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11/28 

副刊

【吟遊人生】森林懷想
圖:蔡富澧攝

◎蔡富澧

 民國六十五年八月二十三日,我們中正預校第一期一千四百多位同學入學,那個位於鳳山郊區的學校還在整建之中,新的校舍只有我們期上使用的六棟大樓和最後面的大餐廳。校園景觀新舊更替中,給與我年輕的心靈許多感觸和期望,其中感受相當深刻的是老中正堂前的那片「維也納森林」。

 既稱之為森林,那片地方當然種了許多大樹,記憶中是以木麻黃為主,一株株古勁參天,枯黃的針葉隨風飄落,日久便鋪了厚厚的一層,踩在上頭,軟軟的,還會發出細微的脆裂聲。到了每天第八節課,許多代表隊成員便踩著軟軟的針葉到那片樹林裡訓練,那時,我參加過一個星期的跆拳隊,每天黃昏就按照學長的要求,在那片森林中的水泥地上做正拳伏地挺身、拉筋、正拳攻擊、踢腿,那片森林陪伴我們度過軍旅生涯最初的一段時間。

 隨著學校改建進度的推進,那片森林終於消失不見了,看著一棵棵高大的木麻黃被推倒,粗大蒼勁的樹幹橫躺在草地上,四面伸展的樹根被扯斷暴露在空氣中,多年來與大地的連結在那瞬間斷裂,曾經陪伴第二士校、陸軍預校的日子一去不復返,心中滿是不捨。如果能換個方式,把那片森林保存下來,那一棵棵的大樹還可以陪伴更多學弟們,只是新的校園已經沒有種植的空間,「維也納森林」只能封存於我們這些早期入校的同學心中了。

 來到太平山,循著陡峭的石階往上走,逐漸接近階梯盡處的檜木原始林,心靈深處與多年前那座森林似乎有了呼應,年輕時走在校園群樹中的心情又油然浮現。

 這片面積廣大的檜木原始林,以一條幽靜的環形步道串聯,給遊客一個一窺全豹的林貌,這裡是全臺灣最容易接近的天然原生檜木林,深受旅人喜愛。原生檜木林步道僅長六百公尺,詩人李潼和黃智溶的詩作在林間樹下錯落存身,打造一條「太平詩路」,路口記事云:可呼吸吐納清雅的語言,讓情感理智與詩文結伴,可走出自在清安的步履。

 步道蜿蜒的不只是緜長的空間,更有久遠的時間,臺灣特有種的原始紅檜及扁柏,經過歲月的溫養長成巨木,匯成森林,森林群聚不會消失,古木卻會一一摧折,俯臥傾倒的軀幹並未移除,就地躺下隨著時間流逝而腐朽,形成造型不一的樹洞奇景;由此滋生的養分,孕育飄落樹幹上的種籽,形成親子血脈般的「雙代木」,安撫了焦躁前行的步伐,吸引了震撼驚奇的目光。

 素暉射流瀨,翠色綿森林。曾為詩書癖,寧惟耕稼任。唐朝詩人蔡希寂〈同家兄題渭南王公別業〉中的詩句,寫出我輩曾經歷練戎馬,折節讀書的心情。年少時的森林記憶固然已淡薄多時,山中的古木不經意闖進視野和心靈,卻是勾起諸多的懷想。

:::

PDF電子報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