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11/26 

全民國防

【全民國防】堅定民心士氣 無懼中共挑釁
 面對中共威脅,國軍秉持精實戰訓,建構不對稱戰力,從根本削減共軍犯臺意圖。 (本報資料照片)
【全民國防】堅定民心士氣 無懼中共挑釁1
【全民國防】堅定民心士氣 無懼中共挑釁2

◎鄒文豐

 繼今年4月英國《經濟學人》雜誌指臺灣海峽是「世界上最危險的地區」後,「路透國際通訊社」本月5日又發表「共軍攻臺日:臺灣之戰」專題報導,描述中共挑起臺海軍事衝突的6種想定情況,包括封鎖馬祖、進犯金門、海空攔檢、全面封鎖、空中與飛彈攻擊,以及入侵臺灣本島,致使演變為東亞區域戰爭等場景,可謂綜整學界迄今對中共武力犯臺手段的判斷。

 此外,如年來多位美軍現役或退役將領,以中共或國際特定政治事件期程為判準,評估北京當局可能發動侵臺戰役的具體時間。美軍戰爭學院學者指出,中共在明年北京冬季奧運結束後至「二十大」召開前,為滿足領導人「歷史定位」政治虛榮,臺海將面臨高度戰爭風險;美國國防部《2021年中共軍力報告》則認為,共軍2027年後,已有足夠能力對臺動武,或迫使臺灣在不利條件下與之談判。

 這些針對臺海安全情勢的分析,大致可分為著重可能狀況、發生時間,抑或兩者兼具等3類,其目的應不在渲染當前兩岸軍事危機,卻足以反映國際社會關切中共軍力擴張危害區域和平穩定、對我國武力恫嚇所升高的衝突威脅,以及區域發展前景、我國國防實力等面向。本文無意分析這些蠡測何者為真、何者有理,乃冀從中透析我國防安全面對的挑戰,以探討強化全民國防的途徑。

 國際對中共侵臺模式想定

 「路透社」報導,是訪問十餘位國際軍事戰略專家,與我國、美國、日本、澳大利亞等退役高階軍官的看法,並引用多方官方文獻、軍事專業期刊,所得出的綜合結論;「路透社」強調,提及場景的本質都是預測,不僅非一定會發生,即使衝突爆發,也未必會按順序進行,但重要的是,共軍已對臺灣發動「灰色地帶戰術」攻勢,包含日益進逼的脅迫性、擾亂性、監控性軍事操演,蓄意誇大、造假、挑釁的宣傳戰,雖未到真正動武程度,實際目的是要麻痺、消耗臺灣;然意外事件或誤判,確實可能迅速升高緊張局勢。

 美國國防部的年度報告,則幾乎涵蓋所有共軍可能在臺海的蠢動方式,如長期空中與海上封鎖、奪取臺灣外島、對臺發動網路及特戰攻擊、進行大規模兩棲登陸戰等,並認為共軍將極力防範美國與區域盟邦介入臺海戰事,且將動用資訊、太空領域作戰,以及核武恫嚇途徑,達到所欲戰略目標。倘若至此,「路透社」所預測的東亞區域大戰,恐難避免。

 平心而論,在「保持政權穩定,永遠是北京當局首要之務」前提下,倘若因大陸內部各種天災人禍造成的矛盾,或激進民族主義鷹派勢力凌駕決策高層,衝擊共黨統治威信時,即便共軍實力尚未完整,仍可能挑動臺海軍事衝突;而在勝負難料,卻必然會引起國際強烈干預後果的情況下,唯有速戰速決,於各國介入前,將侵占臺灣形成既定事實,才是所有中共武力犯臺劇本的根本想定。隨中共每年挹注大量資源投入軍備,臺灣海峽天塹似有愈來愈窄的趨勢。

 我方面臨的挑戰

 是以,由此歸納當前我國所必須應處來自中共的國防安全挑戰,主要包括:

 一、「灰色地帶戰術」攻勢

 儘管北京決心對臺動武,勢必以迅速結束戰爭為最高指導,但此前透過「未達戰爭門檻的非常規武力運用」手段,持續對臺軍事施壓,如頻繁派遣機艦在臺海周邊活動,刻意忽視我防空識別區;以「海上民兵」騷擾我航線運補等,藉「溫水煮青蛙」方式,讓我方在難以強勢回應的情況下,延遲反應、做出誤判與虛耗資源。

 二、海空封鎖

 中共武力犯臺,必將引發國際干預的主因之一,乃是由於臺灣周邊海空航運頻繁,攸關國際經貿命脈運行,雖然北京亦深明此點,但為逼迫我方與其談判,或向國際社會宣示臺灣周邊為中共勢力範圍,攸關其「核心利益」,可能以劃設演習區、直接發布禁航令等方式,長期阻斷我海空航運,迫使我方須在窒息、受壓談判與突破封鎖間,做出選擇。

 三、奪占外島

 歷史殷鑑,美國過去曾向國府表明,不願因支援我外島作戰而捲入與中共衝突;另1996年臺海飛彈危機期間,咸信共軍曾企圖藉攻占外島,威逼我方進行「統一」談判。雖然速戰速決為中共臺海軍事行動原則,但無法因此排除共軍奪占我外島的可能性,更何況,攻略外島、入侵本島與迅速取得決定性戰果,此三者間,事實上並無矛盾關係。

 四、進犯本島

 共軍犯臺的重大挑戰在於,開戰前如何掩藏企圖,達到奇襲目的;開戰後,如何在三棲進犯中減低戰損,使後續行動得以依序展開、迅速結束,以及與如何阻止外軍勢力干預其侵臺行動。從共軍近年多項演訓項目可知,其軍事活動均在為克服這些難題預做準備,也因此升高我方遂行防衛作戰壓力。

 強化建軍備戰 深化全民國防

 所幸,就現階段國軍情監偵能量而言,中共對臺發動無聲「閃電戰」,大規模猝然入侵難度依然很高,我方宜在此基礎上,加強備戰與全民國防能量。

 一、使共軍明確了解無法速戰速決

 國軍正在發展的「不對稱防衛戰略」,以及積極強化的後備戰力,包括建構機動、遠程、精準打擊火力,籌組多層次、多領域防衛能力,精進後備部隊組織、裝備、訓練等,實際上都是為最大幅度削減共軍犯臺成功公算,達致嚇阻共軍蠢動,必要時使其作戰進程斷裂,最終行動失敗的戰略目標。

 二、效法彈性反應戰略

 高素質人力與定期演訓,已奠定國軍防衛作戰的勝基,應以此為本,參考美軍在冷戰時期因應蘇聯核武挑釁的「彈性反應戰略」,針對各種衝突類型與規模,分別建置對應能力與方案,這需要透過納列戰略學界、科研產業等相關社群,經過縝密研討,方能策定,並應依此充實我全民國防政策與全民防衛準備內涵,提高我國整體防衛能力。

 結語

 中共必須認清的是,對臺灣蠢動,必然將付出沉重的全面性代價,這或許是各種國際預測所缺漏的部分;而無論世局如何演變,或外界如何忖度可能出現的臺海戰局,中華民國國軍有無可質疑的絕對決心與能力克服挑戰,確保國家安全;相信結合全民國防,必然可保障國家長治久安,關鍵在於國民堅定的信心與實際的支持。

(作者為淡江大學戰略研究所博士)

:::

PDF電子報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