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2/11/22 

社論

【社論】強化無人機發展 掌握優勢制敵機先

 國家中山科學研究院近日邀媒體參訪軍用無人機發展成果,陳展多款偵蒐及攻擊型無人機,可執行高空監偵、戰場監控、目標獲得、電戰硬殺等多元化任務,充分展現成熟的研發技術,以及未來實踐「偵打一體」、「人工智慧」與「協同作戰」無人系統量能。在防衛作戰中,藉彈性運用各式無人機輔助戰術任務遂行,將可充分發揮「不對稱」關鍵戰力。

 細數中科院發展的無人機,除已服役的「銳鳶」及「紅雀」外,「騰雲」大型無人機系統、「劍翔」反輻射無人機及旋翼型無人機等,皆已陸續完成作戰測評,尚有多種無人機系統正進行研發。海軍戰術偵搜大隊的「銳鳶」使用多年,主要負責執行海上偵蒐任務,海軍陸戰隊的「紅雀」可配賦營級部隊執行近程戰鬥偵蒐任務,二者皆有助於提升部隊情監偵能力。

 今年完成測評的「騰雲」大型無人機系統,為具備衛星導控能力,可自主起降之中高度、長滯空飛行載具,未來將用於執行遠距戰場即時情監偵任務;「騰雲」且擁有充足載重能量,可搭配多種酬載,進一步提升為「偵打一體」型機。陸軍計畫籌購的旋翼型無人機,導控半徑達30公里以上,滯空時間長達1個小時以上,加上能定點偵蒐,在城鎮作戰、灘岸監控及目獲標定等任務,可發揮比定翼型無人機更強大功能。

 「劍翔」反輻射無人機是我自主研發之遠距、長時滯空攻擊系統,起飛後,可於指定區域長時間盤旋,掃描、追蹤、定位敵雷達等電子發射源,並予攻擊;此滯空電子硬殺武器對於岸際之雷達、通信及指管系統和海上作戰艦艇,皆能發揮強大打擊效果。中科院也針對烏俄戰爭中屢獲戰果的「彈簧刀」等小型近距離滯空彈藥系統進行研析,未來可依防衛作戰需求,發展適用於臺灣作戰環境之小型無人攻擊系統。

 近年多場區域衝突中,無人飛行系統已充分展現巨大作戰效益和潛力,實戰經驗顛覆世人對於無人機運用之刻板印象。過去,美軍在伊拉克及阿富汗戰場使用MQ-1等中大型無人機執行攻擊任務,多半被認為因其擁有空優且地面防空火力威脅有限,所以能如入無人之境。但就亞美尼亞和亞塞拜然之納卡衝突經驗顯示,地面防空飛彈反成為TB2偵打無人機獵殺對象;烏俄戰爭中,更進一步驗證無人機在防空火力威脅下,仍有相當高存活率。

 觀諸烏俄戰爭,烏軍在戰爭初期使用TB2等無人機,給予俄軍機甲部隊迎頭痛擊,並結合多軸飛行器等小型無人機,精準掌握俄軍動態,以靈活戰術陷俄軍於前後分離、左支右絀窘境,有效阻止其長驅直入奪取基輔;後續在美國及北約提供MQ-25等更精密無人飛行機及「彈簧刀」等自殺無人機後,烏軍反擊能力進一步提升,逐步扭轉戰局。無人機所提供之偵蒐與目獲能力,在烏克蘭獲得M777榴砲及海馬士多管火箭系統等遠程火力後,發揮更強大的輔助功能,使俄軍節節敗退。

 相較之下,俄羅斯擁有的無人機數量雖遠勝烏克蘭,卻未能在戰場發揮強大效用,可見戰術運用方式比無人機性能和數量更為重要;此例證亦可見諸於中東、非洲及東歐多次武裝衝突事件。美國與以色列能成為無人機強國,除因掌握科技優勢,且能針對作戰經驗及戰場環境實際需求,發展量身打造的無人機,執行靈活彈性的戰術運用。藉由無人與有人系統融合、偵測與射擊一體,讓無人飛行系統在戰場上發揮強大加乘效果。

 我國在軍用無人機發展起步較晚,加上受限於中共打壓與國際政治環境條件,許多關鍵零件取得不易。在中科院研發人員積極努力及產業界支持下,近年陸續取得突破與進展,尤在中、小型無人機設計製造上,更逐漸於國際市場嶄露頭角。由中科院展示之各項無人機科研成果可看出,我國已具備堅實之開發能力,未來透過不斷累積經驗與精進,必能更上層樓。

 綜言之,戰術良窳決定武器效能,武器裝備終究僅是戰爭工具,若缺乏因地制宜、靈活彈性的戰術手段,仍無法於戰場上輕易克敵制勝。在臺澎防衛作戰之複雜戰場環境中,無人機可於諸多面向發揮強大功能;只要國軍積極鑽研現有無人機系統之最佳戰術運用方式,加上科研部門與產業界不斷努力,在相互回饋、彼此成長的正向循環中,必能打造另一支強大新興戰力。

:::
廣告20240418-24桐花祭「美好彰化 幸福桐遊」內

PDF電子報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