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2/06/24 

寰宇安全

【戰略快評】對俄制裁效應外溢 國際秩序添變數

◎董慧明

 烏俄衝突已屆滿4個月,戰況仍陷膠著,攻防難見勝負。檢視近期烏、俄總統在國際場合的演說內容可見,雙方對於解決衝突的立場依舊強硬。其中,俄國總統蒲亭對西方祭出的多重制裁大肆抨擊;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則是持續推動加入歐盟進程,並呼籲國際給予更實質性的軍事援助。

 烏、俄之間僵持的問題,主要在以地緣政治為背景的安全疑慮,涉及的是領土主權紛爭。然而,衝突爆發後所衍生的國際難題,卻非僅有相關國家在地域戰略安全層面的較勁,現已波及全球非傳統安全領域。特別是在國際制裁效應影響下,無論是發起制裁的美歐國家,或是被制裁的俄羅斯,抑或是更多的開發中國家,皆受到程度不一的衝擊。這些因素除了攸關烏俄衝突的最終結果,更成為在後疫情時代,各國積極走出經濟衰退、回歸正常運作的最大變數。

 首先,根據制裁觀察網站「Castellum.AI」統計,俄國已受到主要來自美、加、英、法、瑞士、歐盟、澳洲、日本等國共計10920項制裁。儘管制裁對象多半是俄國富豪,短期看似對俄國整體經濟發展影響有限,惟從長期面向分析,由於俄國已無法在國際市場使用美元、歐元,境內大型企業無法向歐美國家銀行融資借貸,再加上大型國際企業撤資,仍會導致俄國因進口物價攀升,出現高度通貨膨脹和失業問題。此外,美國著重制裁俄國國防工業及供應鏈,亦將牽制其經濟、軍事發展。

 其次,對俄制裁亦將衝擊美歐國家本身。例如,長期制裁俄羅斯、凍結俄羅斯儲備資產,可能引發國際投資市場對美元的不信任。此外,歐洲多國長期依賴俄國能源供應,恐難在短期內找到替代能源,油氣價格飆漲則將使歐元區國家的社會經濟更陷不安,再加上東歐國家接收大量烏國難民所付出的社會成本,皆是美歐國家必須面臨的挑戰。而居於國際陣營間的新興經濟體和開發中國家,同樣得面對立場抉擇的兩難處境,勢必對這場衝突和國際秩序投下變數。

 國際制裁的目的是為了制止俄國侵烏行徑,然而,在經濟全球化的國際體系中,所有制裁手段影響的層面,絕非只有特定國家或對象,其效應往往是全面性的。因此,在這場衝突落幕前,各國都將設法化解許多政經考驗,彼此相關又相互牽連,必須審慎因應。

(作者為國防大學政戰學院中共軍事事務所副教授)

:::
廣告20240418-24桐花祭「美好彰化 幸福桐遊」內

PDF電子報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