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2/01/25 

國際瞭望

【國際瞭望】防俄「斷氣」威脅 《三海倡議》聚焦能源安全
 俄國為世界主要天然氣供應國之一,歐洲能源政策非常倚賴俄國的天然氣供應。圖為德國境內天然氣管線「北溪2號」廣告。(達志影像/路透社)

◎胡敏遠

 冷戰結束,原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蘇聯)分裂出16個獨立國家,波羅的海三小國(立陶宛、愛沙尼亞、拉脫維亞,以下簡稱三小國),為最先從蘇聯獨立的國家,卻始終無法擺脫俄國威脅的陰霾。從地理位置來看,三小國介於北歐與東歐之間,為求安全,尋求外援與結盟,成為生存重要手段。

 《三海倡議》是由12個分別位於北歐、東歐及南歐等地區的國家所組成,希冀將波羅的海、亞德里亞海、黑海周邊國家聯合起來,成為一個以「能源合作」為主軸的區域組織,防止俄國以「能源輸出」威脅。《三海倡議》最早由波蘭提出,希望在俄國與西歐間建立緩衝帶,同時作為北約與歐盟向東發展的跳板。然而,《三海倡議》缺乏世界級或區域級大國領導,又皆為北約及歐盟成員國,該組織能否有效抗俄威脅,尤其三小國能否從《三海倡議》結盟中,找到發展機遇,實值研究。

波蘭發起 三小國積極加入

 俄羅斯的政治與軍事為三小國揮之不去的陰霾,加以天然氣供應過度依賴俄國,造成多次面臨能源安全問題。三小國在歷史上曾是立陶宛大公國的屬地,且多次遭俄國入侵,1940年蘇聯再次吞併三小國,在歷史記憶中,三小國認為俄國對其仍抱持吞併的意圖。

 蘇聯解體前夕,立陶宛率先宣布脫離蘇聯,成為獨立國家,之後,拉脫維亞與愛沙尼亞宣布跟進。莫斯科對三小國的政治操作極為氣憤,但礙於當時的政治與經濟瀕臨崩潰邊緣,被迫承認三小國為獨立國家。三小國自獨立以來,俄國仍認為渠等乃屬於其勢力範圍。但三小國2004年陸續加入北約,且成為歐盟成員國,俄國雖強烈反彈,但已無能為力。

 其次,三小國地處北歐,冬天極需石油與天然氣供應,否則無法度過嚴冷的寒冬;俄國為全球能源供應大國之一,且占地利優勢,對三小國能源供應居於主宰地位,三小國若在政治立場上忤逆,必遭威脅「斷氣」(停止供應天然氣),迫使三小國不敢輕易觸怒莫斯科。

 冷戰結束後,東歐國家紛紛脫離蘇聯,且放棄社會主義的意識形態,改走西方資本主義與勵行自由的民主制度。波蘭作為東歐地區最大國家,在二戰期間遭德蘇兩國瓜分而亡國,波蘭計畫從芬蘭到巴爾幹半島,整合區域內涵蓋北歐、中歐至南歐的國家。 

 2016年8月,波蘭總統杜達和克羅埃西亞總統吉塔若薇琦舉行高峰會期間,提出《三海倡議》的合作架構,倡議協調波羅的海、亞得里亞海和黑海間的國家合作,並以「能源安全」與「振興經濟」為號召,共抗俄國威脅。

 2017年《三海倡議》規模擴大,計12國(波蘭、捷克、匈牙利、斯洛伐克、三小國、羅馬利亞、奧地利、保加利亞、克羅埃西亞和斯洛維尼亞)加入。值得關注的是,2017年在華沙舉行的第二次高峰會議,美國前總統川普以來賓身分參與,川普的目的雖為推動軍事合作與販賣天然氣,但此舉對《三海倡議》參與國而言,無疑打了一劑強心針,代表美國官方對《三海倡議》持正面態度;另外,羅馬尼亞為擁有天然氣資源的國家,羅國的加入,讓該組織的能源前景充滿希望。

強化合作 減低被大國宰制

 加入《三海倡議》的國家,大多擔心俄國將「斷氣」常態化,以達政治目的;此外,由於成員國同時具有北約與歐盟國身分,《三海倡議》被譏為「疊床架屋」,因為他們不可能脫離現有歐盟框架,另外成立獨立國際組織。

 《三海倡議》為防止歐盟對該組織的質疑,特別聲明,《三海倡議》主要是聚焦能源合作,希望在波羅的海建構大型液化天然氣儲存槽;克羅埃西亞則打算在亞得里亞海的克爾克島建造大型儲存槽,藉由夥伴國間的能源基建,更有效提供夥伴國的能源基礎設施、環境保護和通信設施。

 從地緣戰略觀點來看,俄羅斯緊鄰東歐與北歐,又是全球生產最大量天然氣的國家,《三海倡議》國家雖想建構大型儲備天然氣的儲存槽,但能源必將從非俄地區購買,不論運輸成本及安全保障上,必將為此付出較高昂成本,各國是否願犧牲經濟利益,且得罪俄國,以換取國家的安全?對《三海倡議》的成員國實為一大挑戰。再者,俄羅斯早已對北約國家不斷將勢力向東歐地區擴張,感到不安,《三海倡議》的能源主張,很容易讓俄國認為是美國或北約預謀「東擴」,易引發雙方戰略誤判。

 最後,《三海倡議》雖由波蘭及克羅埃西亞主導,但兩國都不是歐洲重要國家,美國雖贊成該組織成立與運作,卻非該組織的領導者。因此,《三海倡議》的創立宗旨雖然值得嘉許,終究恐因缺乏大國支持或主導,很難發揮重要作用。

 《三海倡議》的提出與推廣,主要目的是劃設緩衝區,防止俄國勢力西擴,透過區域合作,減少被大國宰制的命運。基本上,三小國雖對《三海倡議》的發展,抱持樂觀且積極參與的態度,但在國家利益考量與實踐上,仍採取「避險」策略,遊走美俄兩國之間,以獲取最大利益為原則。

 此外,《三海倡議》因無固定集會,若想讓該組織的運作有所成效,必須仰賴各國政府積極參與和彼此間持續聯繫與密切合作,較能見效。實際上,《三海倡議》成員國除能源安全外,還面臨著經濟不振、非法移民、社會矛盾等安全問題,仍需在北約及歐盟架構下,較能獲得實際解決效果。所以,《三海倡議》的角色,僅是扶助歐盟在特定領域的功能性合作機制。

(作者為國防大學戰略所副教授)

:::

PDF電子報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