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2/06/30 

國際瞭望

【國際瞭望】日武器出口東協 遏「中」影響力
 鑑於中共持續擴張,對區域穩定構成挑戰,日菲今年4月舉行首次「2+2」安全對話,由日本防衛大臣岸信夫(右起)、外務大臣林芳正、菲國外長、防長共同參與;菲國也是繼印尼後,第2個與日本舉行「2+2」的東南亞國家。(取自日本防衛省網站)

◎黃惠華

 今年5月,日相岸田文雄訪問東南亞,成果豐盛,與泰國、越南、菲律賓、馬來西亞、印尼等國簽訂《防衛裝備品暨技術轉移協定》,有助於日本出口防衛裝備品。此外,日本計畫以官方開發援助(ODA)方式,向菲律賓、印尼提供船艦,並承諾派遣自衛隊協助越南,加強海岸巡邏隊及網路戰能力。

 前日本首相安倍晉三任內,與東南亞國家無論在雙邊或多邊關係上,軍事政治合作勢頭相當強勁,即便繼任者菅義偉或岸田文雄,出訪也總是伴隨著國防安全領域相關合作協議,此舉也成為日本與東南亞國家軍事技術合作的特點。

 今年俄羅斯入侵烏克蘭,非但沒能取得預期戰果,其軍工複合體短期內,恐怕也難滿足產能。對於習慣使用俄製武器的東南亞國家來說,短期內將面臨武器採購缺口;但對日本而言,則是天賜良機,自2014年廢除「武器出口三原則」後,日方即伺機在軍武出口市場分一杯羹,結合天時地利,此時進軍東南亞,布局武器市場,正是時候。

多元合作 深化夥伴關係

 日本的東南亞外交戰略,除定期參與東協各個論壇對話平臺外,更積極強化與傳統、新夥伴建立關係,務實合作,協助東南亞國家發展基礎建設。適逢明年為雙方關係建立50 週年,岸田提議在日本舉辦峰會。對日方來說,無論雙邊或多邊會談,首要皆是確保與東協的戰略溝通暢通,方可確保日本在東協組織內發揮作用。

 在安全合作領域上,日本與個別國家展開軍事外交合作。2013 年,日本與東協領袖會議週年紀念日上,確認彼此是「確保和平與穩定」的夥伴。

 2016 年 11 月,第2次日本與東協防長會議,日本提出「防衛合作計畫」,提及支持東協以《國際法》為原則的國際秩序,將協助其建設各項領域情監偵能力,以應對各種複雜的安全局勢。此外,在國際法、災害防救、人道主義援助、維和、網路安全、軍備技術轉移、聯合演習、教育合作與學術交流,也都有定期交流機制。

藉軍備轉移 拓展軍火市場

  2014年4月,日本通過《防衛裝備轉移三原則》後,允許日企向日本盟國與友好國家提供軍備。2017年6月,自衛隊修法允許退役軍事裝備轉移到其他國家,同時舉行軍事展,吸引印尼、馬來西亞、菲律賓等軍事代表參與;新加坡、泰國、越南也受邀參加單獨的軍事技術研討會,從此打開進入東南亞軍火市場大門。

 為與其他國家軍武輸出市場做出區隔,日本主要針對和中共有爭端的國家,這些國家有現代化武裝的需求;多年來,日本不斷透過以ODA方式,技轉至東南亞國家,直至2014年,日本廢除《武器出口三原則》,解除武器出口禁令,為推銷日製軍備創造機會。

 日製武器的優勢,在於其退役軍備不但相對先進且狀況良好,價格低廉,加諸同步提供技術與培訓,透過與自衛隊聯演,提升武器熟悉度;且是類採購,也與採購美制武器不同,不會有太多的附加條件限制或被施壓的壓力。

鞏固同盟 抗衡北京擴張

 日本與東南亞國家的合作範疇,包括官員互訪、軍售、軍援、雙邊及多邊聯演、人道救援演訓、軍事技術轉移等;另外,有些國家則會開放港口,提供自衛隊補給等。

 日本對東南亞國家的軍備轉移,主要著眼於建立政治同盟。2015年12月,日本與印尼在部長級國防外交2+2會談中,達成《軍備技術轉移協定》談判。2016年3月,日菲簽署《軍備轉移協議》,今年更是雙方首次國防外交2+2會議,宣示加強防衛合作,包括準備簽署「相互准入協定」和「物品勞務相互提供協定」。

 藉由軍備轉移外交,日本獲取海外軍事基地的使用權,如越南提供自衛隊船隻停靠越南金蘭灣;日菲國防外交2+2會議則達成強化軍力建構、艦艇相互泊港、武器與相關技術移轉,以及後勤補給等聯訓合作共識。

 透過ODA,除有助日本獲取外匯、大宗商品等經濟利益外,更可促進國內軍工業發展;而東南亞國家採購日製武器後,可透過聯演,吸取現代化實戰經驗,更有外溢效果,如日本擴大參與東南亞國家基礎設施建設、協助東南亞國家發展核能計畫、提供人道救援等行動。

 無論透過軍售或無償軍備轉移,不僅為退役軍備找到出路,也為新製武器找到新商機,還能幫助其他國家強化現代化海上載具,平衡中共於區域內的影響力,一舉數得。

 未來日本想取代俄羅斯,深耕東南亞軍火市場,尚須思考如何提高在該區的政治作用及影響力。

(作者為臺灣國際戰略學會研究員)

:::

PDF電子報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