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2/04/09 

軍事論壇

【軍事論壇】掌握認知優勢 社群媒體兵家必爭
 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慰問傷兵,透過Twitter傳送畫面,展現齊心抗俄決心。 (取自烏克蘭總統府網站)
【軍事論壇】掌握認知優勢 社群媒體兵家必爭1
【軍事論壇】掌握認知優勢 社群媒體兵家必爭2

◎傅文成

 烏俄衝突已經發展超過1個月,當前戰局發展態勢恐是俄羅斯乃至於世界各國在戰前始料未及的。俄國未如預期,將兵力推進至烏克蘭首都基輔,反而隨國際輿情一面倒向支持烏克蘭後,形成強力制裁俄羅斯的堅實民意基礎,對俄國的軍事行動形成阻力強大的窒礙。

  美國國家安全委員會傳播事務特別顧問米勒(Matt Miller)認為,烏克蘭面對軍事強國俄羅斯能夠發揮不對稱戰力,以小博大的關鍵就是在「認知作戰」上的成功,讓烏克蘭快速獲得國際資源與支持。回頭檢視這股強力國際民意的形成過程,有許多值得反思與借鏡之處。

烏國戰略傳播策略奏效

 在戰事初始階段,俄羅斯為穩固國內心防,率先限制國際媒體採訪與禁止民眾使用臉書等社群媒體;國際社會如歐盟則宣布境內禁播俄羅斯國營媒體節目;Meta公司則是限制旗下臉書和IG兩大平臺中,「今日俄羅斯」電視台和「俄羅斯衛星通訊社」發布的相關訊息,試圖禁止俄國官媒的內容在其他國家流通,以防止假訊息影響社會大眾判斷。

  無獨有偶,跨國媒體谷歌、推特也停止在俄國出售所有廣告,並且訂定「敏感事件」政策,禁止使用戰事進展做廣告,也嚴禁政治假訊息。You Tube則封鎖全歐與俄官方媒體有關的頻道,形成一股跨國社群媒體集體反制俄羅斯宣傳訊息的態勢。

 隨著戰事發展,兩方在社群媒體上的博弈差距逐漸拉大。不少烏克蘭人透過影音社群媒體如Twitter、Telegram與YouTube,分享第一手畫面,美國政府比喻為「社群媒體戰爭」。在人人可化身為公民記者的網路時代,烏克蘭人在地鐵站、教堂、難民收容所等庇護所,將戰事發展與烏克蘭人民奮力抵禦俄軍的影像,上傳到社群媒體平臺,透過人手一支的手機,在全球吸引超過40億次的點閱率。整體社群網路上幾乎找不到烏克蘭軍隊與俄軍作戰的影像,有的只是烏克蘭平民堅毅的抗敵形象以及俄羅斯軍隊被擊潰與官兵被俘的影片。展現難以言喻的力量,引發國際社會對俄羅斯的敵視、譴責,也激起對平民的關懷。最直接的影響就是促使歐盟與北約等國家更敞開大門,願意接納更多烏克蘭難民。

 烏克蘭此套國際戰略傳播策略,針對不同的目標群體,發揮多層次的戰略溝通成效。對於力抗俄方戰火的烏克蘭軍民而言,呈現俄軍被俘的影像以堅定抗敵意志;對於背負戰爭壓力的俄羅斯政府來說,俄軍傷亡與戰俘的影像,削弱俄羅斯民眾對入侵的支持;對於國際社會的輿論來說,則強化各國政府對烏克蘭人道支持的民意根基。具體來說,在國家整體戰略溝通的運用方面,烏克蘭政府在Telegram社群上,成立名為「IT Army of Ukraine」的頻道,作為每天發布任務指示的「指揮中心」,透過Twitter等其他社群媒體,發動網路消息號召全球能影響網路輿論的重要意見領袖員與網紅等,滲透俄羅斯社群媒體進行反戰宣傳,期望從俄羅斯內部形成蒲亭軍事行動的壓力。

善用數位工具 掌握輿論

 俄羅斯當然也理解社群媒體的操作攸關國際輿情與國內民意的支持程度。烏克蘭裔記者祖達徹夫(Jules Suzdaltsev)表示,「在俄羅斯政府已經開始付費給TikTok內容創造者,製作支持克里姆林宮的宣傳影片之際,向他們的跟隨者提供訊息」。

 對於非接戰國家的民眾來說,社群媒體平臺就是一般人接觸到烏俄衝突最直接的管道。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報導就認為,透過剪輯,配上字幕與流行音樂,一則則再製的素人公民新聞,已成為烏俄衝突最即時的報導管道,戰爭已經數位化,透過網路、社群媒體正在你我的手機中上演。 

  而美國政府也充分利用社群媒體說服國內民眾對於外交政策的支持。例如白宮就曾邀請YouTube網紅製作30秒到3分鐘不等的短片,宣傳總統拜登宣布美國對俄國相關禁航措施的畫面。結果發現,這樣的畫面快速地造成廣大回響。根據彭博社報導,有94%民眾認為美國政府相關禁航措施是正確的決定,且有超過一半的民眾是從網際網路得到相關資訊。由此,無論是戰爭的當事國,抑或是重要的國際利害關係人,都已經開始運用社群媒體平臺作為政策溝通、說服民眾、影響認知的重要工具。

強化假訊息澄清機制

 烏克蘭副總理暨數位轉型部長Mykhailo Fedorov對媒體認知影響做了最適切註解:「在2022年,現代傳播科技是回應戰車、火箭和飛彈的最好方法之一。」 事實上,我國國防安全研究院即認為,兩岸間「無煙硝戰爭」的認知影響作為從未停歇,社群媒體結合認知影響的運作,將會是未來不對稱戰爭中,發揮極大戰力之關鍵因素。

  烏俄衝突中,認知影響競爭會提早發生於武裝力量衝突,而「心防」則是第一道防線。如何在平時塑造全民對國防政策的支持,以在戰時轉換成為全民的抗敵韌性,成為烏俄衝突的重要啟示之一。

  其次,烏俄衝突充斥各種假訊息,諸如俄羅斯塔斯社發表的1篇報導,援引俄羅斯國家杜馬議長瓦洛丁所言,「澤倫斯基已匆忙逃離基輔,前往烏克蘭遠郊的利沃夫」,儘管其他國際通訊社照片和影片顯示澤倫斯基仍在基輔領導抗俄,但短時間內已造成大量民眾觀看到此則假訊息。因此需要在平時建立多重跨域假訊息協作澄清機制,包含跨部會合作、各部會互相聯防,針對假訊息快速應變澄清,發揮合作加乘的影響力;其次是政府民間跨部門合作,將假訊息的澄清機制與國外查核中心構聯,使「認知作戰」真實樣貌傳達至國際,形成主流輿論。

 最後,以社群媒體為平臺的認知操作,讓整體戰爭的樣貌從武裝衝突走向數位衝突。平、戰時的界線已然模糊,如何建構一個在平時強化國際對政府政策了解與對假訊息有澄清能力的資訊平臺,在戰時快速轉換為國際輿論大範圍傳播的機構,應該是未來各國在發展不對稱戰力中,需要嚴整擘劃之處。

(作者為政戰學院新聞系主任)

:::

PDF電子報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