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12/12 

兩岸論壇

【兩岸論壇】陸整頓新聞傳媒 凸顯霸權本質
中共明令禁止非公有資本投資及經營新聞機構,強力掌控如「阿里巴巴」等新聞傳媒。圖為北京證券交易所,一名男子閱讀報紙。 (達志影像/美聯社資料照片)

◎黃秋龍

 今年10月8日,中共「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公布「市場准入負面清單(2021年版)」(徵求意見稿),其中第6項最引人矚目:「禁止違規開展新聞傳媒相關業務」,要求非公有資本不得在大陸從事新聞採編播發業務,非公有資本不得投資設立和經營新聞機構。敏銳的國際媒體如路透社、法國國際廣播電臺,隨即於同月12日報導,阿里巴巴創始人馬雲,曾現身香港與商業夥伴會面,將螞蟻集團已持有之「財新」傳媒股份全部賣出。自從中共官方對阿里巴巴以違反「反壟斷法」,要求整改與巨額罰款,以及網路電商遭受「強監管」以來,而今又將以「市場准入負面清單」,限制非公有資本涉入傳媒事業。未來是否將引發互聯網企業震盪,而被迫退出傳媒「敏感」行業;或因非公有資本在新聞傳媒行業禁令,早已行之有年,該清單係對既有內容之細化,後續行業震盪引起關注。

 細化准入禁令 限制更多

 中共官方對新聞機構的准入管理,向來規定從嚴,例如:2012年「國家新聞出版總署」印發「關於報刊編輯部體制改革的實施辦法」,規定在報刊編輯部轉制或合併建立報刊出版企業中,不得有非公有資本進入;2017年「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印發「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管理規定」指出,「非公有資本不得介入互聯網新聞信息採編業務」;2018年,公布第一版「市場准入負面清單」,分為禁止事項和許可事項兩類。從此,中共新聞主管部門的禁令與負面清單結合,其首版負面清單中即列明「非公有資本不得介入互聯網新聞信息採編業務」。隨後該清單每年更新,禁令也不斷細化和補充;2020年版,修定禁令為:「非公有資本不得介入互聯網新聞信息採編業務;任何組織不得設立『中』外合資經營、『中』外合作經營和外資經營的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單位」。

 而今2021年版(徵求意見稿),更細化為6條:「非公有資本不得從事新聞採編播發業務;非公有資本不得投資設立和經營新聞機構,包括但不限於通訊社、報刊出版單位、廣播電視播出機構、廣播電視站,以及互聯網新聞信息採編發布服務機構等;非公有資本不得經營新聞機構的版面、頻率、頻道、欄目、公眾帳號等;非公有資本不得從事涉及政治、經濟、軍事、外交,重大社會、文化、科技、衛生、教育、體育,以及其他關係政治方向、輿論導向和價值取向等活動、事件的實況直播業務;非公有資本不得引進境外主體發布的新聞;非公有資本不得舉辦新聞輿論領域論壇峰會和評獎評選活動」。綜觀看來,之前多年沿用的「不得介入」、「不得設立」禁令用詞,2021年版已細化為「不得從事」、「不得投資設立」、「不得經營」、「不得引進」、「不得舉辦」等。顯然,中共不斷細化非公有資本准入禁令,未來民營企業勢將退出傳媒產業。

 整頓非實體產業 效果待觀察

 而今,中共將限制非公有資本涉入傳媒事業,不僅反映其為近年來所謂資本無序擴張,以及民企傳媒衝擊官方意識形態備感憂慮,甚至有引起產業發展震盪疑慮。以阿里巴巴為例,除投資香港《南華早報》、上海第一財經傳媒有限公司、微博、芒果超媒之外,據媒體統計,馬雲實控的阿里巴巴和螞蟻集團,在短短幾年內,即建立起龐大的媒體帝國,涉足領域包括:社交媒體(微博、Tango、Snapchat)、商業類期刊/平臺(虎嗅、商業評論、天下網商)、娛樂影視平臺(合一集團、阿里巴巴影業、華誼兄弟、淘寶天下)、主流新聞媒體/新媒體平臺(華數傳媒、光線傳媒、第一財經傳媒、36氪、無界新聞、博雅天下、封面傳媒、北青社區報、《南華早報》等。識者必然感到驚訝,限制非公有資本涉入傳媒事業,將伴隨產業結構震盪風險?還是中共偏好「德國模式」經濟戰略,意味大陸應揚棄以服務業為重的美國模式;相對地,朝向德國重視工匠精神、強調集體成果,以及注重長遠利益的經濟發展模式。見諸2020年10月31日,習近平在「求是」雜誌發文「要著力打造自主可控、安全可靠的產業鏈、供應鏈」,提及「實體經濟是基礎,各種製造業不能丟」。推敲其政治目的,一方面可減緩大陸人才過度偏重於網路平臺與傳媒產業,尤其在面臨歐美技術封鎖之際,更需專注於發展高端頂尖製造業,才是最迫切需要的「彎道超車」方向。再方面,中共頻頻整頓彼此關聯不大的非實體產業,既可強化對經濟的控制,亦契合幹部官僚統治權力之行使,進而鞏固中央領導權威。可見,中共並不會因大陸經濟下行,而放慢此波整頓步伐。事實上,在大陸經濟仍需增長的前提考量下,此刻正是解決產業結構性問題的理想時機。然而,值得注意的是,中共當前刻意抑制非實體產業,對大陸經濟長期發展,不僅存在不利變數與震盪風險,尤其能否應對產業結構調整,與調控就業取向之經濟戰略需要,亦仍待觀察。

 結語

 中共官方限制非公有資本涉入傳媒事業,不僅再度表明中共黨國對社會高度管制的威權體制本質;同時,也是在防範新興經濟領域巨頭挑戰中共權威,亦有著防範外力介入政治考量在內。故而,對中共而言,社會產生的所有問題、經濟問題,都是因為近年來所謂資本無序擴張而引起的,面對目前資本聚集的新興經濟領域,必須逐一去整治。尤其相關大型新興經濟企業投資,往往都是跨地區、國際性的,為中共官方監管機關帶來一定挑戰,也對新興經濟愈來愈不信任。而今,中共對大型新興經濟企業「強監管」,實際上既係對大陸財閥與紅色權貴的整治,亦在防制地方勢力坐大,挑戰到中共「中央」權威與政治安全。(作者為元智大學兼任副教授) 

:::

PDF電子報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