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12/02 

軍事論壇

【韜略談兵】新式軍糧火速補充能量 提升戰鬥續航力
【韜略談兵】新式軍糧火速補充能量 提升戰鬥續航力1
【韜略談兵】新式軍糧火速補充能量 提升戰鬥續航力2
【韜略談兵】新式軍糧火速補充能量 提升戰鬥續航力3
【韜略談兵】新式軍糧火速補充能量 提升戰鬥續航力4

文:李思平 

 在古代,軍糧食的供給主要仰賴補給車隊,或就地蒐集食材後,運送至軍隊廚房處理,不一定能在激戰時送到部隊手中。因此,士兵要解決戰場上即時飲食的問題,就必須自行攜帶硬餅乾等食材作為野戰口糧。19世紀初,隨著罐頭發明與普及後,軍隊運輸食物的便利度與多樣性雖獲得改良,但單兵的野戰口糧卻仍未有太多進步。

 現代化野戰口糧問世

 二次大戰開始後,美國於1942年採用K口糧後,才出現最早的現代化野戰口糧。它在口感上雖飽受基層抱怨,但內容物確實是有營養學上的考量,能夠滿足士兵的應急營養和熱量需求。K口糧的內容物從餅乾、肉罐頭、巧克力到葡萄乾等,包裝為罐頭與包裝紙,直到1948年由更完善的C口糧取代,且主要使用更耐氣候的罐頭包裝,並豐富了濕式食物的樣式,例如蔬菜燉肉。之後於1958年採用的戰地單兵口糧(MCI)也使用罐頭包裝,基本上能滿足士兵長時間沒有野戰廚房供餐的營養需求。

 罐頭是非常利於儲存的包裝,但也有沉重和體積大的問題,因此美軍在1980年,採用軟式罐頭(真空包裝調理包)為主,且可無火加熱的即食口糧(MRE),整體口感、營養和熱量,都較以往的野戰口糧能滿足基層需求,也因此幾乎所有國家的現代化野戰口糧,開發基準都是向MRE看齊,我國也不例外,並依不同需求開發出了「加熱式餐盒」以及「軍用野戰口糧」等兩大系統。

 國軍野戰口糧的革新

 以新的野戰口糧B式與舊的野戰口糧A式舉例,新式內容包含:巧克力餅乾7包(14片)、黑胡椒牛肉乾、in果凍、蔓越莓果乾、薑蜜軟糖4顆、能量棒3條、巧克力糖漿、濕紙巾,總熱量為1410大卡。舊式為:餅乾(14片)、牛肉乾、薑糖4顆、三合一麥片粉2包、巧克力粉、橘子果醬,總熱量870大卡。

 以重勞動來看,其熱量需求至少達到2800至3000大卡,新式口糧基本上2包即可滿足普通情況下重勞動的熱量所需,舊式則需3包。因此,相較於舊口糧,新口糧更能滿足作戰需求。除了實際的熱量需求外,口感美味與否,也是國軍弟兄姊妹相當關注的要點,就目前基層的回饋來看,新式口糧毫無疑問遠勝舊式!

 加熱式餐盒 暖胃也暖心

 在加熱式餐盒中,有一包米飯包、調理包、加熱片、加熱袋、加熱用水、衛生紙、湯匙,以及紙餐盒。加熱包只要放入米飯包、調理包再加水使加熱片發熱,靜置加熱15分鐘即可取出米飯與調理包再倒入紙餐盒內享用。

 調理包口味多元,包括紅燒牛腩(212大卡)、咖哩牛肉(210大卡)、咖哩豬肉(222大卡)、咖哩雞肉(227大卡)、香菇肉羹(317大卡),以及筍絲焢肉(227大卡),再加上熱量達402大卡的米飯包,總和熱量在612至719大卡之間,與坊間便利超商賣的便當差不多,口感也類似,這對於在戰場上廝殺、受風吹雨打的士兵可說是非常大的慰藉!

:::

PDF電子報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