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2/01/17 21:41

即時生活

海保署公布去年臺灣珊瑚監測調查成果 籲請民眾共同維護
海保署與國立海生館共組調查團隊進行110年度臺灣珊瑚監測調查,共計有臺灣周邊及離島31個地點,北部卯澳、南部萬里桐及小琉球部分地點等7處珊瑚覆蓋率低於10%,需加強維護。
海保署公布去年臺灣珊瑚監測調查成果 籲請民眾共同維護1
海保署公布去年臺灣珊瑚監測調查成果 籲請民眾共同維護2
海保署公布去年臺灣珊瑚監測調查成果 籲請民眾共同維護3
海保署公布去年臺灣珊瑚監測調查成果 籲請民眾共同維護4

記者孫建屏/高雄報導

 海洋保育署110年度與國立海洋生物博物館合作,進行臺灣周邊及離島31個地點62處珊瑚覆蓋率,以及藻類與珊瑚比例調查,有33處狀態穩定,但北部卯澳、南部萬里桐及小琉球部分地點等7處珊瑚覆蓋率低於10%,已失去珊瑚礁特有及關鍵的結構與功能,屬於失能,需要全民共同努力,加強維護。

 調查團隊參考國際近年珊瑚礁評估方式,將臺灣珊瑚群聚分成4級,並加入藻類數量指標,透過珊瑚(硬珊瑚與軟珊瑚)覆蓋率除以藻類(大型藻與毛叢藻)覆蓋率所得出比例,顯現珊瑚與藻類的相對優勢,提供客觀評估珊瑚保育成效的科學基礎,也易於管理者及社會大眾了解與感受珊瑚的健康狀態。

 海保署指出,調查結果顯示,東海岸珊瑚群聚狀況相對最為健康,北部、南部及澎湖穩定,但是北部的卯澳、南部的萬里桐及小琉球部分地點屬於失能,推測原因包括人為活動破壞、污染、土地開發與廢水排放過度,抑或是遊憩活動的踩踏或破壞所導致,再加上近年愈加嚴重的氣候變遷衝擊,例如109年全臺海域廣泛發生海洋熱浪造成的珊瑚大白化事件,尚未能恢復。

 海保署表示,將持續進行珊瑚礁監測調查,與各學術單位、政府機關合作進行保育及復育,並透過辦理「海洋保育在地守護計畫」,支持在地團體進行公民科學、清除珊瑚礁覆網與珊瑚復植,帶動地方民眾參與及實踐海洋保育行動。

 同時,海保署也籲請民眾到珊瑚礁區時,做好「不踩踏、不揚沙、合格玩家、保持適當距離、海洋友善防曬、不餵魚、不吃珊瑚礁魚、減塑行動」等8件事,共同守護美麗的珊瑚、維護海洋環境。

:::

PDF電子報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