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2/01/16 

副刊

石山部落行旅
圖:林明理攝

◎林明理

 車經中華大橋終於在石山堤防前停定,除了花斑鳩的叫聲,還有風的聲音、木麻黃的聲音。還未看清卑南溪口濕地的面貌,就被沿途的大型穀倉、模型戰機和傳統的老茶壺等草編裝置藝術給吸引了,件件栩栩如真,讓人不可思議。

 我感到一種莫名的情緒在心中湧動,不由得抬頭眺望石山部落活動中心,背景的天空像海一樣藍。而我聽到了部落的回音……盪漾在對岸的山巒後面,隆起山影的地方。

 跟著風的步履,深一步、淺一步,向濕地的方向慢慢走去,畫面完全敞開,空曠而寂寥,只有兩位農夫像是在耕種些什麼。眼光所及,濕地是稻田黃帶點兒綠,一陣風掠過,甜菊、咸豐草,都不覺地跳起了舞。

 可惜我不能繼續往裡看,只有把千樹成林的風景和美麗的雲彩一起帶走。走入石山部落後,感覺變得有點兒親切。剛收割的一畦畦稻田,和飛上電線桿上野鳩的慵懶和溫柔,也打消了我的積極性,讓我學會放慢腳步,體味人生,貼近部落。

 相傳,百年前阿美族的祖先從恆春遷徙到臺東猴子山、富岡到石頭山一帶定居下來,這區域曾是阿美族的戰場之一,幾經遷移才到目前的石山部落。

 這是個鄰近志航基地,坐落在石頭山下的小聚落,阿美族人稱之為嘎嘎哇桑(Kakawasan),意指「聖靈聚集之地」。他們的祖先常在卑南溪口到杉原海灣一帶捕魚蝦或廣泛地採集、獵取可食用的動植物;而今,這部落只剩兩百餘戶人家。

 部落裡盛行月桃編織,有編織達人收集稻草、稻穗做成日式御守結,有的編織草繩銷售;族人以手作工藝為主,讓廢棄的稻草加工後變成黃金。也有從事木雕的青年利用漂流木,在部落附近創作出許多木雕藝術品,默默守護著部落。

 雖然石山部落沒有華麗的風景,卻有阿美族人傳承先民的智慧,保有傳統木雕和編織的技術,也意外地保存了自然純樸的田野景觀。

 當我走入部落,在裡面街道兜圈,看到有片彩繪的屋牆時,時光彷彿往前快跑了五十多年,也看到了一個個老農,一大早便在田間播撒耕種。如今也只能在逝去的時間裡,在層層疊疊的回憶中去尋找夢境與真實的畫面了。但湧到我的腦海裡的,卻是故鄉的木麻黃、故鄉的小河、故鄉的土地和唧唧蟲鳴……呼喚我向童年走去。

 我忽然想起最近一位已逾古稀的好友,他的妻子正面臨病苦,而我卻找不到任何有力的字眼給與安慰。當我向群山道別時,正巧是空中鳥聲婉轉,白雲悠悠貼近心房的時候, 我察覺這裡的居民因為長年過著儉樸的生活,才能孕育出一片柔和純淨的田野。

 願主佑石山部落欣欣向榮,也期盼風兒捎去我對友人的祝福。

:::

PDF電子報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