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2/11/25 

全民國防

【全民國防】關注東亞局勢 強化實力穩固和平
 藉由美、日、韓軍事演習,我方可進一步了解盟邦的作戰想定概況及軍事應對手段,建構情報共享等合作機制,並強化國軍各面向建軍備戰作為,有效確保國家安全。圖為9月底美日韓聯合反潛演習。(取自DVIDS網站)

◎朱祥中

 烏俄戰爭膠著,臺海亦醞釀地緣政治危機,朝鮮半島情勢則呈現緊繃狀態,此均對國際社會與區域情勢有重大影響。中共在10月落幕的「第20次全國代表大會」未表示放棄武力犯臺,且從種種跡象顯示,持續為入侵我國從事準備;再觀察各國對俄羅斯入侵烏克蘭的反應,尤其對於制裁和提供援助所需承擔代價,進而盤算擴張國力事宜。但從朝鮮半島劍拔弩張狀況看來,若北韓或中共入侵南韓或我國,國際社會及東北亞目前尚未充分準備。

朝鮮半島情勢緊繃

 依日本防衛省資訊估算,今年北韓迄11月19日已進行超過30次彈道飛彈試射,數量達60餘枚,其中超過半數於5月10日尹錫悅就任總統後實施,10月4日更飛越日本上空,顯示北韓強化對南韓新政府的挑釁,以及對鄰國關係和區域安全的漠視。

 10月14日,南韓針對北韓「多點同步挑釁」,除即時軍事處置外,並將北韓核武研發和規避制裁有關個人及單位列入制裁名單,並於10月17至28日期間,與美國及日本展開年度「護國」聯合軍事演習。10月31日,美韓接續舉行為期一週的「警戒風暴」空中聯合軍事演習,雙方出動約240架戰機參演。美軍在東北亞積極參與安全事務,不僅提升友盟聯合作戰程度,增加軍事戒備和聯合作戰執行能力,深化戰術協同素質,強化軍事威脅應對基礎;也以此回應北韓近期飛彈試射及火砲射擊之舉措,藉以測試平壤反應,並掌握第7次核試驗發生之可能性(第6次核試驗時間是2017年9月)。

美日韓攜手遏朝「中」

 南韓10月公布之制裁名單,與美國和聯合國安理會先前制裁名單有高度重複性,受制裁人員及單位爾後向南韓進行外匯交易或金融交易前,須先獲南韓政府批准。但由於南韓先前執行各種制裁後,兩韓經濟互動近乎停滯,故此次措施較具象徵性意義,雖可表示南韓反制的決心,但從未擴大制裁的範圍與對象來看,也可視為南韓對北韓的善意,更可推斷美、日、韓現階段非軍事手段之工具與選項有限,南韓未來應會進一步推出對北韓更具吸引力的防疫、人道或經濟等方面的合作或援助政策。

 南韓聯參議長金承謙、美軍參謀長聯席會議主席米利及日本防衛省統合幕僚長山崎幸二,10月20日在美國舉行會議,共同商討北韓核彈威脅應對方案。11月3日韓國國防部長李鍾燮和美國國防部長奧斯丁在華盛頓舉行第54次韓美安保會議,會後雙方確定美國未來將確保在朝鮮半島的美國戰略資產可即時部署,並維持駐韓美軍的作戰水準。因北韓威脅持續升級,美日韓恐將提升未來參與討論官員的位階,同時擴大參與部門,以獲解決方案。

 中共和北韓在言辭和軍事行動上,分別對我國和南韓日趨強硬,兩韓衝突將消耗美軍資源且吸引其注意,中共可藉機武力犯臺,反之亦然,顯現區域安全極具連動性;同時美國面對俄烏戰爭、中共尋釁、國內物價通膨、供應鏈失衡等多重挑戰,導致戰略資源受限,也讓現階段美、日、韓非軍事手段的效果呈現弱化,故南韓與我國應加快提升軍事準備的步伐,避免增加對岸及北韓對戰爭成本和成功勝算的誤判,進而導致危機爆發。

多方綢繆謹慎應對

 烏俄戰爭未平息、南北韓衝突升溫、中共「20大」後決策領導團隊更顯鷹派等狀況,讓東亞情勢備受重視,南韓將更不願意美國在其領土上的軍事資產面對兩岸危機時,調整部署對付中共。但我國與南韓、日本及美國的民主政治、社會自由及經濟發展確實受中共、俄羅斯及北韓等威權政府之挑戰,顯示國家利益密切相關,彼此應深化合作,並採取積極應變作為。

 美國拜登政府10月12日頒布的《國家安全戰略》明確表示,臺灣安全與美國利益連動。然為避免兩岸危機發生時,因日本、韓國之疑慮,遲滯駐韓與駐日之美軍行動,美日韓應會以兩岸問題為主軸,依據灰色地帶衝突、海空封鎖、遠程火力打擊、三棲進犯登陸等想定,進行圖上兵推及電腦兵棋推演,以兵推結果讓日本和韓國深刻認同我國之安全,對東亞、日本及韓國影響甚鉅,進而推動外交、經濟、軍事、科技等領域的進階合作。

 依瑞典斯德哥爾摩國際和平研究所4月發表的《2021年世界軍事預算支出趨勢》,2021年國防經費支出全球前15名國家有美國、中共、日本、南韓及澳洲等,我國雖未上榜,但《112年度施政計畫及預算報告》顯示,112年度整體國防預算成長13.9%,其中年度預算成長12.9%,創下歷史新高;後續將運用有效的軍事戰略將經費轉換為可恃之武力,同時為增進軍事實力進程,更需與他國合作。

 基於美、日、韓在掌握對北韓及共軍動向的需要面臨挑戰,我可與美、日、韓合作,將海空及太空的預警能力整合,以建立共同圖像,讓已大量採用美系裝備的國家,在ISR能力上提高先期展開行動的條件。

 針對當前共軍和北韓軍事發展,我國可與美國、日本、韓國建立協力發展新式武器裝備之架構,置重點於遠程彈道飛彈、短程反艦巡弋飛彈、反地(水)雷系統、自主式水下無人載具、迅速投送至外離島的海(空)輸具、空中加油能力及海上補給船等裝備,以因應潛在情勢威脅。

 我國雖未參與美、日、韓軍演,然為確保未來周邊局勢連動下的合作條件,仍應持續爭取擔任觀察員的機會,藉由美、日、韓軍事演習,了解想定概況及軍事應對手段,同時理解友盟作戰在建立後勤供應、情報交換、戰具及指揮之通信聯絡、各類圖資共享等能力之所需基礎,以適時調整防衛作戰構想與建軍方向。

 綜言之,中共入侵臺灣,將取決於內部的政治因素和外部的全球環境因素之相互影響與策略平衡的結果,同時更屬於中南海的政治決定。在中共、北韓與美、日、韓、臺雙邊均缺乏相互諒解的對話狀況下,今年北韓接連發射彈道飛彈和韓國及其友盟的軍事反制措施,似乎讓朝鮮半島的緊張局勢升溫;中共則持續以軍機、無人機、飛彈等軍事演習及作為,刺探國軍反應能力,挑動美國國家利益的敏感神經。然而,兩韓現在似乎以威懾的名義,讓彼此被鎖在軍事實力較量的框架,為避免共軍入侵時猝不及防,我國應在盱衡戰略環境後,持續挹注軍事預算及支持兵役政策,以因應目前危機的迷霧,並為未來的挑戰做好充分準備。

(作者為臺灣印度研究協會研究員)

:::

PDF電子報紙