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2/04/15 

全民國防

【全民國防】廣儲後備動員能量 厚植戰力
 自越戰以降,美軍施行「總體兵力政策」,藉由擴大後備力量,彌補常備兵力,並透過系統化指揮機制,管制並考核後備部隊教育訓練,以確保整體戰力不墜。 (取自美國國防部臉書)

◎張玲玲

 古羅馬軍事家維蓋提烏斯有句名言:「你想和平,就要準備戰爭。」一個國家會因為各種原因可能必須面臨戰爭,故打贏戰爭是國家的責任;沒有做好戰爭準備的軍事或經濟大國,也是會輸掉戰爭的。然而,決定一場戰爭勝負的因素很多,其中,高效、快速地調動國家人力與物力,是勝利關鍵,無論過去或現在皆然。

以美軍為師 落實常後一體

 國家「動員制度」常隨著戰爭的演變、戰略的需求與敵情的威脅而發展。美國被公認擁有世界上最好的軍事力量;不過20世紀時,美軍的一大特點是以「民兵」為主軸的「民兵隊」(militia),而非「常備部隊」。美國軍隊的雙重性一直持續到現在,以利必要時動員所需部隊,預防國安危機,局勢結束後立即復員。

 美軍之所以能保持世界第一的軍力,可歸於隨著各個時期努力發展的後備力量。美國獨立建國前有所謂的「公民軍」組織,可視為是一個起步。其中,陸軍國民兵(Citizen Soldier)成立於1636年,早於美國陸軍;其後,於1792年制定《民兵法》,在各地成立「公民兵」。20世紀後,則依據1903年修訂的《民兵法》(又稱《迪克法案》),將國民兵稱為「國民警衛隊」,與正規軍構成美軍軸心。

 另美國於1916年頒布《國防法》、修訂《民兵法》,組建陸、海軍和海軍陸戰隊後備役部隊,並以此為基礎,動員國民警衛隊和後備役部隊,參加一戰和二戰。一戰時,美軍人數從1916年的10萬名增加到最多240萬名,大戰結束後精減到14萬名;期間,「國民兵」仍是美軍主要成員。1920年國會授權改編「軍官預備兵團」、徵召後備兵團及儲備軍官訓練團,成為陸軍後備役。

各類後備役 優先支援作戰

 許多軍事或戰爭專家認為,即使是在未來戰場上,軍事行動的主要活動區域仍將在陸地,故主張地面部隊是國家作戰主力。如美國從1942年開始,陸軍啟動了26個後備役步兵師等數百個單位,在二戰中服役的所有陸軍軍官中,約有1/4來自於此。二戰後的1947至翌年,美國空軍也組織了「國民警衛隊」和「後備役部隊」;至1952年頒布《武裝部隊後備役法》,奠定了現行後備役部隊制度基礎。

 美國將其後備兵力主要區分為「聯邦後備役部隊」與「國民警衛隊」2大類。「聯邦後備役部隊」始於1908年國會成立的義務後備役部隊,即「醫療預備兵團」;之後發展不同於正規軍的概念,由陸、海、空軍、海軍陸戰隊與海岸警衛隊組成。「國民警衛隊」則是從1636年開始,係為各州民兵組織,歷經獨立戰爭和內戰發展成為現今組織,由陸軍和空軍組成。美國依據《憲法》第10條第10102項規定,「國民警衛隊」負有與聯邦有關的事務外,尚需支援災難和國內衝突等各種緊急情況。因此,美國總統可在戰爭時期或國會認可的國家緊急情況下,召集國民兵履行聯邦軍事任務。

 美軍後備役服役制度是基於募兵制所延伸的「合同制」,對象為正規部隊官兵轉服、大學預備軍官團與國民志願服役等多元管道,依學歷、志願與考試結果分發單位與職缺,役期為8年;其中,現役軍人轉服也可變更兵科與特殊專長。其後備軍人服務類型可區分為全職、待命、儲備、退役後備役;待命後備役又包含精選、個人與非現役後備役。每年的服役天數因類型而不同,但訓練目標與主要任務通常以投入作戰(派遣)為前提。

 另其國民可依個人志向、家庭與工作條件,選擇最符合自身需求的後備軍人身分,減少雙重身分義務履行時產生衝突。亦即後備役身分的選擇類多樣化,另可依據經歷和分數晉升或晉級,滿足從軍需求,使其樂於服役。

完備後備組織 指揮系統化

 1973年,美國總統尼克森頒布《總體兵力政策》,成立了「美國陸軍後備部隊司令部」,其司令官對陸軍所有後備部隊行使指揮權,並負有向陸軍司令提供政策建議的職責;可執行戰略任務,在精減常規部隊的同時,能有效支援封鎖敵軍任務。

 美國後備戰力藉由積極運用全職的後備部隊,以維持順利推展後備役部隊政策和施行。例如「美國陸軍後備部隊司令部」必須指揮所有陸軍後備部隊,並負有裝備、培訓、部署、管理等職責,接受「美國陸軍司令部」管制。後備部隊司令也須向陸軍司令報告後備部隊的運行、動員部隊部署、解散等情況;平時須檢查後備部隊的戰備態勢,以及依據《陸軍兵力五年整建計畫》管制和考核後備部隊的教育訓練。

 另外,美國陸軍後備部隊司令部的重大任務,是根據陸軍司令部要求的單位與數量,指揮後備部隊派遣兵力進行海外部署,同時須配合參謀長聯席會議部門支援派兵任務。該司令部下轄作戰與功能性、訓練、地區指揮部,組織編裝方式與現役部隊類同,從而達到陸軍司令部所要求的戰備水準。故美軍後備役目前的基本支援能量,足可維持「募兵制」推展。

 自越戰以來,美軍奉行「總體兵力政策」,擴大後備力量以彌補常備兵力的精減,並可獲得公眾對軍隊的支持。此外,「後備部隊司令部」的成立,使得美國陸軍司令部配屬了一個後備體系,成為提供戰備處於完善狀態的戰力;海、空其他軍種的後備組織亦同。

我施行新制教召 強化訓練

 美軍加強後備役部隊的管理與教育,對我有一定的借鑒意義,在力求精減常備部隊的國防改革趨勢中,為了保持、甚至提升戰力,必須加強後備戰力有效發揮等適切方案。我國為提升後備戰力,國防部「全民防衛動員署」已正式運作,並於今年3月起施行新制教召訓練,強化專長複訓、戰鬥教練等,有效提升動員人力專業職能。蔡總統也特別交付持續精進教召訓練、建立跨部會合作機制、適時修訂動員計畫等3大任務,並指示要推動後備動員改革,讓國家達成「後備動員合一、常後一體、跨部會合作」三大目標。隨著戰爭型態的改變,以及非傳統的威脅,守衛國家安全不僅是國軍的任務,也是每位國人必須共同承擔的責任。

(作者為國防大學共教中心教官)

:::

PDF電子報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