保護消費者合法權益、維護人民群眾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意義重大」;該評論還宣稱:「近日,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發布《醫療美容廣告執法指南(徵求意見稿)》,擬對10項行為進行依法整治」。該徵求意見稿係由「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於同年8月27日發布,對醫美行業一些超越法規底線的虛假宣傳、過度宣傳、導向不正的醫美廣告進行整治。醫美行業有可能繼校外補習、線上遊戲和網路平臺後,成為中共監管機關新興打擊整治目標。

 由於相關新興經濟領域,幾乎全面涵蓋大陸生產、消費、娛樂、零售等新興行業。此刻大陸經濟正面臨後疫情重整發展,中共卻對私營企業加大專項整治與執法力度。其中意涵特殊政治經濟考量,尤其新興經濟領域規模愈做愈大,不僅令中共感到不安,被視為對中央權威的挑戰;而且也是觀察大陸社會在中共政權統治下,產生變遷的重要視角。

 整治醫美市場具多重特殊性

 根據大陸投資銀行中信證券的估計,2020年大陸醫美市場銷售額超過3300億人民幣。雖然醫美行業市場龐大,但是問題也非常多,無規範的醫美廣告,已成為群眾投訴主因。依「中國消費者協會官網」投訴資料顯示,2015年到2020年,全大陸消協組織收到的醫美行業投訴,5年間增長近14倍,其中虛假宣傳是投訴最多的問題。

 大陸醫美行業市場問題,首先係無規範醫美廣告不斷升溫,從公車月臺、地鐵通道的海報,到社交網站、內容平臺上的介紹;從影視綜藝的廣告植入,到直播主推廣,醫美廣告可說是花樣百出、無孔不入,已超過監管法規底線。其次,還涉及助長社會不良風氣、易誤導消費者,以及遮蔽醫療美容行業潛藏的風險。就「依法規範醫美廣告」評論看來,大陸規範醫美廣告,不僅要清除虛假宣傳,也要整治對審美標準、消費觀念的惡意行銷。例如:(一)盲目追求「以瘦為美」、「以白為美」等極端、片面、單一的審美取向;(二)以養生知識、人物專訪等變相發布醫療美容廣告,以「種草筆記」(種草係指宣傳商品優異品質,以誘人購買之行為)、「達人經驗」等形式植入推廣,種種套路既規避了廣告發布資質和內容的審查監管,也讓醫美廣告滋生出灰色空間。這些醫美廣告大行其道,不利於青少年群體的健康成長。可見,大陸醫美市場既存在逾越監管法規與衝擊社會價值觀問題,尤其醫美市場資本無序擴張現象,更將成為2020年12月中共「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強化反壟斷和防止資本無序擴張」之重點整治對象。

 反映犯罪現象伴隨問題

 大陸「醫療美容廣告執法指南(徵求意見稿)」提出10項行為予以重點打擊:(一)違背社會良好風尚,製造「容貌焦慮」,將容貌不佳與「低能」、「懶惰」、「貧窮」等負面評價因素做不當關聯,或者將容貌出眾與「高素質」、「勤奮」、「成功」等積極評價因素做不當關聯;(二)違反藥品、醫療器械、廣告等法律法規規定;(三)宣傳或者含有未經衛生健康行政部門審批、備案的診療科目和服務專案等內容;(四)宣傳診療效果或者對診療的安全性、功效做保證性承諾;(五)使用患者名義或者形象,進行診療前後效果對比或者做證明;(六)利用廣告代言人為醫療美容做推薦、證明;(七)以介紹健康、養生知識、人物專訪、新聞報導等形式變相發布醫療美容廣告;(八)生活美容機構等非醫療機構開展醫療美容廣告宣傳;(九)對食品、保健食品、消毒產品、化妝品宣傳疾病治療功能,或者對保健食品之外的其他食品聲稱具有保健功能;(十)其他違反廣告法律法規規定,嚴重侵害群眾權益的行為。

 由此看來,大陸市場監管機關擴張整治之行政裁量空間,反映大陸犯罪現象所伴隨的社會變遷問題,既涉及相關法律法規不健全、經濟活動缺乏監管、正向宣傳不到位、投資人風險防範意識薄弱、犯罪成本收益與行為處罰不成比例,以及宏觀經濟形勢影響、融資困難投資盲目等問題。

 結語

 中共面對後疫情經濟衰退的壓力,整治醫美市場資本無序擴張現象,意圖得到社會贊同,也希望大陸民眾將存放在銀行的存款投入資本市場,以促進企業的創新和經濟的改善,更對維繫社會主義意識形態更具有針對性。中共「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的「強化反壟斷和防止資本無序擴張」重點任務,表明中共「中央」對新興經濟領域,必須在監管的前提下進行之政治立場。同時,也是在防範新興經濟領域巨頭,對中共權力的挑戰,亦有著防範外力介入等政治考量在內。尤其相關大型新興經濟企業投資,往往都是跨地區、國際性的,為中共監管機構帶來一定挑戰,也對新興經濟愈來愈不信任。

 因此,對中共而言,社會產生的所有問題、經濟問題,都是因為近年來所謂資本無序擴張而引起的。當前中共整治醫美市場,不僅意謂社會價值觀要與「中央」意志保持一致,也表明「中央」必然介入社會變遷,以遏制中小型民營企業選擇非法集資維持營運。尤其非法集資更具衍生涉眾型經濟犯罪之疑慮,其可能伴隨的投資人激烈行為,以及擾亂市場經濟秩序、損害群眾利益、影響社會和諧穩定、妨害正常社會治理與衝擊官方形象聲譽,讓中共心存恐懼,擔憂若此社會問題擴大,一發不可收拾,恐影響政權。

(作者為元智大學兼任副教授)

:::

PDF電子報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