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2/05/24 

國際瞭望

【國際瞭望】美組建戰略幾何 遏制俄「中」
 美國與「東南亞國家協會」峰會,今年在華府舉行。美國總統拜登宣布,將投入1.5億美元(約新臺幣44.7億元),協助東南亞地區發展潔淨能源、推動海事合作等,展現美國對印太地區的承諾。(達志影像/歐新社)

◎侯信田

 2014年初,烏俄雙方即爆發衝突,包含烏東地區「頓巴斯戰爭」,與「俄羅斯併吞克里米亞」等事件;延續著「克里米亞公投入俄」,東烏克蘭的頓巴斯地區(頓內茨克州、盧甘斯克州)隨之自行宣布獨立,衝突延續至今,形成俄羅斯與北約組織間政、軍角力局勢。

 探究烏東地區爭端中,號稱「志願軍」的烏東分離主義者,因受到俄羅斯背後支持力量持續壯大,過程中,雖然烏、俄曾2次簽訂《明斯克協議》宣布停火,但迄今無法獲得實質和平。爭端至今,俄羅斯為阻止烏克蘭加入北約組織,已調動數十萬大軍入侵烏克蘭,暴露俄羅斯政、軍擴張企圖與野心,適得其反。

 一、地理人文

 烏克蘭位於東歐,臨國包含俄羅斯、白俄、波蘭、斯洛伐克、匈牙利、羅馬尼亞及摩爾多等,南臨亞速海及黑海。首都「基輔」自古為兵家必爭之地,二戰時曾被納粹、蘇聯占領,至1991年蘇聯解體後獨立。當前在烏克蘭境內俄裔人口近78%,其附屬「克里米亞共和國」,是前蘇聯領導人赫魯雪夫在1954年劃分給烏克蘭;1991年蘇聯解體後,一併由烏克蘭統治,亦是當今造成烏、俄兩國衝突主因之一。

 二、軍事條件

 當前東歐國家,除白俄羅斯與烏克蘭外,均已加入北約組織,因此若烏克蘭加入北約,勢必將使俄國在軍力擴張與邊境管控上備感壓力。

 1997年,出於天然氣民生需求,烏克蘭將克里米亞塞凡堡市出租給俄羅斯作為黑海艦隊基地,形成俄軍艦進出裏海、地中海之重要樞紐,因此烏克蘭的克里米亞對俄羅斯來說,是接壤北約的重要緩衝區,然烏東衝突熱區「頓巴斯地區」更是親俄與親歐派間角力之緩衝核心點。

「克里米亞事件」 震撼國際

 一、「俄羅斯混合戰」手段奏效

 2014年,「克里米亞事件」震撼國際,俄國藉由「混合戰」顛覆烏克蘭。其中,在政治布局方面,透過政治人物與假訊息操弄輿論;軍事方面則藉灰色地帶,遊走模糊空間,並透過突擊第一時間內,占領克里米亞戰略咽喉「皮里柯普地峽」,並切斷與烏克蘭本土聯繫管道,同時控制克島上的重要設施與媒體,進而攻破島上民眾心防,最後成為當年公投入俄關鍵,亦因此使烏國邊境衝突不斷。

 二、波羅的海國家反制

 2008年,北約組織與愛沙尼亞合作建構「網路防禦中心(CCDCOE)」屬軍事性質的合作機構,負責提供北約組織國家網路防禦、技術訓練。

 自「2014年克里米亞事件」後,包含烏克蘭本土與波羅的海國家等,更加提防俄羅斯。即便如此,仍經常遭遇俄國網攻、假訊息攻擊,尤其每逢大選更是如此,其目的無非是想分化他國,扶植親俄人士,以從中獲利。2018年,愛沙尼亞更成立「網路司令部」,以常態性方式進行網路攻、防訓練,共同抵制俄羅斯之「媒體巨獸」。

俄「中」聯手破壞區域穩定

 第一島鏈為北起日本群島琉球群島,中接臺灣,南至菲律賓、大巽他群島的鏈形島嶼帶;二戰後,為遏止共產勢力,包含臺灣、南韓、日本與菲律賓,均與美國保持軍事合作關係。

 2013年,中共領導人習近平上任後,致力發展「強軍計畫」,企圖將軍力擴張至第二島鏈以西範圍。近年俄「中」在第一島鏈方的軍事合作更加積極。

 一、俄「中」密集聯演

 綜觀俄國行徑,非僅限於東歐;去年10月,俄「中」進行首次海軍聯合巡航,並穿越日本要域「津輕海峽」;對日方而言,津輕海峽地理形勢特別,中央寬、兩端窄,最窄處為東端約18.7公里,底下有世界最長海底隧道「青函隧道」,海面上更有聯絡青森縣與函館往返的「津輕海峽渡輪」,每日多班次往返,具日常交通與觀光用途。此次俄「中」聯演,已嚴重威脅日本國家安全。

 去年11月中旬,俄「中」空軍又接續在東海進行聯合巡航,分別派出2架轟-6K與2架TU-95MC轟炸機組成聯合編隊;俄「中」更派出由SU-30、SU-35戰機為巡航編隊護航,共進行近10個多小時2千公里編隊飛行。有學者公開表示,中共此舉是對「潛在對手施加壓力」的手段。

 二、南千島群島爭議升溫

 二戰結束至今,日俄兩國仍存在主權爭議。區域包含「擇捉島、國後島、色丹島與齒舞群島」,日本稱「北方四島」,俄稱「南千島群島」。去年,俄羅斯除於相關海域實施實彈演習外,官媒塔斯社8月更發布,將在擇捉島、國後島上建立51座軍事設施,威懾較勁意涵濃厚。

 隨著日俄之間齟齬與烏俄衝突爆發,日方挑明立場,4月公布2022年版《外交藍皮書》,暌違19年,再度稱北方四島是「固有領土」,目前遭俄羅斯「非法占領」。

 三、聯合中共間接影響臺海安全

 當前,俄「中」的軍事合作,除嚴重威脅區域安全外,亦助長中共在臺海行徑,可見俄國已成為中共近年照貓畫虎的對象。

 冷戰時期,美國為防止蘇聯以潛艦與戰略飛彈對美國本土實施核攻擊,在西大平洋地區部署一系列軍事基地,形成今日3條太平洋島鏈防線雛形;21世紀後,隨著中共軍事力量擴張,俄「中」達戰略合作關係,美軍透過增加戰略軍事節點,積極與亞洲盟邦提升合作關係,並創建戰略合作平臺,將防衛量能發展成點、線、面的戰略幾何,組織成巨大的集體防衛網,達成「戰略可測、戰術難辨」效果,共抗俄「中」,確保區域穩定。

(作者為國防大學戰爭學院學員)

:::

PDF電子報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